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左至右依次为柳传志、杨元庆、郭为。
新闻背景
8月9日,神州数码(0861.HK)公告,母公司联想控股和GA计划向SAIF、弘毅投资、IDGVC以及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全资拥有的KIL出售部分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联想控股将由原来持股47.43%减至17.83%,此番下来,郭为成为神州数码的大股东。
业内人士分析,若论私人情感,郭为与柳传志似乎更为亲近。如何妥善地安排好杨元庆、郭为,一直是柳传志的心头之重。首先不能厚此薄彼,其次要讲求平滑、平稳与均衡。此番神州数码股权让渡,亦可视为柳传志对郭为的情感倾注与利益施与。
如何妥善地安排好杨元庆和郭为,一直是柳传志的心头之重。联想此次将神州数码部分股份出售给郭为,实际上是柳传志借助资本的力量、用心良苦的新平衡术。因人设事的中国式战术大师柳传志,变成了用金融手段化解管理难题的战略资本大师。
■历史纠葛
7年前的一次分拆让郭为的神州数码与杨元庆的联想集团不可同日而语。
2000年,联想做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决断,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分拆,实现单独上市。当时,杨元庆领导的联想集团得到了最重要的PC业务,而郭为领导的神州数码从此与“联想”品牌彻底挥别,获得了分销、系统集成和IT服务业务。
按照当时的分家协议,杨郭二人曾有“不互相竞争”的承诺,甚至订立了“神州数码三年内不得介入PC领域”的君子协定。
但同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刺刀见红的IT硬件领域,神州数码和联想集团要做到毫厘不犯几乎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联想通过控股汉普、牵手智软,一度进入IT服务业,神州数码则打出自有品牌的显示器和网络电脑。之后,神州数码甚至与国产品牌长城集团在PC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虽然同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企业,但联想控股在协调二者竞争关系时,难免顾此失彼。显而易见,日后收购IBM PC的联想集团,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更多的眷顾。可以想见,神州数码的管理层难以放手一搏。
由于神州数码本是老联想除电脑业务外的多块业务组合而成,公司主业不清,先天不良。如此一来,郭为的神州数码与杨元庆的联想集团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式智慧
杨元庆与郭为都很优秀,同在联想集团内部难免“打架”,这种伤元气的内耗最为柳传志所忌讳。
环境在变,现在看来不妥的业务配置,在多年前却有着充分的合理性。
现任神州数码董事会主席、老联想的“二当家”李勤曾在2002年的中科院第二次产业化会议中说道:“(通过拆分),联想解决了一个就世界范围内,从国家到企业都非常难解决的问题——继承问题。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联想发展以来的最大的而且是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我们那会儿拆分,是我们这代人要选一代接班人,它等于是用接班人这种性质给拆分出来。”李勤说。
1988年,郭为加入联想,从此12年间11易其职,多次受命于危难之时,为联想PC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度被视为是柳传志的“衣钵传人”。郭为也以“联想人”自居。
据说柳传志也面临过抉择:杨元庆善于在漫长的岁月中只做一件事,善始善终;而郭为善于在一年中做很多事,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地方,不是善始,就是善终。
李勤说:“过去报纸评论我跟柳总说,一山不能养二虎,其实我们受了党的多年教育,服从组织分配,默契合作了这么多年。但是你不能要求郭为、杨元庆他们也这么做,所以我们把他们分开了,大家都前进,你弄到一起没准窝里斗。”
“杨元庆为主,郭为积极配合元庆,元庆好好待郭为。”柳传志如此设计,但最终失败。
联想决定拆分。由于联想一个队伍做自有品牌PC,另一个队伍是做分销代理,业务上的相对独立性是拆分的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杨元庆与郭为都很优秀,同在联想集团内部难免“打架”,这种伤元气的内耗最为柳、李所忌讳。
在拆分后,联想搞了个接班人的仪式,一人弄一杆大旗,柳传志把大旗授给他们,“有一种很强的继承感。”
因人设事,柳传志曾因拆分的举措屡受诟病。但是,旁观者都能看到的神州数码和联想集团的业务重叠难道柳传志看不到吗?非也。业界的普遍看法是柳传志不得不为两个人做出安排,因为这两员爱将,哪个也不能伤害。柳传志作为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的代表,良苦用心实在是不容易。
■资本平衡
神州数码现任CEO郭为持股比例由原来的0.10%增至10.29%。郭为由此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转变。
联想控股宣称,“新进来的这批投资人既具有国际背景,又拥有深厚本土经验,肯定会给神州数码带来新的资源,创造新价值。”那么,在联想体系内表现平平的神州数码,凭什么能够在新东家手中取得辉煌?
新基金入主神州数码,最为人关注的是神州数码现任CEO郭为持股比例由原来的0.10%增至10.29%。郭为由此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转变。
公司的董事会将进行调整,淡化了联想烙印的郭为,将为神州数码的独立发展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也有分析者认为,这是柳传志借资本的力量,用心良苦的新平衡术:一方面弥补郭为与杨元庆收入上产生的差距。以郭为与杨元庆的薪酬来对比,从2006年-2007年财年,郭为获得的薪金与分红在该财年共计819.2万港元,而与其地位相当的“兄弟”杨元庆在2005年-2006年财年的薪酬总额则高达2175万港元,是郭为的2.66倍。另一方面调和当年因分家带来的发展差异。
柳传志称,“私募股权基金的这个措施实际上是把笼子打开,让老虎出来,给老虎插上翅膀。”
这次,他终于把翅膀插到郭为身上了。
据《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