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是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仅有2000美元左右。
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
“以房养老”模式10月推出
“以房养老”,这一流行于欧美的模式今年10月将首次在我国推出。9月12日,“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动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前总裁孟晓苏透露,我国首个主营“以房养老”的保险公司“幸福人寿”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计划下月正式挂牌营业。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这种模式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老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这相当于专业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只是介入者不是银行而是保险公司而已。投保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老。
专家指出,随着这项业务的成熟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以房养老”的接受程度将逐步提高,现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望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据《北京晨报》
我国人口老龄化
特点是未富先老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12日,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050年将占到31%。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是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仅有2000美元左右。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说,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我国目前有1.5亿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的农民总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人。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城镇和农村相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城镇化挑战的重要课题。
百姓养老靠政府
缘于长期工资低
据介绍,在传统体制下人们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政府、单位、家庭和土地,就业单位和血缘关系是决定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
“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龙永图说,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
“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有很大发展前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王宪章说,2006年我国社会保险保费收入是8626亿元,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641亿元,商业保险在去年有14%的增长。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偏低。我国人均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大约是431元,仅为国际上的10%左右,为美国的1/70。
城乡社会保障
发展不平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介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城乡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保障的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面低。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现在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到2040年左右。
刘从龙说,目前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将近两个亿,人均月领取养老金1000元,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5400万人左右,人均月领取养老金还不到100元。
刘从龙透露,我国正在一些地方积极开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机制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且同时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将来还会有1000万名左右被征地农民被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制定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将很快上报国务院。
据《中国青年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