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成都海选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代表投下手中神圣的一票。

      ■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51岁的女共产党员周继国说自己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成都市也是四川省第一个经过“海选”产生的社区党委书记。
  尽管以她为首的五人党委能够管理的范围只是一个只有3000多户常住人口的社区,但是周继国毫不含糊地说:社区党委是共产党在城市里最基层的党组织,社区党委同样拥有核心领导地位,负有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行政的职能。
  领导班子架构——
  党委办公有专人监督
  10月26日下午5点,龙舟路一家小学附近,孩子们正在放学,有一家经营化工产品的商家不慎把具有腐蚀性的氨水泄漏了一地,周继国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开始急促地响起。几个电话之后,周告诉记者,已经安排好社区的群防组织“治安保护委员会”的相关人员赶到现场指挥处理此事。记者听到周在电话里说:不能让放学的孩子们靠近,不能堵塞交通。
  旁边前来汇报情况的治保主任说,处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堵塞交通呢?周马上又改口在电话里说:不能长时间地堵塞交叉路口交通。
  “什么事情都要汇总到我们这里来,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忙。”周继国对记者说。
  两个星期前的10月11日下午5点钟,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街办河滨社区“海推直选党委书记选举大会”在顺江路小学举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选举,最终,现年51岁的河滨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继国以53票,且超过半数的最高票数从5名正式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该社区新一届党委书记。
  这个新型的领导班子架构还包括4名党委委员、两名党务监督委员和1名特邀党务监督委员。
  “这个全新的架构不同于以往,党务监督委员不能任职党委委员,也不能是居委会成员,直接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领导,我们平常办公,他们就来轮岗监督我们的工作,写评议报告。之所以设立这个职务,是考虑到各个不同党员群体的利益诉求不一样,比如我们街道,有退休党员、有下岗失业党员、有军转干部,还有社会单位,党务监督委员和特邀党务监督委员就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代表。”周继国说。
  报纸上登“广告”——
  想当社区党委书记吗
  成都市锦江区政府早在选举前的一个月就在当地的报纸上打了“广告”,2007年9月4日的成都某报上有醒目的“通告”:想当社区党委书记吗?只要你是党组织关系在成都市、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党员,明(9月5日)起至11日就可以报名参加锦江区龙舟路街办河滨社区的海选,锦江区试点海推海选党组织书记,若试点成功将考虑在其他社区推广。
  更醒目的则是这条:当选河滨社区党委书记的待遇、社会保险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锦江区将上调社区干部待遇,其中党组织书记的月固定基本报酬最高可达2098元。如果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则每月多补助200元。
  “前期的宣传造势可谓猛烈,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报名。”新当选的党委委员杨珍茹说。
  除了宣传造势,几十位自愿报名者还不得不在9月份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资格考试。
  考试及格,取得了《党委书记任职资格证》的17位初步候选人才能进入下面的环节:接连5次的公示和候选人的分散见面。
  “这是为了取得知晓率,每个候选人都要把自己的宣传资料和简历张贴,一共公示了5次,和选民分散见面的时候,为了取得选民的公信度,还规定了候选人回避,免得有抄袭模仿以及拉票的嫌疑。”周继国回忆。
  共有4080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公开投票推荐,龙舟路街道党工委根据17名初步候选人的得票多少,确定了5名党委书记候选人考察人选,经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考察,报街道党工委审定后,确定了5名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
  “全部过程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周继国说。
  选举“惊心动魄”——
  两轮之后才有结果
  10月11日的选举用周继国的话形容很有些“惊心动魄”。选举差点难产,第一轮投票,她以42票在5位候选人中位居第一。不过,由于最高票数未过半,大会依照选举规则进行了第二轮投票,经过再次投票,周继国才以53票且超过半数的最高票数当选为新一届河滨社区党委书记。
  当日下午5点,在顺江路小学操场上,240多名来自河滨社区的党员群众和十多家驻区单位党组织代表准时来到选举现场,等待投下他们手中那神圣的一票。选举前,5名海选产生的党委书记候选人开始陆续上台发表竞职演讲,之后,投票正式开始,参会的89名党员拿起笔在选票上自己满意的党委书记候选人名字前打勾,然后投到封闭的选票箱中。
  周继国说自己最后的当选,可能很大的原因是自己一直都是这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大家对她最熟悉。但是她学历不算高,也不年轻了,选了两轮才当选,其实自己的心也一直是“悬着的”。
  当选后的周继国提名的5名社区党委委员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进行了差额选举,党琼、陈玉红等4人当选为河滨社区党委委员。同时,会上还选举产生了由下岗失业党员等组成的社区党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当选为党委书记的周继国还兼任从前的居委会主任,对于这一点,周继国的认识是:居委会是成都市四级行政架构的最后一级,社区党委是党组织垂直领导的最下一级,各自的职能不能混淆。
  不过,周继国也有自己的担心:党员群众的“海选”和上级党组织的垂直领导之间假如存在矛盾的话,自己该怎么办?
