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近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

  10月10日,丹麦政治报记者奥尔森在国家大剧院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当日,前来采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40多家境外媒体的120多位记者在北京参观国家大剧院。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10月15日,十七大将正式揭幕,书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一页。
  十七大的会前、会中及会后的事务运作,都将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中共的党代会制度建设引人注目。
  中央党校党建研究专家叶笃初教授表示,现在是需要从组织制度的长远眼光来看待党代会的时候了。
  10月9日,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为十七大的召开作好最后准备。十六届七中全会闭幕后,接着是十七大的预备会议。在10月15日,十七大将正式揭幕,书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一页。随后是十七大产生的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会,称为十七届一中全会。
  十七大的会前、会中及会后的事务运作,都将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中共的党代会制度建设引人注目。记者日前专程拜访了中央党校党建研究专家叶笃初教授,他表示,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历来看待党代会都存在着多种眼光。在高度注重大会的思想政治内容的同时,充分了解大会组织制度程序很有必要。换句话说,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制度层面,二者是主导和保障互为作用的关系。现在是需要从组织制度的长远眼光来看待党代会的时候了。
  叶笃初教授说,选举法规、组织法规和公报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制度的三大支柱。
政治局委员空缺将作必要安排
  目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缺2人,但政治局候补委员却只有1人。十六届七中全会或十七大可能对此作出必要安排。
  选举和被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内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中的选举法规(在广义上也含党代表的选举),主要是对中央委员、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以及候补委员的选举办法作出了严格规定,以其原则性和程序性保证了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产生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事实上,十七大前夕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将会根据需要或以党章及相关法规为根据,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中央政治局的人事安排。2007年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因病逝世。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纪委《关于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由此,十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出缺2人。按例需由候补委员进行递补。但是,目前中央政治局的候补委员却只有1人。叶笃初教授说,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政治局委员出缺后,其遗留的工作已经安排人员分担。但从履行程序手续上来说,十六届七中全会或十七大可能以通过“增补”、实行追认或其他方式对此作出必要安排。
  回顾党的历史,通过增补和专门决议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是有先例可循的。经历了“文革”十年动荡,党的十一大召开时,大批的冤假错案还没有平反,很多老干部无法出来担任领导工作。由于当时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增补了21名中央委员,甚至有的人还进入了政治局。
  党的十二大预备会议讨论了这一问题,专门作出正式决议。通过这种方式对这些中央委员的增补作出了“追认”。
  同样,由于中央委员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关于陈良宇严重违规违纪、开除党籍的问题,也会在十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完成追认的程序。
中央领导层人数变化属正常
  党章并没有对每届中央领导层的具体人数作出硬性规定,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关于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的人数问题。叶笃初表示,十七大代表的名额是2200人,比十六大增加了100人。随着党代表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加,这属正常。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党章并没有对每届中央领导层的具体人数作出硬性规定,这说明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具体到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的人数,则是由本届政治局常委提出建议,政治局讨论通过,经七中全会讨论名单和选举办法,提交代表大会主席团,再由主席团向下征求意见按照规定程序决定。
  此外,在党的十七大闭幕后,紧接着将召开十七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领导人。至此,十七大会前、会中、会后的全部程序才圆满完成。
  叶笃初教授说,党代会的选举法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自新中国建国后党的八大开始,尤以党的八大和十三大为标志,我们党的选举法逐渐走向完全成熟。
  党的八大对党代会的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正式选举之前增加了预选程序。通过提名和预选进行正式选举前的酝酿,更加充分地了解候选人情况及党内普遍认同程度,然后进行等额选举。
  党的十三大,在选举民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首先提出了“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党的十三大修改的党章写明“可以直接采取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
“主席团制”体现集体领导
  主席团人员范围比较大,甚至大大超出习惯上的领导层范围,包括党内杰出优秀人物。
  党代会制度的组织法规,对于召开大会全体会议和团组会议的组织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规定,保证了会议的成功顺利进行。人们在组织法规的各种细节之处,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会议民主的独特理解。
