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下跌“寒流”袭击深圳楼市

      深圳房价将走向何方?
  11月份,尽管南方大地还是一片温润,但是置身于深圳楼市中的人们却早已经感受到阵阵凉意,他们,包括开发商、房地产中介以及炒楼者。
  连续四个月下滑的成交量,已经让深圳楼市蒙上一层霜;曾经让这个行业疯狂的楼价也开始出现松动。更为严峻的是,低迷的成交量让深圳中介行的业务面临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考验。
  原先趋之若鹜的买家,现在仿佛商量好了一样突然间蒸发了;而自己手上的资产,则随着每一次降低的挂牌价格而不断缩水。
  资产的膨胀与缩水
  在深圳就职于某开发企业的王先生,一边利用周末打理新房子装修,希望赶紧租出去,一边计算着自己总资产的变迁。他说,今年6月,其名下的五六套房子总价值在1000万元左右,现在如果出手的话,可能就800万元,而且还是在有人接手的情况下,四个月缩水200万元。
  由于从事房地产开发,王先生比普通人更早介入房产投资,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陆续购入房产。他记得当年最早投资的罗湖一套房子,价格才5000多元一平方米。
  几年来,王先生购置了五六套房子,目前全部处于出租状态,正在装修的一套是今年新买的,装好后将立刻租出去。现在他的租金收益与银行按揭款基本持平。
  进入2007年,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深圳楼价从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涨到15000元。更为疯狂的是,今年4、5、6月份,成交也创下天量。有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以往的二手房成交量维持在一个月6000—8000套左右。
  但是,进入7月份,深圳楼市成交量在宏观政策调控下以同样惊人的速度掉头向下。截至10月,其一、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深圳世联行市场研究组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交易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和一手房推盘量逐步减少的双重作用下,10月深圳一手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不足60套,较9月下降51.2%。
  而“十一”黄金周期间,深圳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整个一手房市场仅成交87套房子,这被视作深圳楼市步入萧条的强烈信号。
  同时,深圳的楼价也呈现明显的松动迹象。卖方市场已然转变为买方市场,二手房买家讨价还价的幅度愈来愈大。
  像王先生一样的投资者已经明显感觉到买家的犹豫,原先趋之若鹜的买家,现在仿佛商量好了一样突然间蒸发了;而自己手上的资产,则随着每一次降低的挂牌价格而不断缩水。
  中介关门与行业洗牌
  当房产成交处于旺势时,最受益的除了开发商,当数中介行。但是现在,深圳的二手房市场正经历着最残酷的寒流。
  某知名中介代理行负责人透露,上半年该公司一天能成交100套左右,现在只能成交两三套。另有知情人士透露,该代理行10月份的成交量大约只是9月份的十分之一,整个10月份一个门面的成交量也就三四套,公司正面临着如何缩减开支的压力。因为仅仅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深圳就新开了50家店铺,而如今交易量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多门店的开张。
  记者了解到,大的代理行还能暂时支撑,但更多中小代理行则已经大面积结业关门。
  据悉,倒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成交量的锐减,另一方面是房租成本的大幅增加——两个月之前,这里的一套带电梯的三室一厅的住宅空房的月租金在3500元左右,如今已经飞涨至4500元,相比较10月份深圳新房均价10%的降幅,租金的异常飞涨成为了一些炒房客维持月供的资金链不至于马上断裂的最后手段。
  与此同时,房地产经纪人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某大型中介行原来一个分行有20多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人,原来的编制是一个组12人,一共两个组;现在每个组缩减到8个人,经纪人的收入也受到较大影响。据称,以前店面经理每个月2万元左右,现在可能5000元不到。
  行业萧条的迹象日渐明显。世华地产总经理梁文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估算今年7月份深圳地产行业有1600多人被淘汰,8月份有2800多人,9月份有5000多人,估计10月份有不低于6000人被淘汰。
  下降通道支撑在哪里
  10月27日,位于龙岗布吉的某知名开发企业下属楼盘推出新一批产品约280套多层和小高层住房,按照多层8300元/平方米和小高层复式住房12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出售,最便宜的几套电梯小高层住房只有6000多元/平方米,不少多层住房为7000多元/平方米。结果,两个多钟头就销售250套,280套房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卖完。
  在低迷的深圳楼市,这个项目算是掀起了小小的波澜。行业质疑上述企业不按常规出牌,低价抛售产品。不过,这也让深圳处于情绪低谷的房地产行业看到,只要价格下调,深圳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登记了六个号才有幸抽到一套房的李先生,在谈及自己这个时候入市买入该项目的原因时表示,楼盘开盘价比较低,跟以往以及周边项目比较起来价格明显合理了许多。
  日前,该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否认当初的定价偏低,但该负责人坦称今年上半年的价格太不理性,现在只是理性的回归。据悉,无论中海还是金地、万科,这些品牌开发企业最新推出的项目相对而言较上半年保守了许多,更多的楼盘则通过打折、送礼包、送装修等方式变相降价。
  种种迹象显示,深圳的楼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只是底在哪里,现在谁都说不清。中原地产深圳公司总经理李耀智的判断是,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使得深圳楼市回落到2006年底的水平,下降幅度为40%。
  另外有中介行业人士则指出,虽然深圳楼市的价格已经松动,但是会跌多少,这很难说。因为现在市场上虽然人心有所动,但是毕竟尚未出现大量抛售的现象。
  据了解,由于价格的下降,让许多投资者放弃短期内放盘的念头,暂时转向租赁市场。同时,为了能够以租养供,深圳多数物业的租金呈现上涨态势。中介人士透露,近几个月租金上调幅度大约在20%左右。
  据《第一财经日报》

      一些中介机构遇冷。
    深圳楼市萎缩预警全国?
