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便面巨头们最近将价格普遍上调了20%至40%不等,而根据记者计算,棕榈油和面粉两项的涨幅比例相加,方便面的总体成本涨幅应该在13%左右,即便加上诸如肉类等的涨价,整体涨幅也应在15%之下。
国内主要方便面厂商宣称,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棕榈油和面粉,近一年来涨价幅度分别达到40%和25%,而对于总体成本上涨的比例,这几家企业给出的幅度是:20%。因此,方便面巨头们在最近将价格普遍上调了20%-40%不等。
而根据记者调查计算,这次方便面的成本涨幅应在15%之下。
方便面涨价背后
是棕榈油受宠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的暴涨,使棕榈油行情急剧上扬。而中国作为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第一大进口国,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
中国方便面涨价链条的起始一环既分散又复杂,和尼日利亚的绑匪、伊朗的核设施以及美国的炼油厂都有关。
7月24日下午,一伙持枪歹徒在全球第八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南部油田打死该国一名石油工人。埃克森美孚25日称在英国最大的Fawley炼油厂的大火被扑灭后,临时关闭了该厂的大部分车间。美国能源部25日公布,上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下降140万桶,加上伊朗核危机局势不明朗,导致7月25日早盘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77.24美元。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的暴涨,使生物燃料概念一再提上工业化生产议程,欧洲一些国家利用棕榈油进行生物柴油生产,棕榈油成为各方追捧的宠儿,行情急剧上扬。
棕榈果在中国极少种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到中国的到岸价去年每吨大概是4000元一吨,今年一路上涨,飙升到了8000元一吨。
马来西亚是棕榈油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第一大进口国。得益于产地优势,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毛棕榈油期货在棕榈油期货场内交易中占据垄断局面,也成为了棕榈油现货贸易的主要参考指标,而中国需求方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
方便面的成本涨幅
应在15%之下
北京市粮食局正在展开调研,对原材料上涨和涨价幅度的关系进行一个明确解释
方便面的棕榈油成本上涨了多少?康师傅控股公司总裁室7月27日给记者发来的回应中称,“棕榈油价格本年度5月份较去年同期飙升64%”。
而据记者计算,棕榈油按照6500元的今年平均价计算,比去年的4000元左右上涨了62.5%,再乘以方便面厂商声称的棕榈油18%的成本比例,则一包方便面中棕榈油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1.25%。
与此同时,方便面另一种主要原料面粉的价格也不安稳。统一公司表示,从去年开始,面粉价格涨了25%。
但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马长旺并不认为面粉涨价幅度有这么大。“面粉从去年4季度开始小幅上涨,涨幅为6%至7%,今年上半年的涨幅大概是6.4%。”他说。
按照马长旺的说法,面粉价格的上涨按照5%计算,面粉在方便面中的成本比例按照30%计算,面粉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5%。
棕榈油和面粉两项的涨幅比例叠加,方便面的总体成本涨幅应该在13%左右,即便加上诸如肉类等的涨价,整体涨幅也应在15%之下。
原料成本上涨确有其事,而对于是否上升了方便面企业声称的幅度以及是否应该提价20%-40%,马长旺副局长向记者表示,北京市粮食局正在就此展开一个调研,对原材料上涨和涨价幅度的关系进行一个明确解释。
寡头企业
涉嫌操纵价格?