  叶笃初教授说:我党党代会历来都实行主席团制。其实质是集体领导、集体工作、集体负责精神。比如革命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召开时的主席团,具体负责组织大会各项具体事务工作,当时的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中央军委的日常领导工作照常进行。经历“文化大革命”后,主席团制正式确立始于党的十二大。
  十二大党章第二十一条(现行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为第二十二条)规定,“每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在下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党的经常工作,直到下届中央委员会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为止。”而代表大会主席团则负责主持大会召开及大会各项事务。
  也就是说,在党代会召开期间,上一届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继续行使党章赋予的权责,直到党代会后第一次中央全会产生新一届的领导集体,以保证权力的交接过程不出现任何空隙。
  党代会主席团由党代会的预备会议产生。预备会通过主席团的名单,确定各代表团(通常以地区及大的界别、部门如军队、中央直属机关等划分)名单,团长、副团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按照惯例,主席团成员包括政治局委员和各个代表团的团长等。因此,主席团人员范围比较大,甚至大大超出习惯上的领导层范围,包括党内杰出优秀人物。
  另外,党代会举行全体大会时(团组会也如此),设有若干执行主席,轮流主持大会,体现着会议组织上的民主性。
按姓氏笔画公布名单保证党内团结统一
  只要投票超过半数,中央委员就可以当选。每一个中央委员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公报法也可称为新闻公报法。涉及会议进程、选举结果及各项决议文件对外公布制度规范。公报法的规定在不断走向透明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中共党代会对社会性、凝聚力的追求。
  党的代表大会和第一次中央全会产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大会上宣布选举结果时,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名的。但是对外公布时,将采用其他的方式。
  比如公布中央委员名单时,不将得票多少对外公布,而是按姓氏笔画排列。这样,得票少的人也可能排在前面,得票多的人也可能会排在后面。在公布十六届中央委员名单时,所有的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领导人,都按照姓氏笔画排列在或前或后的适当位置。
  叶笃初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只要投票超过半数,中央委员就可以当选。每一个中央委员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为了保证党内的团结统一,凸显选举体现选举人(在党代表背后是广大党员)意志的精神,对外公布时要按照姓氏笔画这种公平性较强的方式进行。
  再如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在对外公布时,则按照一定历史时期通行办法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工作需要进行排名。这种排名顺序虽然在短期内相对固定,形成惯例,但是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十五大第一次全会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在对外公布时,就将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从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位列国务院总理之前,凸显了人大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突出地位。
  而中央委员的候补委员在宣布选举结果和对外公布时,都采取了按得票多少排名的方式。叶笃初教授说,因为党章规定候补委员“依次递补”是按得票多少,而从得票多少的顺序可以明显看出其在党内的声望和地位,递补的时候也会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这样就比较科学和合理。
  据《瞭望》新闻周刊
中央委员出现新面孔是历史规律
  党的十七大将要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委员,随后十七届一中全会将要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叶笃初教授看来,随着党代表人数的增多,中央委员的人数也会出现变化;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的,加上干部年轻化趋势的推动,必然会有一些“新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他们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的选择,将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修养磨炼,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一代的“接力者”。
  从党的发展前景来看,年轻一些的干部应该说更加具有活力、充满希望。与老一代的领导干部相比,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干部,正处于生命的旺盛期,思维敏锐、视野广阔、意识独特。这些“新面孔”进入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的范围,将会带来强烈的青春气息,显示又一代青年人的魄力。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幅度增加“新面孔”的先例。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上百名老同志从中央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只有少数人留任。
  叶笃初教授说,杰出人才不是离开社会历史条件由人们制造的,他们反映了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本来就处于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更迭的时代,所以“新面孔”的出现不足为怪。
  观察这些“新面孔”的一个角度,或可认识大会主席团的组成成员。大会主席团由预备会议选举产生,其秘书处的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被公认为观察“新面孔”的一个可能的标准。
  另外一个标准,是大会主席团的常委会成员。大会主席团一般都设有常委会,作为主席团的核心。这个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哪些人、出现了哪些“新面孔”,也许是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领导人的一个参考标志。
  叶笃初表示,这些都是部分人的经验之谈,外界可以据此也可据其他作某种预想。但实际上,这里面不会有很多悬念,更不至于是“空穴来风”。必须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党。扩大而言,又是重视人民力量、群众智慧的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也是党的力量根本源泉问题。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