  社区贫富差异大——
  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不同人群的公共主体和公共利益各不相同,社区党委其实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协调各方的利益。”周继国说。
  周继国所在的河滨社区贫富差异很大,有成都市最好的别墅花园小区,一个月光物管费就要好几千元,同时还有几个下岗职工较多的小区。她很早就认识到了针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来“协调各方利益”。
  河滨社区成立了成都市最早的“川妹子家政公司”,介绍下岗女工到富人聚居地别墅小区去做家政或者专职月嫂。针对富人区对家政的要求较高的因素,社区组织这些家政人员进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如果社区有慈善捐款活动,周继国就发动富人区居民多行善事。
  调和“人民内部矛盾”并非周继国唯一的难题。对于社区中这几年不断成立的居民自治管理组织“业主委员会”,如何处理好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纠葛也是她必须考虑的问题。
  周继国已经51岁了,她说,三年之后,自己想要谋求连任,要看到时候选举制度是怎么安排的。目前,关于社区党委书记能否连任,这次的“海推直选”还没有清晰的说法。
    新闻背景
 党内民主实践五年从未间断
  自十六大召开以来五年间,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上的思考从未间断。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思路: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举措。
  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就不仅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深化了发展党内民主的认识,而且上升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局上来认识。”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梁妍慧称。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更明确提出了“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
  “这些论述从内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核心还是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挑战。”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博士辛鸣表示。
  理论不断深化的同时,是党内民主实践在各个领域的践行。其中,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颇为引人瞩目。
  早在1988年,四川雅安、浙江台州等地即展开该项改革。而据中组部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浙江、四川、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山西、广西、陕西等众多省市(自治区)都进行了相关的试点工作。
    延伸阅读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由‘完善’到‘改革’,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这里面其实体现了创新的精神。”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对此,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何增科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这个提法,明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与优先次序,也反映了执政党对于政治改革认识的一大进步。”
  在他看来,从现实国情出发,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改革路径。
  以党内选举制度改革为例,这样的改革路径较为明显。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还只是提出‘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由‘完善’到‘改革’,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这里面其实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党建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教授表示。
  据高新民介绍,十六大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的试点,由此扩大了党内民主。
  而在不久前陆续进行的地方党委换届中,“选人和用人上提高公信度”亦成为改革重点。据欧阳淞介绍,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地方党委的换届考察中间,仅市这一级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就达到了94000多人,个别谈话的人数达到了56000多人。
  “这样的举措,进一步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表示。
  与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相适应,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十六大之后被推上了前台,倡导“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的干部制度改革。
  随后,一系列法规制度也相继推出:
  2004年,先后颁布了被称为“5+1”的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的单项法规;2005年底至2006年,又集中出台了5个教育管理监督干部的单项法规;2006年7月,中组部又制定并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这些制度的颁布,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比较明显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高新民教授表示。
  本版稿件均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