  2004年,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上海楼市出现了成交量下跌,发展商变相降价促销,直到2006年年底,楼市受到金融环境影响,才逐渐回暖。
  而此次深圳楼市的萎缩,与2004年的上海不太一样。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说,上海那次市场变化是区域性的资本炒作,而此轮的疯涨是全国性的,调控也是全国性的。他看到,深圳、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楼市运行数据是趋同的。
  今年房价的上涨,首先是深圳,然后才是北京、上海,世联董事长陈劲松问,“现在深圳开始喘气了,接下来是不是轮到了北京上海?”他说,“我认为相当有可能。”
  今年以来,深圳住房均价从政府年初公布的八九千元上涨到15000元,领涨全国楼市。然而今年下半年,深圳楼市又以黄金周成交量只有87套的销售成绩,预警全国楼市。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沪二手房成交量急剧下跌。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上海10月成交套数为18591套,比9月锐减近三成。
  从南到北,楼市在今年上半年的疯涨之后骤然转身,陷入观望。二手楼市场上,上海莘庄板块价格微跌,据满堂红上海置业统计,大户型房价已下跌5%。
  而以汤臣一品天价楼盘闻名的汤臣集团,在上个月以3.33万元/平方米抛售了浦东张江湖庭花园100套独栋别墅,每套1000万元。这次被业内人士惊呼为“贱卖”的销售,迅速为汤臣套现10个亿。
  除了上海,成都和广州的二手楼市场也急速变脸,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
  中央调控无疑严厉指出了炒房风险,除了第二套房贷新方案,央行持续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也给楼市戴上了紧箍。今年八次上调之后,央行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3%。金融系统不断吸收货币流动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上海、深圳、杭州等多个上半年楼市过于火爆的城市,部分银行陷入了连第一套房也无款可贷的困境。
  据《南方都市报》
    部分“二线半”城市楼市近况扫描
  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二线城市相比,乌鲁木齐、昆明和长沙虽同属省会级城市,但就经济实力、区位优势乃至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而言,无疑相对略为逊色,我们姑且定义为“二线半城市”。
  如果说楼市的火爆是由大城市向中型城市蔓延的,那楼市的降温则很可能从中小城市开始。如今,国内楼市投资“拐点”是否已现的议论四起,它们会不会又是率先“露出马脚”的那一群呢?
  乌鲁木齐:
  10月成交下跌三成
  在9月份房价同比涨幅高达21.1%,跃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一名(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之后,这个中国最西端的区首府迅速遭遇寒流,10月份全市房屋成交量环比下滑近30%。当地购房者“看的多,买的少”,而开发商同样在是否推出新盘及提价等销售策略上举棋不定。
  今年7~8月间,乌市房价涨幅已居全国四强之列,市区楼盘均价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有些新盘已达6000元,而乌市新区地价也从两年前的30万元/亩涨到120万元/亩。作为对比,2005年上半年,乌市房价涨幅为-6.05%,是排行榜上名副其实的“副班长”。
  昆明:
  经历“炎夏”仍是“春城”
  经历了去年火热的“炎夏”之后,今年昆明楼市总体趋势只能用“春意正浓”来形容。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昆明房屋售价同比上涨3%,其中商品房售价同比上涨仅2.1%。在总人口514万(其中城镇人口约214万)的昆明,以乡村小镇为代表的低密度休闲地产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这决定了有大约四成左右的外来购房投资者,是支持昆明楼市、推动楼价走高的中坚力量。
  同时,以近期3680亩的金源世纪城等为代表的城郊大盘放量上市,全年卖楼动辄过百万平方米,这也让年均销售面积不过数百万平方米的昆明楼市,其实际均价有被低估之嫌。
  长沙:
  深幅调整后迅速回升
  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沙房地产开发投资3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5%,1~8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成交超过600万平方米,相当于去年全年,而9月初的一周内更创下售出53万平方米期房的纪录,第三季度商品房均价也达到每平方米3791元,同比上涨26.5%。
  但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每周新盘成交量都在25万平方米左右,仅为楼市高潮期的一半,成交均价也回落到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
  据《中国经营报》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