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江晖进私募公司年入两千万

  从工银瑞信投资总监职位上离开之后,江晖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星石”。保守估计,像星石这类管理规模达到1亿元的私募,以年回报率100%计算(比照目前跻身业绩一流的同类信托基金),公司收入可达2000万元。  
  从工银瑞信投资总监职位上离开之后,江晖开始筹备自己的私募公司。5月初,他创立了深圳市星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7月中,星石投资顾问与深国投联合发行了深国投-星石1期、深国投-星石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
  星石这个名字让人联想起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黑石。大同小异,星石是公司型私募,注册资金500万元,江晖任董事长。
  大多数客户
  是慕名而来
  成立之初公司繁忙无比,见到记者,江晖并不多言公司事务,自称“做出来再说”。深国投-星石1期和2期产品此次发行100份,以100万元为最低申购额度,预计规模不低于1亿元。
  该信托推介期为2007年7月16日至8月16日,预计8月17日成立。在星石公司的北京总部,记者了解到,仅刚开始几日,销量就已经达到了几十份,而且大多数客户都是慕名致电。
  有着公募时期的名声作铺垫,江晖并不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他介绍,基金将在8月份开始建仓的工作,各项研究工作也已展开。
  私募推动
  公募改革
  在星石公司,记者了解到,星石是作为投资顾问参与深国投-星石信托的发行,深国投是信托产品的受托人。这类信托型私募为投资团队提供了很好的投资空间,报酬自然也远远高于他们以前在公募的待遇。
  在信托型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薪酬制度基于公司与客户约定的形式。星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将来要与客户共担风险,与客户一同认购该信托产品。 
  记者了解到,这类信托型私募通常的形式是:私募基金公司作为信托产品的发起人,公司要先认购总额的2%-3%;同时,该公司须将收取的浮动管理费的50%用来追加购买信托产品,直到其信托份额占到总份额的10%。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私募主要运作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借信托发力的信托产品,按照一定的收益提取一定的比例,通常的比例为2:8或3:7。
  第二种为接收账号,即客户只要将账号给私募基金即可,如果管理资产跌破10%,客户可自动终止约定;而如果赢利达10%以上,10%以上的那部分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这种私募运作方式主要针对熟悉的客户或者是大型企业单位,最低申购额一般为100万元,有的则高达1000万元。
  私募之所以吸引公募人才,薪酬激励是很重要的原因。据记者了解,在收益分红上,私募基金给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回报很高。比如,在接收账号模式的私募基金中,为客户赚取的资金将有20%-30%由公司来提取,而其中的大部分将用来激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
  照此计算,保守估计,像星石这类管理规模达到1亿元的私募,以年回报率100%计算(比照目前跻身业绩一流的同类信托基金),公司收入可达2000万元,创始人兼基金经理的收入至少超过1000万元。
    江晖简历
  江晖1998年开始供职于华夏基金,先后担任华夏兴和与兴华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2006年加入工银瑞信,江晖管理的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回报率高达142%。2007年5月,江晖从工银瑞信正式离职。
    资料
    上半年四成基金经理离职
  统计显示,2006年内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总数的33.88%。
  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更多达163次,约占基金经理总数41%。7月份至今又发生了近20起基金经理离职事件。
  大量基金经理从公募出走到私募,这个名单很长:
  原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肖华去年末辞职,现管理深国投-尚诚信托基金。
  原易方达平稳增长和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梁文涛,今年2月辞职,现任职于涌金投资,负责管理深国投-亿龙中国信托基金。
  其他从公募离职去私募的还有,原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去年下半年离职;原巨田基金投资总监卫泽,去年年初离职;原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经理张炜,去年年初离职……
    观点
    公募流向私募是必然?
  大量基金经理因不满现有条件而离职,留给仍然在任的基金经理们以及基金业内人士更多的是思考,从他们对此事的评价上看,不同角色的人分歧很大。
  “基金经理才华的展现首先得益于基金公司这样一个平台,基金经理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成基金规划发展部总监助理支兆华说。
  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的创始人就此评价说,大成优选可能获得的提成上限才10%,而这个说法证明他们对基金经理还是不够重视,因此即使改善激励制度,收入和事业空间的吸引力还是敌不过私募。 
  而泰达荷银基金经理李泽刚认为,从基金经理个人职业规划来看,也可以说,他们从公募跳槽到私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他认为,公募基金经理向私募流动的势头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加速中,这是资本市场向好大势下的正常现象。其间最大原因在于,私募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业绩与个人利益的紧密挂钩形成了强大的动力,这股动力驱使基金经理全力寻求投资的价值洼地,要把业绩做到最好,因此私募在挖掘力度、实地调研的深度以及持股集中度上都与公募不同。
  “公募基金经理投向私募时完全没有投资理念上的障碍,很容易融入私募。”李泽刚说。这得益于不管公募、私募,投资理念都趋于一致,即价值投资。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