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企业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以祝贺广告的形式与嫦娥一号相联系。
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伴随而来的除了科学价值外,这次探索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在此前、此刻及未来所形成的营销机会、商业价值。
嫦娥一号衍生的商业链条
■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代表企业:嫦娥奔月旅游开发公司
效果:公司“一举成名”,商业价值仍处开发阶段
■搭载“嫦娥”做品牌营销
代表企业:伊利、长城润滑油、长虹
效果:借势营销,找到品牌宣传点
■将航天技术民用化
代表企业:基础材料工业、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等
借势“嫦娥”做品牌营销
李商隐有诗《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借势嫦娥一号进行品牌营销的企业却应该庆幸自己“偷”得了这剂良药,这可能使他们的商业品牌一飞冲天。
口号式恭贺广告成主流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嫦娥一号腾空而起。多家企业的营销大战同时也拉开了序幕。
登录各大门户网站,围绕嫦娥一号展开的营销大战气氛尤其浓烈。
长虹集团第一时间在新浪上挂出了针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横幅广告,如此快速的反应,得益于长虹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事件营销小组,与新浪等门户网站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快速反应机制。
与长虹有同样思路的企业还有不少,在网站上,记者看到,这些企业大多以祝贺广告的形式与嫦娥一号相联系,像爱国者的“爱国者录音王祝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匹克的“匹克恭祝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伊利的“有我,中国强。预祝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与航天事业发生联系
长城润滑油通过借助神舟六号发射时的整合营销,将销售额快速提升了20%。尝到航天营销甜头的长城润滑油,在嫦娥一号的“奔月”计划中,也正在尝试成为商业上的最大赢家。
因为航天技术是一国自有实力的最好体现,“自主创新”被长城润滑油作为此次营销推广计划的主题,以此突出与嫦娥一号的相通点。
事实上,此次嫦娥一号的发射系统,包括火箭和卫星上,使用了长城润滑油的7个大类的50多种润滑产品。为了将幕后英雄推上前台,在消费者心目中加强长城润滑油和嫦娥一号的联系,长城润滑油品牌负责人张秀甜策划了专门的传播计划,向消费者介绍各种从航天用品衍化而来的民用长城润滑油。
营销专家屈云波认为,航天营销最大优势为其稀缺性,和体育影视明星可选对象众多不同,重大的航天事件多年一遇。正是稀缺性决定了航天营销的价值非同一般。“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次探月发射,借助此次事件营销,具备第一印象的优势。”
卖“嫦娥”门票的人
10月24日下午3点,在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号发射塔4公里的牛头山上,三天前还覆盖着杂草的荒地上挤满了游客。18时05分,当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时,人群沸腾了。
负责销售“嫦娥奔月”门票的金英旅行社雇了4个农民,21日用一下午时间就将荒地给平整了出来。而这块地当天承载了五六百名游客,每人收费980元,以500人算,收入也在49万元以上。而下面的观月楼等其他观月平台,共有2000多名游客,为该公司带来的经济收入在200万元左右。据说,根据观看的不同位置、角度,参观门票分为4个档次:从800元至1100元不等。
对于总卖票数,该公司非常避讳。记者从一位叫邱林的导游经理口中得知,共有50辆车,约2000人左右。
对于这笔账,金英集团董事长曹英学这样算:“我们的票也需要组织者去卖。我们给组织机构的价格是500元,除去赠票,总共卖出600张票,收入在30万元左右。但是设备维护费至少需要十几万元,加上人力成本等各项隐性支出,成本总计50万元,还要亏损20万元。”
西昌退伍兵
出身的操盘手
51岁的曹英学是这个商业场面的操盘手。他1978年入伍来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退役后一直留在当地搞地产,公司逐渐壮大。如今基地上建起的库房、楼房都有他的影子。现在的金英集团旗下拥有建筑公司、旅行社、文化传播公司、旅行车队等一系列项目。而这次售票的西昌嫦娥奔月有限公司以及成都嫦娥奔月有限公司都是其旗下的子公司。
1999年,他成立了旅游公司,开始挖掘航天文化。建奔月楼,将西昌历次的卫星发射情况及图片实物整理展出,开辟了国内第一条航天旅游线——游基地、看火箭、观奔月。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全国游客200多万人。
“至于收益,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支付50万元或100万元左右的设备维护费。”曹英学说,这十年来整个公司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这次意想不到大大出名了!”曹英学把这个归因于这个项目随了大势,刚好搭上了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巨大发展的关键时刻的东风。
票价起初定为240元没人理
提到800元大受欢迎
200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授权给金英旅行社,负责基地风景区的经营。“当时觉得这是个有肉的刺猬,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去接这个事。因为当时其他机构不愿意接,我是从部队转业出来的,又看好未来的航天文化经济市场,所以就接了。”曹英学对记者说。从1998年开始,金英公司就开始类似运作了。“但是做了近十年,从来没有被这么关注过,也许是现在时机终于成熟了。”
在此之前,曹英学做了一系列的摸索工作,收获颇丰。比如票价的制定,起初实地参观项目的票价被定为240元,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他们特别到沿海地区去参观考察,做了充分的数字调研,定在800元,结果这个价格颇受欢迎。因为当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在消费一个新鲜事物时,往往对这个商品的质量没有把握,只能依赖“昂贵=优质”的公式作出选择,这时价格就成了质量的一个标志特征。
随后该旅行社不断推出高价新项目,比如5000元的豪华观“月”间,甚至在卫星发射前几小时,推出了1000元近距离观看发射塔的业务,据说报名者不少。西昌市金英旅行社办公室主任汪厚铭强调,这个观看机会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要在定价上显示出来。而结果的确以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外地游客居多。
金英旅行社办公室主任汪厚铭称,“虽然旅游项目一直亏损,但这也是一个小撬板,撬动了公司的其他业务,如地产、文化传播等,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更多的人,获得了更多商机。”
本版稿件据《中国经营报》
嫦娥探月的商业期许
通过技术拉升的方式,将高品质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这恐怕是航天事业在商业化上的最大价值。
航天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次航天技术的发展,都注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冷战时期,美国以航天技术竞赛为目的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由于需要计算机计算大量数据,而成就了日后的计算机和信息产业。同样,因为里根总统部署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而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今天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才能使用这个系统进行导航,因此而起的产业链更是达到了百亿美元产值。
在中国,情况也不例外,由航天事业发展起来的大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金税工程和金卡工程上。广播、通信以及气象部门要依赖卫星测控技术。航天技术发展而来的高精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更是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冶金和建材等行业。
对于航天技术民用化的巨大发展潜力,长城润滑油副总经理赵江深有体会。此次用在嫦娥一号上的润滑油,要经受38万公里“奔月”路程以及不间断绕月球运行一年的超长距离考验,“这项产品民用以后,意味着大街上跑的汽车10年不用换油”。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提出,航天事业在民用领域的扩大,是航天产业持续做大的动力,因此要想办法将应用的市场培育起来,“比如将便宜的导航定位系统安装在手机、手表中,让更多人方便地使用”。在他看来,降低价格是促进航天产业民用化的一条途径。
通过技术拉升的方式,将高品质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这恐怕是航天事业在商业化上的最大价值。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对基础材料工业、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甚至纺织业都是一个推动。这些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虽然还不能精确估算,但突破万亿元数量级别似乎没有问题。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份数据,中国近年来完成的1000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目前,已经有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研发以及成功发射,带动了电子、计算机、冶金、材料、机械、测试、控制、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毫无疑问又将推动各相关产业的技术飞跃。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