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大学生调查拷问成都水源

  在近日举行的2007成都科技年会“水与成都”论坛上,一些大学生受邀上台发言。台下的听众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四川大学博导、成都市政府参事古钟璧等。
  大学生的发言内容是介绍成都水源地的污染情况。此前,他们作为主力军,参加了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两度出发,实地调查成都水源地污染状况。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徐堰河和柏条河则属于岷江水系的一部分,在成都的都江堰分流而下。由于水质较好,成都大约80%的饮用水取自这两条河。
  成都的环保人士称,这两大水源地的水质虽然仍在我国制定的饮用水标准范围以内,但水厂的监测表明,水源可能被非法排污所污染。
  环保人士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前段时间出现的太湖蓝藻暴发、无锡自来水问题、巢湖污染、滇池污染等水污染事件,为成都敲响了警钟,成都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为搞清楚水源地污染的具体情况,今年夏天,一向关注水环境的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了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环保局、成都自来水六厂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成了这次调查的主力军。
  志愿者们分成两组,分别调查徐堰河和柏条河。他们结合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张俊等10人前往柏条河开展调查时,有社团工作经验的张俊、陈奕美等人负责联络企业和政府,擅长仪器操作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孙凯进行水样的测量,地图制作的任务交给了学习城市规划的古云峰。
  成都市有关部门对此次调查发现的水源地污染情况十分关注。10月中旬,有关部门委托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对成都的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知情人士透露,“第二次调查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成都市所有的饮用水水源地”。
  据悉,第二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已于10月底完成,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没有公开报告,而是按要求将其提交给了成都市水务局。
  记者向成都市水务局询问成都市水源地保护的有关举措时,政策法规处的一位官员谨慎地表示,需要进一步了解后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

      徐堰河郫县段(资料片)
    延伸阅读
    河边农家乐 河里倒垃圾
  工厂拒绝志愿者入内
  农药瓶、包装袋以及生活垃圾阻塞在农灌沟渠中,黑褐色的水直接排进了不远的柏条河。
  徐堰河的岸边伸出一根约50厘米口径的管道,正汩汩地往外排水,污水在河道上形成了一片乳白色的水面,逐渐向下游扩散。
  这是大学生志愿者今年夏天调查成都市两处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时看到的情景。
  2007年7月29日,一组志愿者从都江堰沿河而下,开始对徐堰河进行为期5天的徒步调查。他们发现,相比从都江堰分流出来的其他河流,徐堰河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好,位于水厂取水口附近的两岸还种植了速生杨,种植区域宽约50米,成为小型的生态屏障。
  尽管如此,水源地的水质仍然令志愿者们感到担忧。
  这一组志愿者沿途一共调查了23个工厂和作坊。他们发现,这些工厂规模小,污水处理设施十分简陋,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污水被直接排进徐堰河。
  沿河企业的警惕性很高,无论志愿者们提出“随便参观一下”,还是“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厂方大都拒绝志愿者进入厂区。
  在一家小型钢铁厂,细心的志愿者发现钢铁厂有13个排污口,大的5个,小的8个。有几个排污口正在排放红色或者白色的废水,里面夹杂着废渣。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向水体倾倒工业废渣、废水、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
  另一组志愿者在柏条河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垃圾不倒河里倒哪里
  在徐堰河调查的志愿者发现,农业污染是这条河的重要污染源。农村的各种污染物如人畜粪便、生活废水、垃圾、化肥农药残留等,先排入农业灌溉渠中,最终汇入河流。在灌溉渠与河流的交汇口,河水常常变色、变臭,水面上布满了泡沫。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专家也指出,柏条河沿线密布着网状的农业灌溉渠,这些沟渠都没有可靠的环保管理监督,事实上成了一条条排污沟。
  家庭作坊也是污染源。在某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腌制萝卜干,腌制后废弃的盐碱水等会直接排入门前的沟渠,再通过灌溉网汇入徐堰河。
  两组志愿者还调查到,两条河的沿途分布了大量的茶馆、餐馆、农家乐,为了营造优美的休闲环境,有人干脆在河中央的岛上建起了娱乐场所。污染也随之而来。在唐昌镇北桥下游的一个农家乐,每天的客流量可达200人,其厕所就建在河边,粪便没有经过化粪池处理就直接排放了。类似这样的直排厕所在两条河的沿岸还有不少。
  普通居民的生活垃圾也是河流的一个污染源。由于缺乏完备的垃圾处理设施,沿河村镇的很多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少垃圾直接堆在河堤上。西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张俊说,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垃圾堆在河岸边。“别小看了这些垃圾。只要一下雨,经过雨水浸泡的垃圾就会被冲进河流,最终还是会污染河水。”
  志愿者在调查中深感沿岸居民环保意识缺乏。甚至有村民反问志愿者:垃圾不倒进河里,那该倒在哪里?
