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网上举报在利弊争议中潜行

      职业举报人姜焕文

      童副市长被免职
  网上一度爆炒的“副市长殴打情妇”事件的“主角”,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某近日被免职。细考事件的来龙去脉后记者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炒作式“网上举报”。
  类似这样的举报曝光事件如今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网民认为网上举报比传统举报更快捷、更有效。而纪检工作人员则表示,对炒作式的网上举报曝光既不赞成,也不提倡。
  网上举报扳倒副市长
  7月14日,一篇“副市长殴打情妇,引来举报信”的文章出现在新浪网某人的博客中。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个旧市副市长童某因情妇间争风吃醋,将情妇杜某暴打一顿,杜某因此愤然告发童某的婚外情等问题。
  博主是沈阳人姜焕文,他自称职业举报人,辗转全国各地从事举报。记者近日电话联系到姜焕文,他说自己受杜某委托,7月初专程从沈阳赴个旧代理举报,杜某为此付给他5000元。
  姜焕文说,他听了杜某的讲述后,进行调查取证,认定童某存在生活作风问题,于是写了举报材料送到云南省纪检监察部门。随后,他将“副市长殴打情妇,引来举报信”的文章贴在自己的新浪网、搜狐网博客中,并在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众多著名网上论坛转贴。
  此文迅速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多个网站转载,网民纷纷评论,并有昆明、北京等地一些报纸跟进报道。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身处“漩涡”之中的童某,已于8月上旬被个旧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罢免了副市长职务。
  举报人杜某: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前曾向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但并没有得到回音。
  职业举报人姜焕文:这种方法比传统举报更加方便快捷,也更有效。有些事必须在网上炒一下,形成一种舆论压力,才能促使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进行调查处理。
  
  互联网成矛盾倍增器
  类似这样的举报曝光事件如今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各种成规模的网上“维权”事件1100多起,同时也形成了恶意炒作近200起,均较上一年大幅增加。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先燕明说,今年以来,网上反映云南省征地拆迁等问题的事件已有30余起。一些人把互联网当成表达利益诉求、发泄不满情绪的平台,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矛盾的倍增器。
  昆明市民赵勇:网上举报曝光的风行,反映出有些地方举报渠道还不通畅,而且有的老百姓认为“官官相护”,对传统信访举报方式的效果心存怀疑。
  云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单晓红: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传播媒介,话语权分散化,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几乎不受“把关人”的限制。而从网民接受心理来分析,揭黑、丑闻等消息更具有刺激性,因而更受互联网的青睐。
  
  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副市长殴打情妇遭举报,被罢免职务”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引发各方激烈争论,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亦不乏。
  有网民说,向有关部门写举报材料,可能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而网上曝光后公众都知道了,都关注着事态进展,这就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曝光炒作式举报容易造成侵权,并可能干扰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的调查,因此不值得提倡。
  江西高安市近日发生了“举报者成被告”的案例:举报人兰某向纪检部门举报“镇党委书记腐败”,后来对调查结论不满,将举报材料发到网上。被举报的镇党委书记将兰某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云南省纪委举报中心主任刘钧说,只要是实名、具体的举报线索,纪检监察部门都会进行调查,并通常在三个月内向举报人作出回复。刘钧表示,欢迎群众据实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但对炒作式的网上举报曝光既不赞成,也不提倡。
  一网民:网上举报曝光可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力量,使网络成为一个反映民间呼声的平台,能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公务员违法违纪的线索,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云南圣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宇:侦查权是一种公权力,个人无权进行侦查行为。个人如果掌握公务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应向相关部门举报,而不能擅自进行侦查,也不应草率地上网曝光炒作。
  
  据新华社昆明8月26日电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