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高房价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支撑中国房市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在一个失衡的社会里,各个角落的资源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积聚。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若干个特大的城市集中了社会主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甚至也集中了生活中最主要的机会。  
  房地产是最近这些年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房价的解释也莫衷一是。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们在国外经常使用的分析房价的指标,在中国基本都失效了。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中国人超出学者们预测的旺盛购房能力来自哪里?我认为除了人们谈论较多的那些因素之外,有两个因素是最值得注意的。
  一个因素是目前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会比个人收入每月增加几百元要大得多。
  北京市建委网站今年早期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购房对象正趋年轻化,20至30岁群体是商品房购房主力,目前占近四成。
  那么他们的购房能力来自哪里?在许多地方,实际上是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标准购房模式:首付由一方或双方的父母来出,小两口承担按揭。有的小两口实际上是连按揭也无法承担,一方或双方的父母仍然要帮助他们支付按揭款。这样我们就看到我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购房模式:三个家庭,或六个劳动力在共同购买或供养一套房子。可以说,正是这个因素使得收入房价比彻底失去了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支撑中国房市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在若干年前,我和一个房地产行业的朋友经常在私下里争论北京房价的走势问题。当时我的观点是,北京房价的上涨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那个朋友争辩说,他坚信北京的房价会不断走高。事实证明,是我错了,朋友对了。我的推断错在什么地方?关键是对外来资金涌入北京估计不足。不久前的一个数据表明,北京1.6万元一平方米以上的房子,60%是外地人买的;全部的一手房当中50%是外地人买的,全部进行交易的二手房当中40%是外地人买的。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外地人买房子的现象。从一些研究成果来看,除了北京市自身的购买力之外,有两个因素对推动北京的房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外来的投资性或投机性资金,一种坊间的说法是,外地的有钱人纷纷在北京购房。二是每年超过十万人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大多都不会离开北京,此外每年还有为数可观的“北漂一族”来北京寻找机会。从理论上说,两个家在外地的毕业生在北京安家立业就需要一套房子,如果考虑到独生子女所形成的家庭结构,甚至两个外地孩子在北京安家立业最终可能需要三套房子,因为其父母在退休之后也可能追随而来。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一个失衡的社会里,各个角落的资源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积聚。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若干个特大的城市集中了社会主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甚至也集中了生活中最主要的机会。
  这样的状况和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房地产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都在往这有限的地方集聚,各种各样的资源在向这些城市流动。于是就出现全国的钱买北京上海的房子。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学者。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有删节。)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