方便面以“寡头碰头会”形式宣布同步涨价,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之嫌
7月26日,四川白家集团发出声明称,此次方便面企业的步调划一的提价,是方便面寡头企业涉嫌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的行为。
根据了解,在今年3月末,国内棕榈油到岸价还在4200元/吨左右徘徊,然而,不到4个月就爬升到了8000元/吨,实际上,方便面企业所谓的成本上涨压力,是在最近几个月里集中出现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的原材料采购其实未必是实时采购,生产企业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可能是涨价前进的货。
白家公司的声明还分析称,“原料成本上升19%”一说有夸大之嫌。根据白家公司提供的信息,早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一次价格协调会上,企业就对中高端方便面率先涨价达成共识,并定于六七月份开始行动,将1.5元以上的方便面平均上涨0.2元,形成本次涨价,其产品覆盖率将达60%以上。本次提价的平均幅度为20%,最高幅度达到40%。
而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各方又达成一致意见:对1元以下的低端面,由各企业为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提价策略。所有企业将参与此次调价,其市场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白家公司的声明称,方便食品生产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有100余家,但排名前六位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80%,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90%。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方便面寡头就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十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统一调价。
四川白家集团方面对记者说:“方便面以‘寡头碰头会’形式宣布同步涨价,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之嫌,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四川白家集团对这种垄断性行为表示强烈反对。”
不同声音
合理涨价优于隐性“瘦身”
针对近期方便面涨价而引发的各方关注,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29日表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迫使产品价格调整,媒体应客观全面报道,消费者应理性看待。
孟素荷女士说,自2003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其中进口棕榈油价格由2006年6月的每吨4200元人民币激升至2007年的每吨8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使单包成本上涨16%以上。因此,企业一直以促销、“瘦身”等方式减缓压力,但受到普遍质疑。
孟素荷表示,今年以来,业内曾召开过三次工作会议,不可避免地涉及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给行业造成的压力、产品“瘦身”引发的争议等热点话题,但没有一次会议专门谈论价格问题,却被误解为“价格协调会”。她本人坚决反对以“瘦身”的方式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她认为,合理涨价优于隐性“瘦身”,并将这一观点在会上多次提及,并逐渐被认可。
她表示,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竞争的产品,这个行业从理论上、客观上讲,很难形成价格垄断。
相关资料
方便面行业对“三农”贡献卓著
方便面行业对“三农”贡献卓著,关乎社会稳定。目前中国的方便面产量占全球总量的51%,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方便面产业每年消化全国小麦总量的十分之一,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四大企业的产业链上,有近500万劳动力投入,其中95%以上是农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主要方便面厂商宣称,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棕榈油和面粉,近一年来涨价幅度分别达到40%和25%,而对于总体成本上涨的比例,这几家企业给出的幅度是:20%。因此,方便面巨头们在最近将价格普遍上调了20%-40%不等。
而根据记者调查计算,这次方便面的成本涨幅应在15%之下。
方便面涨价背后
是棕榈油受宠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的暴涨,使棕榈油行情急剧上扬。而中国作为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第一大进口国,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
中国方便面涨价链条的起始一环既分散又复杂,和尼日利亚的绑匪、伊朗的核设施以及美国的炼油厂都有关。
7月24日下午,一伙持枪歹徒在全球第八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南部油田打死该国一名石油工人。埃克森美孚25日称在英国最大的Fawley炼油厂的大火被扑灭后,临时关闭了该厂的大部分车间。美国能源部25日公布,上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下降140万桶,加上伊朗核危机局势不明朗,导致7月25日早盘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77.24美元。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的暴涨,使生物燃料概念一再提上工业化生产议程,欧洲一些国家利用棕榈油进行生物柴油生产,棕榈油成为各方追捧的宠儿,行情急剧上扬。
棕榈果在中国极少种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到中国的到岸价去年每吨大概是4000元一吨,今年一路上涨,飙升到了8000元一吨。
