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报》分别刊发头版评论员文章《切莫过度透支A股未来》和《从牛顿被套说开去——兼谈5000点上的财富观》,提示国内股市风险。
■管理层肯定股市健康发展成功化解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将股市一举送上5000点的历史性新高后,警觉的投资者们开始嗅到一丝危险的气味。
“在中国股民正迎来一波空前高亢大牛市的时候,躲到金融危机史的故纸堆里,细细体会历史上那一次又一次从疯狂到崩溃惊心动魄的过程,如同夜练乾坤大挪移,真有些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如果这只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语的话,也许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但这篇名为《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有关金融危机史的阅读札记》的文章,继周一在《中国青年报》并不起眼的《阅读周刊》刊载后,28日又赫然出现在代表官方声音的《中国证券报》上,不得不耐人寻味。而27日晚已经有网友在论坛中透露了转载一事。
28日,著名经济学家华生的长文《市值远超GDP的虚胖与警示》见诸报端,能量同样不可小瞧。“5·30”上调印花税之前的5月10日,华生也有一篇万言文《市场过热的信号》,系统地抨击A股的泡沫,为政策调控造舆论。市场人士不禁纷纷猜测,这次是否又是有先见之明的命题作文?
经历了“5·30”惨状的股民们,对于来自管理层态度的任何变化都异常敏感。
管理层风向
悄然变化
8月1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上的《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也被市场视为稳定股民信心的定海神针;同期基金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消息不断,而基金发行一直被视为管理层进行市场化调控的灵活工具。
而在股市一路高歌冲破5000点之后,风向似乎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抛却《中国证券报》上关于“泡沫论”的文章以及贴近决策层的经济学家的论述,在其他层面也出现了新的端倪。
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财政部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后,还将直接向市场发行20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而此前几乎所有的预期均认为,财政部不会向市场直接发行特别国债。而意外不可避免地被市场理解为管理层对市场过热存在的担心。
而新基金发行也陷入了停滞的状态。统计数据显示,在8月21日限量100亿元发行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后,再未有新基金获批发行的消息传出。而“5·30”之后,14只新基金发行给市场带来过千亿元增量资金,成为救市的主力军。而在基金销售再现单日几百亿元的盛况后,新基金的发行却戛然而止。
而同期“港股直通车”却在加速,不仅仅在天津,其他城市也可能同时开通“炒港股”业务。管理层希望分流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态度可见一斑。
市场再度出现
散户化倾向
虽然市场公认,这次5000点的冲锋战是由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打响,而金融、地产、资源等代表牛市主线的板块上涨,说明运行格局尚属健康,但近期市场散户化的态势又趋于明显。
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27日新开A股账户221806户,比此前一交易日增加近4万户,而该数字比“5·30”大跌之后于6月18日创出的216688户的纪录还高,仅比6月1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22.7万户略低。当日,B股新增账户1094户,基金账户则回落至264391户。
从28日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除金属行业外,涨幅居前的普遍都不是基金重仓的行业,但下跌的行业中则基本囊括了前期领涨的基金重仓板块。这种现象与此前市场运行路径截然相反,或反映机构开始收缩战线,当前的做多力量可能主要是散户在惯性做多。而从权重股盘口的下单来看,抛单以大单居多,而买单却以小单为主,从另一个层面验证了散户化的趋势。
中国铝业28日再度以55.68元涨停,并刺激有色板块集体大涨。中铝已经成为近期股市的明星,冲刺百元似乎并不遥远,而该股4月底回归A股之初股价尚不到20元。“实在看不懂,不像是公募基金的手法。”易方达策略2号基金经理刘志奇向记者表示。
机构博弈
你退我进
在现阶段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心态普遍比较复杂。
广州股民张先生人脉颇广,获知三大报有可能同时转载《中国青年报》关于股市泡沫的文章后,神经再度紧张,打电话通知朋友让他们及时清仓。
“大盘近日肯定要暴跌,但请放心,会涨回来,暴跌是牛市特点之一。因此,大盘是相对安全的。但个股十分危险。”著名市场人士水皮近期表示。
广州著名私募基金经理老林向记者表示,“从估值的角度看,目前市场的上升已经完全是资金推动的结果,调整可以说是一触即发,但也不用太过担忧。有色板块近期就不要再追了,但买入的我建议继续持有,享受泡沫。调整也是为了更健康地发展。”
而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减仓,记者了解到深圳某超大型老牌基金管理公司,已将股票基金的仓位降到了七成左右。
