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行长下海投身私募股权基金

  生活中的刘正民也是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他自己设计了一套健康管理系统。饮食上基本吃素;不打高尔夫,靠走路和游泳锻炼身体。每天必走1万步,由于家离银行很近,也从不开车上班。30多年来他的体重一直保持在55公斤。此外,他的业务爱好还包括飙车和摄影。几乎每年他都会带上自己心爱的相机出游。

  刘正民被称为“另类行长”,屡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1998年我就是局级干部了,最让人开心的不是钱,也不是地位,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认为,做私募股权基金,是有着他这样年龄和经历的人最擅长做的事情。
  原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正民,上海滩著名的银行家,竟然在52岁的年纪辞职下海做私募股权基金!他现在的身份是上海复聚卿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几天,上海媒体和金融界都对这则新闻津津乐道。刘正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在很多人盘算着如何颐养天年之时还要下海折腾?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了银行的“金饭碗”却要闯进风险很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我们是战略投资者
  不炒股票
  “我要做的是股权投资基金,不是报纸上炒得很热的那种私募证券基金。那些基金做的是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股权基金却是向还没有上市的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我们会跟企业一起成长,等企业壮大以后,再通过IPO等办法退出投资获取收益。”刘正民告诉记者,国外许多私募股权基金如红杉资本、CVC、凯雷等都很看好中国市场,也抢先对不少质地优良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我国第一只产业投资基金——200亿规模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也于今年年初设立。
  这个年龄
  适合干私募基金
  从刘正民口中记者了解到,他的创业伙伴基本都是跟他一样年纪不轻、经验丰富的各领域精英人才。
  “那些私募证券基金的经理通常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可做股权投资就不一样,需要广泛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我这样年纪的人擅长的。”说这话的时候,刘正民的语气颇为自信。
  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出生于1954年12月的刘正民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后来调到共青团上海市委,从科员做到团市委第一任研究室主任。在团市委呆了10年后,被派到日本野村证券和大阪银行研修1年,从此转到了金融行业。回国后,他进入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工作。2000年出任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6年中,刘正民的业绩有口皆碑,不良贷款连续6年下降,上海分行以整个光大银行1/12的员工,1/10的资产规模,创造了1/6的利润。
  随和热心的刘正民擅长协调组织工作,人缘很好,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会结交一些好朋友。很多国外投资者最发愁的人脉关系却正是他的强项。十几年的银行工作更练就了刘正民的一双慧眼,“哪些企业好,哪些企业不好,我能看得准。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团队。”这无疑也是私募股权基金盈利的根本所在。
  扔掉金饭碗
  干自己喜欢的事
  银行行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为什么刘正民要轻易放弃?
  “做银行时间太久了,所有的东西都弄明白了,看到底了,就没有什么挑战。而且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做银行还必须接受一些不太规范的东西,这样的氛围使我觉得痛苦。”刘正民并不讳言职业生涯中的困惑。
  他是那种充满激情,不愿墨守成规的人,一度被称为“另类行长”。他在国内率先引进金融便利店的模式,还对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屡屡成为上海银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50岁以后,刘正民开始考虑自己退下来后干点什么。去年,一本名叫《门口的野蛮人》的书让刘正民作出了最后的选择。这本介绍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操作实例的书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马上让在国外的儿子搜集了有关私募股权基金的详细资料。研读之后,他觉得这就是他想干的事,而且完全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3个月后,刘正民参加复旦EMBA的校友聚会,跟同学们说起私募这回事,引来一片响应,不少人与他一拍即合。于是刘正民毅然放弃了“金饭碗”,下海创业。
  条件虽然简陋
  每天都干得很开心
  今年7月,刘正民与十几位同学一起创办的复聚卿云公司正式诞生。“复聚卿云”的名字是一位校友的创意,“复聚”即重新聚合,意指复旦EMBA学友毕业之后重新聚合。
  刘正民告诉记者,复旦EMBA学员(包括已毕业的和在学的)已近千人,并且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新成员加入。这其中有60%以上都是企业家,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有些人手里有很好的项目,但缺少资金,有些人资金充沛,却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今后复聚卿云公司正是要成为这二者的桥梁。他的计划是先把公司的管理平台搭建好,然后再开始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希望能在1年半的时间里,融资10亿元。
  这个当初在气派的外滩老洋楼里上班的银行行长能够习惯创业初期的简陋吗?
  刘正民坦然地告诉记者,他在光大时,管着1000多名员工,办公室足有40多平方米,还可一览黄浦江的旖旎风光。现在的办公室只是在新闸路的一幢普通的商务写字楼里,租用了180平方米的面积,属于他的办公室只有十多平方米,日常工作人员仅四五名。创业之路刚刚起步,大大小小的事不少,他这个董事长要亲自租写字楼、找装修公司、去银行排队开户,甚至买餐巾纸。午餐就是一碗六元钱的馄饨,但每天都干得不亦乐乎。由于新办公室离家很近,他依然不开车,现在的工作时间可以弹性掌握,他尤其满意。“1998年我就是局级干部了,最让人开心的不是钱,也不是地位,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一再重复着这句话。
    名词解释
    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但是目前也有少部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已上市公司的股权。私募股权基金通常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过桥基金等。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起源于风险投资,在发展早期主要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扩张融资为主,因此风险投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同义词。二者主要区别在投资领域上,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限于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小公司的初创期和扩张期融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
  2007年1月,天津成立首个2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首期募集60.8亿元,专门从事企业股权类投资。
    新闻背景
    私募股权基金抢滩中国
  事实上,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一些国际私募基金就已经大举进入中国,不过当时主要是进行风险投资,并催生了网络业的繁荣。最近几年,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更青睐进行股权投资。
  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有29家私募股权基金将办公地点设在了北京,23家在上海,深圳有2家。
  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年收益率都会在20%以上。如果拿到好的项目,其收益率甚至会远远高于100%。比如,凯雷投资携程网的800万美元变成了1亿美元,获取了十几倍的回报;软银花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网络,获得了十余倍的回报;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3年内投资回报率约为500%。
  本版稿件据《北京青年报》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