  据了解,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在郫县安龙村实施的生态示范村项目曾获得“丰田环保奖”。这个项目对农民进行生态教育、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循环、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现问题只能向上反映
  民间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对水源地污染情况做过一些调查。
  处在徐堰河和柏条河下游取水口的成都市一家大型自来水厂,从水质监测报告中发现,今年4月以来,河水的pH值比往年同期有所异常。水厂工程师携带pH仪和在线监测仪等设备,对河水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段排查,他们发现了一批企业的排污行为。在位于双玉桥的第三监测点,中午时间pH值突然下降,他们顺藤摸瓜,找到了正在排放工业废水的管口。
  在顺流而下的宝瓶口、聚源镇和双玉桥,工程师们发现水体的pH值逐渐下降。经过排查,他们发现当时沿岸的农田正值施肥季节,一些酸性肥料如磷肥、钾肥等,随灌溉渠的水流进了徐堰河,降低了河水的碱性,也就降低了pH值。
  在柏条河“巡河”的时候,除了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的污染外,他们还看到了河流沿岸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建筑垃圾、过度开采河底沙石对河道造成的破坏等。这给水源地的保护带来了新压力。
  不过,由于权力所限,水厂“巡河”发现的问题,只能反映给上级部门,等待相关部门采取行动。
  一些地方包庇污染企业
  调查结束以后,志愿者一致认为,水源地的保护,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他们对某些地方官员的作为非常不满:“把我们这些志愿者当傻子,嘴里对我们说本地没有企业造成污染,以为我们找不到那些排污口。”
  例如在胥家镇调查的时候,镇政府的一名干部热情地接待了志愿者,并拍胸脯保证:他们辖区内的河边没有一家污染企业。细心的张俊看到,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该镇重点企业的名单,他们决定去实地调查。
  在往下游走的路上,他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异味,“仿佛口袋里的打火机漏气了一样”。原来,河的对岸是一家气体制造厂,生产氧气和乙炔,从工厂流出的一股白色废水,正在汇入柏条河。
  而张俊在镇政府墙上挂的重点企业名单中,就见过这家工厂的名字。
  志愿者们认为,政府的责任,还应包括让公众有知情权。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地媒体在报道了志愿者们所做的这次调查之后,一个政府部门的官员给调查的组织者打电话:“不要再跟记者介绍那么详细了,以免引起恐慌。”
  这个“招呼”迅速引来质疑:“公众有权知道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这样才能形成舆论压力,督促政府和企业保护好饮用水水源。” 
    新闻链接
    成都饮用水是安全的
  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志愿者对成都水源地污染情况调查的总结报告,已经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提交给了成都市环保局和水务局。环保局有关官员对志愿者的调查非常肯定,认为这个调查为下一步环保执法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同时,成都市环保局强调:成都的饮用水是安全的。
    世界80%疾病由水污染导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四》综合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
  报告指出,由于全球人口的膨胀,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支1/3。人类农田灌溉已经消耗了70%的可用水。预计到2025年前,发展中国家的淡水使用量还将增长50%,发达国家将增长18%。报告称:“水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将成为缺水国家无法承担的负担。”同时,水质的下降趋势仍在继续。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
    部分城市被污水困扰
  哈尔滨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被称为生命杀手的硝基苯流入松花江,哈尔滨被迫大面积停水。
  无锡 2007年5月底,江苏无锡太湖水域蓝藻暴发,无锡市区80%以上家庭的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城市供水陷于瘫痪,富裕的无锡人自嘲“开着宝马喝脏水”。
  宜都 2007年6月22日,宜昌境内发生大面积高强度降雨,导致长阳境内某锰业公司渣场矿渣夹杂大量污水外泄,冲入清江。23日,数公里长的污染带流入清江宜都市境内,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该市停止全市供水,直到24日才恢复。
  长春 2007年7月17日,作为长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库突现蓝藻,并迅速繁殖。长春市停止取用该水库源水,并紧急调用其他水源,部分城区受影响停水。
  沭阳县 2007年7月,江苏沭阳县自来水受不明污染团影响,停水40多个小时。
  冷水江市 2007年7月26日晚,湖南娄底市冷水江中泰矿业有限公司铅锌矿发生尾砂泄漏事故,部分含铅、锌等元素的尾砂流入资江,使得从资江取水的冷水江市及下游新化县城被迫停水,直到28日才恢复供水,共计40万人无水可用。
  本版稿件均据《中国青年报》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