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张名为“上半年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完成情况”的表格上,全市9个市(县)区的得分和排名情况一览无余:在28个指标构成的67分权重中,江阴市扣分0.07,根据扣分情况排名第一;锡山区扣分0.80,排名第二;滨湖区扣分1.40,排名第三……
■考核年年都有,但把考核结果公布在报纸上,让广大群众“评头论足”,这在无锡还是头一遭。
■市委——群众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
说起这张“期中成绩单”,不能不提今年初无锡市推出的新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新的考核体系共设置四大类30项39个指标,富民类指标和资源环境类指标权重明显增加。在这个满分为100分的定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的分值(8分)给了“城乡居民收入”,两个次高分的分值(5分)分别是“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率”,而以往的核心指标GDP的“身价”陡降,从20分锐减为3分。
市委的文件说,推出新体系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考核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心思集中到干事业上,把本事用在促发展、促和谐上,把精力用到扎扎实实抓落实上,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应该考核干部什么。”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的阐释再明白不过。他说,群众最关心的是收入能不能与GDP指标同步上升,生活环境能不能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改善,“这些正是考核干部的关键所在”。
■干部——考核办法下发时吃了一惊
“这个考核体系比较完整地突出民生指标。”参与考核体系制订的市委组织部干部辛谊忠说。而市委研究室主任王安岭认为,GDP指标从20分下降到3分“与全国其他城市的考核体系相比较,这也是相当低的分值了”。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说,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靠正确政绩观来保证。正确的政绩观从哪里来?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至关重要。
“年初新的考核方法下发时,确实让人有些吃惊,深感肩上压力很大。现在看来,这是一种非常超前而正确的选择。”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表示。
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压力固然很大,但把大家的“成绩单”公之于众,压力恐怕更大。当地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语出谨慎。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的考核体系是一种导向,考核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家——政绩评估需要社会参与
对于要不要如此“高调”公布,大家认识还有一些不同。有人说,排名可以,但不要公开。也有干部提出,能够公布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公布的目的,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有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没有压力就没有作为。”
“其实,干部政绩考核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胡伟说,从无锡市政绩考核的制度设计看,既要肯定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考核指标怎么定,分数怎么打,权重怎么设,依据在什么地方?城乡居民收入为什么是8分而不是9分,GDP指标为什么是3分而不是4分?
同时,专家也指出,政绩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政绩评估需要社会参与。“现在公布的‘成绩单’,还是比较笼统的数字,因为什么具体工作得了分和丢了分,老百姓从‘成绩单’上看不出来,大家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今后的考核中,应该把民意的因素纳入进来,比如,多少人认为重视民生了,多少人认为环境改善了。这样,政绩考核体系才更加完整,考核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据《人民日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