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个月爆发了多起有关中国受污染食品和药品的事件,眼下“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被蒙上了灰尘——过去备受全球市场欢迎的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现在则遭遇了国际舆论异样的目光。
从国际舆论所表现出的“愤怒”来看,中国商品受到的指责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然而,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对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来说有失公平,中国有必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让我们看看沃尔玛吧。自2002年起,沃尔玛从中国采购商品出口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02年为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150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接近180亿美元。在沃尔玛全球6000家供货商中,中国就占了80%。在沃尔玛全球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制造”的贡献不能忽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全球采购,服装、鞋类、家用电器、玩具等近千个品种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入沃尔玛在世界各国的门店,也流入了全球各国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之中,让他们通过全球化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
“世界是平的”,但利益分享则是不平衡的。在这条全球化的价值链上,发达国家市场享受了这些制造工厂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环境成本,并且获取了价值链中最大部分的利润。发达国家市场在多年享受到廉价制造的好处之后,现在却蓦然发现,“中国制造”是有毒的、危险的,应该拒之门外。
但问题是,能将“中国制造”拒之门外吗?如果真要这么硬干,受害最深的恐怕还是众多习惯于廉价商品的欧美普通老百姓。
我们在这里为“中国制造”辩护,绝非为问题产品辩解,事实上,中国国内市场因问题食品、问题药品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但上升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高度,绝对应该为“中国制造”讨一个公道,不应该在享受中国商品好处的同时,又对“中国制造”不公平地大加贬责。这个尺度,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对外交往时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应该把握的尺度。
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也为全球化承受了代价。中国在回应全球攻击的同时,应该告诉那些攻击者,应该用“二分法”来看待“中国制造”:谁在享受廉价“中国制造”的好处?谁又在承担其中的代价?如果只想享受好处,不想承担代价,那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
从国际舆论所表现出的“愤怒”来看,中国商品受到的指责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然而,这种一边倒的舆论,对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来说有失公平,中国有必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让我们看看沃尔玛吧。自2002年起,沃尔玛从中国采购商品出口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02年为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150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接近180亿美元。在沃尔玛全球6000家供货商中,中国就占了80%。在沃尔玛全球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制造”的贡献不能忽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全球采购,服装、鞋类、家用电器、玩具等近千个品种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入沃尔玛在世界各国的门店,也流入了全球各国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之中,让他们通过全球化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
“世界是平的”,但利益分享则是不平衡的。在这条全球化的价值链上,发达国家市场享受了这些制造工厂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环境成本,并且获取了价值链中最大部分的利润。发达国家市场在多年享受到廉价制造的好处之后,现在却蓦然发现,“中国制造”是有毒的、危险的,应该拒之门外。
但问题是,能将“中国制造”拒之门外吗?如果真要这么硬干,受害最深的恐怕还是众多习惯于廉价商品的欧美普通老百姓。
我们在这里为“中国制造”辩护,绝非为问题产品辩解,事实上,中国国内市场因问题食品、问题药品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但上升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高度,绝对应该为“中国制造”讨一个公道,不应该在享受中国商品好处的同时,又对“中国制造”不公平地大加贬责。这个尺度,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在对外交往时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应该把握的尺度。
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也为全球化承受了代价。中国在回应全球攻击的同时,应该告诉那些攻击者,应该用“二分法”来看待“中国制造”:谁在享受廉价“中国制造”的好处?谁又在承担其中的代价?如果只想享受好处,不想承担代价,那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