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我怎么就被考核成“庸官”

  兰州市民在商场大厅内收看《“一把手”上电视》节目。
  秦知味是兰州市某区政府的一位副局长,在2006年的“治庸”行动中因为考核分数过低曾被定为“庸官”,得到了组织的特殊“照顾”——诫勉谈话。
  在对秦知味的考核中,意见最多的就是大家在单位总看不到他。而这一点,恰好是秦知味最委屈的地方。
  “很委屈,实在想不通”
  工作日,秦知味早上8点就到了办公室。擦了桌子拖了地之后,他打开桌上的电脑,一边浏览网页,一边听着网上播放的财经新闻。
  秦知味是兰州市某区政府的一位副局长,在2006年的“治庸”行动中因为考核分数过低曾被定为“庸官”,得到了组织的特殊“照顾”——诫勉谈话。
  “根本没想到我成了‘庸官’。”秦知味告诉记者,“见到找我谈话的领导,还和他们开玩笑说是不是要提拔我了。”
  因为“很委屈,也实在想不通”,秦知味当时有些激动。
  秦知味在乡镇企业管理局任副局长,干了4年,分管安全生产。此前他一直在企业工作,而且是“一把手”。
  “那时候我想得过于简单,以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秦知味坦承,“真的没有想到,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确相差太多。”
  在对秦知味的考核中,意见最多的就是大家在单位总看不到他。而这一点,恰好是秦知味最委屈的地方。“每年参加各种各样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占用大量的时间,最多的时候甚至占到了一年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而我出去检查工作,一般也是领到任务就走,工作一完时间差不多了,也就直接回家了,所以大家总觉得见不到我。”他说。
  考核的分数主要来自单位的无记名投票和民主测评,有些同事提到了秦知味母亲的两次大手术。“母亲手术,我是去照顾了。母亲在外地,所以我都是经过正规程序请了假后才去的。”
  “工作干了,先进得了,手续办了,假请了,到头来成庸官了。”秦知味觉得自己真的很冤。
  不过情绪发泄完了,他也就冷静了下来。“我当时努力自我反省,觉得有了这样的结果,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说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以前我和大家的沟通不够,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
  “不能一味否定他们”
  秦知味决定加强和大家的沟通。他先拜访了局长,接着主动找到每位同事,和他们交心。从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请教他们对自己有哪些要求和建议。
  秦知味说,从那以后,他外出工作总要带上办公室的人员,在外出工作完,只要不到下班时间,他都会回到局里,哪怕看看书,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多月后,我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我印象有所改观。以前见了面都是很淡地打个招呼,现在他们都愿意来我办公室谈工作。”秦知味觉得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现在回过头想想,我真的要感谢治庸计划,它让我认识到了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给了我改正的机会。”秦知味这样对记者说。
  “治庸计划的本意就是教育和保护干部,而不是单纯地处理和处罚干部。”兰州市委组织部长刘为民说,“毕竟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不能一味否定他们。”
  在“治庸”的框架下,一般干部实行年度考核,主要内容是德、能、勤、绩、庸五方面,以民主测评为主要依据。如果多项不合格,整体分数靠后,可能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甚至被辞退。
  从“五合一”到“七合一”
  对于领导干部,2005年的考核是“五合一”,包括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治庸计划实施情况、目前管理、打硬仗(即必须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比如解决两三件历史遗留问题)。
  到2006年,“五合一”变成了“七合一”,新增了“531项目计划”和强化责任年两项考核内容。前者是指按不同级别必须完成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额度,后者旨在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把责任分解到个人。
  七里河区区委书记赵建利说自己如今是天天“寝食难安”,“因为路、水、电、招商引资等各项指标都是考核我是不是个‘庸官’的内容。”
  “‘治庸’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处理几个人,而是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提高大家工作的自觉性和自身素质。”赵建利说。
  在“治人”之外,这个区对一些无工作职能、工作职责重叠的临时性机构和虚设机构进行了撤并调整。2005年,撤并了非公经济办公室等七个临时机构,2007年,撤并了集体医疗办等三个机构。 据《瞭望东方周刊》
延伸阅读
“庸官”定义
  兰州市2005年5月8日启动的“治庸计划”,把“庸官”定义为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
  “不作为”被细化为由于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或措施不力导致发生重大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群众反应强烈却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的行为;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行为等7种情况。
  “乱作为”主要是指违规、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包括违法行政、弄虚作假、吃拿卡要;项目建设中故意刁难客商,破坏投资环境;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迟到、早退,一年病、事假超过6个月,这些纪律问题也被归入其中。
  “不会作为”主要是指没有能力胜任领导职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做调查研究、不亲自撰写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就视为“不会作为”。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