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余永定:人民币升值正当时

余永定

  中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比想象的强。图为连云港一家玩具厂的生产线。CFP/图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最大误区是:认为升值对美国有好处对中国没好处,升值是屈服于美国压力。人民币升值已无法回避,中国企业要从积极角度看待升值,“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首先是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其次,中国用贸易顺差产生的外汇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库券(这等于向美国输出资本)。
人民币低估让美国得好处
  记者(以下简称记):人民币汇率从1981年以前的1美元兑2元人民币,到后来的1美元兑约8.3元人民币,再到目前的1美元兑约7.60元人民币,其间经历了多次汇率制度改革。您怎么评价人民币汇率的这个变化过程?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以下简称余):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汇率并轨前,人民币汇率总的趋势是贬值。1994年汇率并轨且官方汇率一次性大幅度贬值。此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略有升值。
  200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取代日本,开始就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这主要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由于美国国内产业的调整,一些失业者认为是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而开始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
  而事实上,美国人从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中获得了大量好处:首先是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其次,中国用贸易顺差产生的外汇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库券(这等于向美国输出资本)。这使得美国的融资成本下降,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这些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还是把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作为筹码,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为美国谋求最大国家利益。另外,美国国会议员基于选票的考虑,也会在这个事情上大做文章。
  尽管人民币升值会带来阵痛,但升值是符合中国自身的长远利益的。不能因为人家让你升值,你就偏偏不升值。
最大误区是“升值没好处”
  记:人民币升值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还是中国自身也有这样的需求?
  余:在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最大误区就是:认为升值对美国有好处对中国没好处,升值是屈服于美国压力。从2003年以来我就一再强调,尽管人民币升值会带来阵痛,但升值是符合中国自身的长远利益的。不能因为人家让你升值,你就偏偏不升值。当然,具体怎么升,升多少,这个问题可以另行讨论。
  中国的情况是相当特殊的,在我们还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我们的贸易已经实现了持续的顺差,在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资本净流出的现象,并且是持续的、大规模的“双顺差”,这在国际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继续维持双顺差已不合乎中国自身利益。
  第一,以人均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128位。但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就是世界第三大资本输出国。穷国没有理由成为资本输出国。第二,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外资直接投资引入国,但中国并没有把这些外资投资变成经常项目逆差。既然不把钱花掉,用以购买外国产品与技术,我们为什么要借钱呢?第三,中国现在积累的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构成对美国的巨大补贴。第四,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来计算,它已经贬值了20%以上,以后还会贬值,而且可能会大贬。计算一下,现在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能购买的东西跟五年前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
  也就是说,中国不断地用实际资源和血汗交换美国政府的借据。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断积累美元,比美国人还怕美元贬值。
  必须承认,上述这种情况,也是中国在以前不得已而为之。中国的出口导向、外资驱动发展战略曾经是十分成功的战略。只是,现在形势已经变化,中国必须改变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而人民币升值恰恰是中国实现增长模式、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催化剂。
  升值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德国人把升值看作是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鞭子”。中国公众需要改变观念,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从过去两年来的人民币升值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对升值的承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许多。
可适当加快升值步伐
  记: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一种小步慢走的途径。也有人主张跳跃式地升值,甚至一步到位式地升值,如同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一夜之间,汇率从5.8变成8.7一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余:“小步慢走”的最大好处是,给企业消化汇率变化留下了比较长的时间;它的主要缺点是,给了投机者一个明确的信号,给了他们从容套利的空间。这必然造成中国国民财富的流失。
  从过去两年来的人民币升值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对升值的承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许多。可以考虑适当加快升值步伐。
  但是,我不主张“一步到位”。除考虑中国企业的承受能力外,另一个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那个合理的“位”到底在哪里。
  我想强调,第一,不必要恐惧人民币升值。近几年来,韩国、泰国的货币都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的升值,其贸易状况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第二,当前中国经济偏热,升值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有利于纠正国际收支平衡,又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现在升值正当其时。
  记:提到中国当下的通货膨胀,能否借用刚才您提到的日本人说中国“输出通缩”,说中国当下的通货膨胀有美国“输出通胀”的因素?
  余:中国的通货膨胀首先还是跟国内的供求关系有关,比如,猪肉的涨价就主要是供应减少造成的。当然了,国际市场上价格的变化,比如石油、原材料涨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但是,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胀”一说基本上不成立。其中的机制是什么?怎么个输出法?我看不出来。不过,如果把这个说法做些修正,说美国输出“流动性过剩”则是没有问题的。流动性过剩推动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胀”也不是不可以。
  (据《南方周末》,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