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绿色GDP为何无疾而终

  中西部一些省份致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尽管这些地方在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但在这一绿色GDP排名中,其经济总量竟然为负增长。
  7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国际上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标准,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7月22日证实,2005年的报告已被“无限期推迟发布”。
  尚无被广泛接受的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2004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绿色GDP报告)完整版显示,在31个省市GDP污染扣减指数坐标图中,西藏污染扣减指数最轻,在它之后,则是10个东部省份。
  这个排名的不同,似乎也体现了不同省份的选择。在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04年度绿色GDP报告之后,首批试点的10个省份中,已经开始有中西部省份要求退出试点。
  今年6月在地方采访期间,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各部委之间的意见尚未统一,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标准并没有出炉。
  比如,2004年度绿色GDP报告中,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近5118亿元,占到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而这些只是在当时技术条件的部分统计,环保总局人士表示,如果加上理论推导,当年GDP的增幅将变得极小。
  不少地方“谈绿色变”
  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和技术模型的优化,2005年度绿色GDP报告在2004年度报告污染扣减指数的基础之上,追加了各个地区扣减环境损失、虚拟治理成本之后的真实绿色GDP排名,环保总局人士透露说,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尽管在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但在这一绿色GDP排名中,其经济总量竟然为负增长。
  王金南还披露说,早在2006年年底,2005绿色GDP报告就已完成初稿并提交,中西部一些省份致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显然,绿色GDP触及了一些地方官员的痛处。”——按照原定计划,2005年度绿色GDP报告应于今年3月公布。
  绿色GDP研究小组的一位专家透露,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领导曾对地方在试点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做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从好奇到怀疑,从期望到失望,从信心百倍到赶快交差。”而到今天,不少地方政府更是“谈绿色变”。
  两大部门存在分歧
  在这场绿色GDP风波中,相对积极的是环保总局,而相对消极的国家统计局却是三年前的始作俑者。
  消息人士透露,绿色GDP是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主动联系国家环保总局,建议由双方联合进行试点研究的。
  具体分工上,环保总局负责环境污染损失的调查,国家统计局负责制定核算体系的整体框架。
  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份绿色GDP报告的出炉,由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去年9月联合发布。
  实际工作中,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司局级干部发现,由于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工作环保总局无法插手,而地方统计部门普遍反映,由于对环境业务不熟悉而“任务不明确”。
  记者从环保总局了解到的情况是:今年3月19日,也就是两个部门预计联合发布2005年版绿色GDP报告之前,国家统计局正式致函国家环保总局,建议“有关环境核算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分地区核算数据只向国务院提供,作为决策参考,不对外发布”。最终,中央表态:对相关问题继续调研。 据《中国新闻周刊》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