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中国宣布结束“熊猫外交”

      2005年9月,医护人员为旅居美国的“泰山”检查身体。 (资料片)  

      外交部解密的大熊猫外交档案。
  9月1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公开宣布,中国将不再向外国政府赠送大熊猫。
  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外引起震动,英国《卫报》报道说:“中国历史悠久的‘熊猫外交’传统画上了句号。”
  耀眼“外交明星”
  中国的“熊猫外交”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
  大熊猫真正作为最高规格国礼发轫于1941年。宋氏姐妹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以示对其救济中国难民的谢意。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向英国政府赠送一只大熊猫。
  据不完全统计,1936年~1946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共计有16只,另有至少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
  1957年,新中国政府把从四川捕到的三只大熊猫中的一只送到莫斯科,象征着中国与前苏联之间的浓厚感情。1959年另一只熊猫被作为配偶送到前苏联。1965年~1980年,中国又陆续将五只大熊猫赠送给朝鲜。
  到上世纪70年代,大熊猫被中国送往世界各地,“熊猫外交”达到高峰。
  大熊猫首次被送往西方是1972年的中美“破冰峰会”,尼克松把两只大熊猫带回了华盛顿。
  日本、法国、英国、前联邦德国、墨西哥与西班牙也都获得了中国赠送的大熊猫。
  大熊猫被赠送不久,西方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
  从1957年~1982年间,中国共赠送九个国家23只大熊猫,都是作为友好象征走出国门的。据统计,从公元685年~1982年,中国一共向国外赠送了约40只大熊猫。
  变为“商务参赞”
  “熊猫太稀有珍贵了。”国家林业局的一位官员担心,大熊猫的数量太少,再无止境地将其作为外交礼品而加以馈赠,可能得不偿失:“赠送毕竟都是免费的。”
  “由于当时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恶化,1982年后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国礼’的时代结束了。”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蔡佳禾教授说。此后,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例如香港、台湾。
  然而,1982年的停止赠送并没有阻挡熊猫出国的脚步。1984年起,开启了著名的“大熊猫租借”方案,许多想得到大熊猫的国家纷纷采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钱请大熊猫去巡演,这给当地的动物园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美国动物园可以在短短两三个月的大熊猫租借期内获得千万美元的门票收益。大熊猫“友好大使”的头衔被换成“商务参赞”。
  而在国内,“大熊猫巡展日益成为一些动物园牟利的手段”。北京市动物园高级工程师黄世强说,当时许多领导都争相领着熊猫出国,借巡展机会旅游,赚取外汇。
  大熊猫在那时更像是杂技演员,一些大熊猫甚至被要求按照黑熊和棕熊的训练方法来表演杂技。
  上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团体对大熊猫租借采取抵制态度。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停止了商业目的的熊猫出租。
  合作研究继续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日前表示,尽管中国不再向境外赠送大熊猫,但仍可以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他称,目前中国与五个国家九家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繁育、生理等各方面的合作研究,涉及的大熊猫有30只。
  根据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外国动物园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熊猫第一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
  此后,日本和歌山、韩国首尔以及美国亚特兰大、华盛顿、孟菲斯等等世界上不少动物园都开始与中国进行长期的合作研究。
  对这些动物园而言,饲养熊猫最大的支出是每年近100万美元的租用费,如果熊猫在美期间生下小熊猫,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而且在两年之后要把小熊猫交还中国。除此之外,每个动物园还要每年另外支付100万美元,用于美国和中国熊猫研究与保护计划,合约期一般长达10年,即租用一对熊猫的合约总价值约为2000万美元。
    链接
    “熊猫大使”今安在
  曾为中国外交作出重要贡献的“熊猫大使”,如今仅有五只它们的后代仍然健在,包括日本一只、墨西哥三只、德国一只,它们已加入“外籍”,所有权属所在国。
  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工程师魏荣平说:“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5年左右,早先出国的大熊猫多数死于肠胃消化系统的病变和生理紊乱性的疾病。”
  现存的大熊猫约有1595只,且在不断减少。到2006年底,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为217只,但据科学家统计,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
    背景
    “熊猫外交”秘密往事
  2006年外交部解密的第二批档案显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西方关系尚未打开时,“熊猫外交”就已经开始。
  1956年美国就请求
  交换大熊猫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
  据北京园林局1956年的文件,北京动物园当时只有三只雌熊猫,其中两只已经预定送给前苏联。更重要的是,时值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压迫,此时答应美方的要求几乎不可能。但中国外交部出于增进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考虑,数度斟酌后通知对方,“原则上可以交换”,但需要“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坚持直接交换而不通过第三方,是中方当时的唯一要求。
  尽管美国动物园求之若渴,但美国国务院仍“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大熊猫最终没能走出去。
  尼克松夫人的惊喜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大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玲玲和兴兴被送到美国,那可是熊猫外交史上最轰动的一件大事。”时任外交部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国处处长、亲身参与尼克松访华中方筹备工作的丁原洪回忆往事说:“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尼克松的一个宴会上,把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尼克松夫人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尼克松夫人一听,惊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了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本版稿件综合《解放日报》、《文摘报》等报道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