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山东援非青年“志”在非洲

  出征仪式上,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吴绪永接受队旗。
  1月21日,即将赴非洲服务的志愿者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合影。
  徐本禹在与津巴布韦工作人员交流。
  在距离山东13000公里的非洲大陆上,有一个面积比两个山东省大的非洲国家——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在这里,有15名来自山东的青年志愿者。从今年1月到现在,这些来自齐鲁大地的青年,在那个遥远的国度已经度过了170多个日日夜夜。
  他们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后中国派出的第一支援非志愿者队伍,这也是山东省第一次独立承担的援外项目。在津巴布韦,他们既代表中国,又代表山东。既展示了国家形象,又流露出多彩个性。
  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党和国家对外友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途径和舞台。团中央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注重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国家争光。
  ——200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摘自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报告)。
  你们从事的是这样一项崇高的事业,它是为了增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友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你们一定会努力工作,为中津友谊和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7年4月21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津巴布韦看望志愿者(摘自2007年4月28日《齐鲁晚报》)。
  请向我省赴津巴布韦的青年志愿者同志转达省委省政府的亲切问候。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和兆国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把我省青年志愿者事业做得更好。
  ——2007年6月11日,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在团省委有关青年志愿者对外服务项目的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摘自2007年6月15日《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郝东智(左)和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袁南生合影。
  志愿者李越(右)和穆塔雷市技术学院的同事合影。
  志愿者服务队抵达津巴布韦后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大部分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
  中国援非背景
  中非经贸关系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从1956年至今,中国援助49个非洲国家建成了720多个成套项目,涉及农牧渔业、轻纺工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水利电力、文教卫生、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帮助非洲国家建成铁路2000多公里,公路3000多公里。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1.8万多人次。同时,中国减免了非洲31个国家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债务158笔,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
  2007年1月24日至今,以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为中心,方圆300公里范围内的5个城市中,活跃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津巴布韦服务队的身影。服务队的15名队员全部由共青团山东省委组织派遣。
  5个月 第6名
  志愿赴津“花”落齐鲁
  2006年4月,在全国志愿者年度工作会议上,团中央提出了2006年海外服务计划的设想,准备全年派遣150名海外志愿者。赴会的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
  2006年8月,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志愿工作会议上,趁着午休时间,团山东省委工作人员找到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侯宝森,向他表达了山东要独立承担一个项目的愿望。
  据团省委张光峰书记介绍,近年来中央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明确提出要把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提高到发展我国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的高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底气也来源于共青团山东省委多年独立操作志愿者项目的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早在2002年,“山东赴新疆卫生志愿服务项目”就拉开了山东独立实施志愿者项目的序幕,而在2005年东南亚海啸期间,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队中,已经出现了两名山东志愿者的身影。
  2006年海外项目名单公布后,包括山东在内,先后有15个省、市向团中央提交了申请。2006年9月,在提出申请5个月后,共青团山东省委获得批准,正式负责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津巴布韦服务项目。山东成为除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广州外,第6个独立承担海外志愿者派遣工作的地区。
  15∶233
  招募选拔“严”中有“宽”
  津巴布韦服务项目对于中国和山东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津巴布韦项目是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向非洲派遣300名志愿者后,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志愿者派遣工作项目。”对于山东来说,“是我省第一次组织开展志愿者援外服务工作,是推动我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增进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提升社会影响力的一次重要契机。”张光峰书记这样总结山东志愿者“出兵”津巴布韦的双重影响。
  而在还未得到正式审批之前,共青团山东省委就提前开始准备了。在2006年8月北京的那次表态之后,团省委组织了专门的志愿者工作会议探讨招募范围,最后决定面向全省招募。
  最终成功入选15人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津巴布韦服务队的戚峰在报名时并没有通知家人,戚峰的母亲陈女士告诉记者,直到团省委对她及丈夫进行政审时,才知晓儿子已经报名志愿服务津巴布韦,“没想到选拔志愿者也要这么严格的审查。”
  由于是首次承办援外志愿者的招募派遣任务,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体现了“严”与“宽”的结合。
  张光峰书记说,服务队15名成员,是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在233名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中,又通过初审、面试、考察、体检等环节确定的。“仅面试环节就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英语口语表达及应用能力、援外志愿服务工作基本知识、个人组织协调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察。”
  入选服务队的副队长成建国,今年已经43岁,本来已经超过了志愿者选拔35岁的年龄限制,却被“宽待”。“作为省农科院畜牧所搞养殖研究的副研究员,成建国的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事畜牧养殖服务,就比较合适。”参与招募选拔工作的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冯俊良道出了原委。
  5、4、3、2、1
  山东“大使”情洒非洲
  张光峰书记介绍,15名志愿者分布在5个不同的服务岗位,各岗位上的人数分别是“5、4、3、2、1”。5名队员从事计算机教学,4名队员从事汉语教学,3名队员从事畜牧业服务,2名队员从事体育教学,1名队员从事中医服务。
津巴布韦简介
  津巴布韦的通讯条件差得让人无法想象,“有时电话拨一天都拨不通。”即使这样,志愿服务队队长吴绪永仍坚持每天与其他志愿者沟通,掌握信息,并与团省委保持联系。目前,团省委已经收到服务队定期传回的6期情况简报,记载了服务队员们工作和在当地参加活动的详细情况。
  山东志愿者们的工作不仅仅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和信任,他们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成了好朋友。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袁南生评价服务队:“活动上有组织、工作上有成效、生活上能吃苦,体现了中国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今年5月,团省委书记张光峰率山东青年代表团专程赴津巴布韦看望了援外志愿者。在联系山东青年代表团赴津巴布韦的日程和安排事项时,团省委工作人员感到出奇的顺利。“那是因为津巴布韦大使馆和津巴布韦政府青年体育部(当地管理青年事务的政府部门)都有我们的朋友。”吴绪永揭开了其中奥妙。
  看望志愿者期间,张光峰书记对志愿者们情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深有感触,“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是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把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服务队能够很快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迅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来,是与服务队能够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分不开的。”
赴津大事记
  ■2006年9月13日,团省委与齐鲁晚报联合向社会招募援外志愿者。
  ■2006年10月1日,志愿者招募活动报名火爆,在众多报名者中,团省委初步确定了60人作为援外志愿者的候选人。
  ■2006年10月16日,志愿者面试名单出炉,46人进入面试,其中九成拥有本科或硕士学历。
  ■2006年11月5日,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报名援外。他说:“志愿服务这条路,我一辈子也走不完。”
  ■2006年11月17日,15名援非志愿者名单确定,徐本禹和本报记者郝东智名列其中。郝东智将在津巴布韦从事为期一年的汉语支教,除此之外,他还将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全程见证这批志愿者在异国的志愿服务行动,并陆续发回报道。
  ■2007年1月19日,省领导会见即将出发的我省援外志愿者,并为援外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2007年1月21日,我省15名援非志愿者从济南出发,转道北京飞赴津巴布韦。
  ■2007年1月24日,津巴布韦举行仪式欢迎中国青年志愿者,随后,志愿者们在分配的岗位上开始工作。
  ■2007年2月18日,志愿者们在津巴布韦度过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年初二,我驻津巴布韦大使袁南生邀请全体志愿者到大使馆欢度新年。
  ■2007年4月21日,正在津巴布韦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接见了15名青年志愿者。
  ■2007年5月15日,团省委书记张光峰率山东青年代表团赴津巴布韦看望了全体青年志愿者。 (本报综合)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