但对于一些刚刚募集成立的基金来说,已经开始了建仓期,从个股盘面的表现看,争夺也异常明显。以地产龙头股之一的保利地产(600048)为例,28日盘中跌幅一度达到了6个百分点,但尾盘被快速拉起。而招商银行(600036)的盘面也是争夺异常激烈。“盘中震荡消化,有利于减轻调整时的杀伤力。”
即将在9月3日进行分拆营销的友邦华泰盛世中国基金经理梁丰表示,“我们认为相对三线股来说,蓝筹股并没有明显的泡沫,当然我们会选择估值洼地和快速成长的公司来规避估值相对过高的风险。”
对于目前市场主力公募基金,记者了解到,持股仍是目前主流的投资策略。“波动是给我们提供建仓的好机会。”梁丰笑言。
投鼠忌器
艰难抉择
有种观点认为,因为“5·30”杀伤力太大,也使得管理层投鼠忌器。而央行的调控手段又受到美国减息预期影响,在加息和加速本币升值之间艰难抉择,目前政策面尚属中性。
也许长长地喘口气,比起继续疯跑,对中国股市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据《南方日报》
相关资讯
中国股市市值已超过日本
8月29日,统计显示,如果算上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国股市市值已超过日本市场,这凸显出中国金融市场在过去18个月中的急剧飙升。
日本股市8月28日收盘的市值为470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合并市值为47200亿美元。这是中国股市2007年创造的一系列纪录中的一个最新的里程碑。
尽管中国公司收益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日本公司,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2006年日本经济规模仍比中国高出63%。
A股动态市盈率为40.7倍
截至8月28日,128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剔除长期停牌的股票,依据半年报数据推算,1243只A股的加权动态市盈率为40.71倍。
从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分布来看,低于20倍的股票只有25只,这25只股票的加权动态市盈率仅为17.44倍。
1243只A股中,72只股票8月28日收盘价高于50元,这些股票的加权动态市盈率达到了49.44倍。5只股票超过了100元,而这些股票的市盈率水平也非常高。
据《中国证券报》
樊纲:应特别警惕股市楼市资产泡沫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28日表示,综合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中国经济再保持20年的高增长是很正常的,稍微努努力,30年8%以上的增长也是可能的。但是他也指出,宏观经济中也有三大风险不容忽视。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首先是经济结构失调。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保持平稳,更多的流动性可能流向其他地方。为此,他特别强调,应警惕股市和楼市的资产泡沫。“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经济波动多是由资产泡沫导致。”樊纲认为,如果中国能够防范股市和楼市的泡沫,受到的打击会小一些,经济增长持续的时间就会长一点。
樊纲说,当前经济面临的第二个风险是制度不健全,违规行为太多。“在经济、股市、房市这么火的时候,监管当局应特别严惩违规行为,借发展的大好时期,强化制度改革,补上一些漏洞,增加一些防火墙,使经济更健康。”樊纲建议。
他最后表示,通过美国次级债危机可以看出,创新的过程伴随着风险,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第三个风险。“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应多考虑潜在的风险。”樊纲说。
据《上海证券报》
华生:A股市场如何软着陆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28日在《市值远超GDP的虚胖与警示》一文中指出:尽管是由政策性因素和行政管制引致了股市泡沫,但最好不要用行政手段去戳破,以免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不过,我们更不能把泡沫奉成神明,只准膜拜,任其做大。
他说,最近,政府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用市场化的办法疏解国际收支顺差和流动性过剩以及股市泡沫等问题,比如协同开通香港直通车,允许境内投资人购买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品种,就是一箭双雕之举。这个在资本市场上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会对今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壮大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同时,在目前A股市值膨胀并与港股存在成倍落差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发出了市场面临整体调整的先行信号。
A股泡沫的逐渐消退,从整体上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它意味着我们的广大投资者可以选择众多质优价廉的大盘蓝筹股。A股虚胖的市值可能缩水,但它会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结实,使证券市场的发展更健康和可持续。
据《第一财经日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