马来西亚是棕榈油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第一大进口国。得益于产地优势,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毛棕榈油期货在棕榈油期货场内交易中占据垄断局面,也成为了棕榈油现货贸易的主要参考指标,而中国需求方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
方便面的成本涨幅
应在15%之下
北京市粮食局正在展开调研,对原材料上涨和涨价幅度的关系进行一个明确解释
方便面的棕榈油成本上涨了多少?康师傅控股公司总裁室7月27日给记者发来的回应中称,“棕榈油价格本年度5月份较去年同期飙升64%”。
而据记者计算,棕榈油按照6500元的今年平均价计算,比去年的4000元左右上涨了62.5%,再乘以方便面厂商声称的棕榈油18%的成本比例,则一包方便面中棕榈油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1.25%。
与此同时,方便面另一种主要原料面粉的价格也不安稳。统一公司表示,从去年开始,面粉价格涨了25%。
但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马长旺并不认为面粉涨价幅度有这么大。“面粉从去年4季度开始小幅上涨,涨幅为6%至7%,今年上半年的涨幅大概是6.4%。”他说。
按照马长旺的说法,面粉价格的上涨按照5%计算,面粉在方便面中的成本比例按照30%计算,面粉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5%。
棕榈油和面粉两项的涨幅比例叠加,方便面的总体成本涨幅应该在13%左右,即便加上诸如肉类等的涨价,整体涨幅也应在15%之下。
原料成本上涨确有其事,而对于是否上升了方便面企业声称的幅度以及是否应该提价20%-40%,马长旺副局长向记者表示,北京市粮食局正在就此展开一个调研,对原材料上涨和涨价幅度的关系进行一个明确解释。
寡头企业
涉嫌操纵价格?
方便面以“寡头碰头会”形式宣布同步涨价,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之嫌
7月26日,四川白家集团发出声明称,此次方便面企业的步调划一的提价,是方便面寡头企业涉嫌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的行为。
根据了解,在今年3月末,国内棕榈油到岸价还在4200元/吨左右徘徊,然而,不到4个月就爬升到了8000元/吨,实际上,方便面企业所谓的成本上涨压力,是在最近几个月里集中出现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的原材料采购其实未必是实时采购,生产企业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可能是涨价前进的货。
白家公司的声明还分析称,“原料成本上升19%”一说有夸大之嫌。根据白家公司提供的信息,早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一次价格协调会上,企业就对中高端方便面率先涨价达成共识,并定于六七月份开始行动,将1.5元以上的方便面平均上涨0.2元,形成本次涨价,其产品覆盖率将达60%以上。本次提价的平均幅度为20%,最高幅度达到40%。
而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各方又达成一致意见:对1元以下的低端面,由各企业为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提价策略。所有企业将参与此次调价,其市场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白家公司的声明称,方便食品生产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有100余家,但排名前六位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80%,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90%。自去年年底开始,国内排名前几位的方便面寡头就召开了三次内部价格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十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统一调价。
四川白家集团方面对记者说:“方便面以‘寡头碰头会’形式宣布同步涨价,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之嫌,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四川白家集团对这种垄断性行为表示强烈反对。”
不同声音
合理涨价优于隐性“瘦身”
针对近期方便面涨价而引发的各方关注,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29日表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迫使产品价格调整,媒体应客观全面报道,消费者应理性看待。
孟素荷女士说,自2003年以来,方便面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其中进口棕榈油价格由2006年6月的每吨4200元人民币激升至2007年的每吨8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使单包成本上涨16%以上。因此,企业一直以促销、“瘦身”等方式减缓压力,但受到普遍质疑。
孟素荷表示,今年以来,业内曾召开过三次工作会议,不可避免地涉及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给行业造成的压力、产品“瘦身”引发的争议等热点话题,但没有一次会议专门谈论价格问题,却被误解为“价格协调会”。她本人坚决反对以“瘦身”的方式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她认为,合理涨价优于隐性“瘦身”,并将这一观点在会上多次提及,并逐渐被认可。
她表示,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竞争的产品,这个行业从理论上、客观上讲,很难形成价格垄断。
相关资料
方便面行业对“三农”贡献卓著
方便面行业对“三农”贡献卓著,关乎社会稳定。目前中国的方便面产量占全球总量的51%,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方便面产业每年消化全国小麦总量的十分之一,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四大企业的产业链上,有近500万劳动力投入,其中95%以上是农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