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汪国真:17年后大转身

        汪国真的书法作品。
  1990年曾被称为汪国真年,那一年和诗人汪国真一起成为热门词的还有麦当劳、《渴望》、传销和夜总会。17年过去了,他学过钢琴、练过书法,还作词谱曲,但已几乎不再写新诗,虽然远离了自己的强项,可自信心很强的汪国真从没认为自己远离过聚光灯。

    汪国真简介
  汪国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后考入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他喜欢阅读、写诗歌,其间一首打油诗《学校的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汪国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曾让无数大学生、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之动情。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厦门等城市18岁以上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建国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他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练、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
  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此书后引起轰动,“汪国真热”自此出现,而这一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他的诗作《年轻的思绪》获1991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爱情诗精品赏析》获1992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哲思短语》获1993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2007年秋后的一天,记者按约来到汪国真家采访,上午10点30分,他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请他去泉州参加企业家笔会,顺便题词;另一位茶艺杂志记者请他谈谈名人品茶。他正在收拾行李,准备下午飞广州,两天前,他刚从长春回来。
  诗虽成名字很丑
  苦练一年像“毛体”
  诗成名后,汪国真的社会活动频繁,饭局上经常有人要求他留下墨宝。因为他的毛笔字写得很丑,于是他决定每天练一小时,练了一年后出山。
  汪国真说自己集中临摹了欧阳询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形成了现在的字体,就像他的诗里有“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汪国真语)。有人夸他的字像“毛体”,汪国真微笑着说:“气势和章法上有点像。”
  书法虽不很“纯粹”
  已是2000元/平方尺
  近年来,汪国真四处题词赋诗,从风景区到酒店大堂,甚至酒瓶商标,祖国河山留下了他大量的墨迹。
  邀请他去泉州的是人民网书画收藏版的主编李德哲,他评价汪国真的字说:“和纯粹的书法家比肯定有距离,但他的全方位修养很好。”
  书法的价格普遍不高,沈鹏、欧阳中石、李铎的字每平方尺在5000~1万元,“汪国真很有自知之明,他的报价是每平方尺2000元。”汪国真在荣宝斋办过画展,他的字也进过翰海的拍卖场,最让他得意的是,他递给记者一张证书的复印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宾局给他的,证明他的书法已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给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汪国真说:“你看,不是赠给什么其他人,是国家领导人。”
  书法有了名气
  已放弃写新诗
  同时让汪国真看重的还有一瓶红酒,那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生产的,瓶身上的酒标是一阕词,汪国真反复提起这件事:香格里拉集团想找一位诗书兼具的名人,通过新华书店找到他的毛笔字诗集,这种放在18家连锁酒店的红酒使得更多人认识到他的书法才能。他说:“我的书法得到社会相当普遍的认可,都是多少亿资产的企业,我当时根本没想到,但它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所以,他现在很少写新诗了,毛笔字配上旧体诗才好看,他的诗集里多是渔家傲、鹧鸪天、风入松式的宋词。汪国真把每一次变身归纳为性格和运气使然:“我什么事都是顺其自然,都不刻意,运气真是不错。写诗成功了是事业,不成功是爱好。我顺其自然的同时又比较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是没追求的人。” 
  除了热衷书法
  还涉足作曲
  除了热衷书法外,汪国真还准备出版一张DVD,DVD的名字叫“名家歌颂北武当”,里面有12首歌曲的MV,只有一首不是汪国真作词作曲,演唱者有德德玛、殷秀梅等名家,每首歌主题都是歌颂叫北武当的景区,曲风是民族通俗式的,这都是汪国真自学了钢琴,用电脑作的曲。歌词很直接:“城市中太痛苦/有钱没钱找不到幸福/这时不妨去看看北武当的雾/咿呀咿呀咿呀喂去看看北武当的雾。”
  现在的汪国真,更乐于谈他的书法,而不是诗,“相对于诗歌,书画更有市场。”他说。

    大学时代的汪国真
  据汪国真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同学、曾经一起写诗的华夏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张润森回忆说:“他成绩中等偏下,就是什么都来得快,接受能力强。他写小说、散文、剧本,一天能写十几首诗,质量很差,我写得比他好。”
  岭南诗派创始人
  是其大学老师
  那时,写诗不是中文系学生的主流,汪国真班上只有三四个诗歌爱好者,远比不上小说、散文创作。但汪国真的老师是岭南诗派创始人芦笛,“芦笛的诗含有唐风,唐风平易,喜用白描,描绘自然,寄托情思。”张润森认为汪国真继承了芦笛的诗风。
  稿件多被退回
  换个信封再寄
  大学时的汪国真并不是散淡的人,他每天守在阅览室,摘抄杂志上的地址。照张润森的说法:“他是个有出版欲、不甘寂寞、不甘人后的人。”95%的稿件被退回,惯例是3个月不发表自行处理,一到3个月,汪国真就换个信封寄给另一家,直到1984年,退稿远多于投稿的状况才好转。
  记忆力很好
  一月背诗300首
  张润森的另一个印象是汪国真的记性好,他们打赌,汪国真在一个月内背熟唐诗300首。十来天后,张润森点哪首他都能背,包括《行路难》、《琵琶行》这种长诗。汪国真的记忆力确实准确,他有9首诗入选过不同版本的中学课本,他能背出每首入选的时间、出版社、课本的全名,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教材”这样长的名称。
  诗歌出自“感悟”
  成为“心灵鸡汤”
  张润森说,大学时期的汪国真另一特点就是“感悟力强”,他从事的每一行都是“感悟”,而不是“专业”,正如他的诗,诗评论家不愿置喙,在汪国真热时,评论家说那些只是格言警句的分行,书评家黄集伟说:“他受欢迎不是假的。这类诗我管它叫做‘贺卡语文’、‘心灵桑拿’,《读者》式风格,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语文成绩不好,可以把他的诗用作临别赠言,在励志诗歌上,没人能替代他。”

        ▲汪国真在某景区的题字。
    汪国真旧事
    发表的第一首诗
  汪国真发表的第一首诗名为《学校的一天》:
  天将晓,
  同学起来早,
  打拳做操练长跑,
  锻炼身体好。
  ——刊载于1979年4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
    诗集火爆时仨人为他收信
  汪国真是第一个由手抄本进入正式出版物的诗人。1990年之前,他只是在《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当时某所高校的一位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们不认真听讲,传抄一本诗集。这位老师的丈夫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通过关系找到汪国真,许诺他以最快速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装帧出版他的诗集。“即使在诗歌最风行的时候,出诗集也很难,通常是自费出版,我以为是天上掉馅饼。”汪国真说。那本诗集就是《年轻的潮》,正版发行量有60万册。
  汪国真最火的时候,他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达室本来只有一个人负责收发,后来为他增加到三个,因为他每天收到100多封来信,还多是挂号信。一位女军官告诉他,她生日时收到了8份礼物,全部是汪国真诗集。
    成名后曾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
  出名后的汪国真踌躇满志,1991年央视举办第一届主持人大赛,他也参加了。参赛者基本是专业人员,张泽群是专业主持人、李玲玉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许戈辉的爸爸是演员,汪国真以为自己有在大学演讲经历,也能当主持人。他和许戈辉搭档,上台后紧张得不行,幸亏他会即兴赋诗,在决赛中得到了第6名,前8名都被聘为央视的业余主持人。
  汪国真却从主持这条路上退了下来:“上千人中进入前8,我的思想负担重,别人失败没人记得。有的人因为有我才去看那节目。(主持人)不是我的志向,我是个比较低调的人。”
  本版稿件据《三联生活周刊》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