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7月国美成功并购永乐后,整个家电连锁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三足鼎立变成了“美”、“苏”争霸的态势。新国美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门店数量,拉开了和苏宁的距离。这一竞争态势在大中看来,如果苏宁联手大中,苏宁在北京的地位立刻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如此,通过各种途径,大中开出了30亿元的“卖身契”。
去年7月国美成功并购永乐后,整个家电连锁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国美无论是从销售额还是门店数量,拉开了和苏宁的距离。一波三折后,苏宁并购大中一事也终于步入“收官”期。日前,有消息传出,苏宁高层前往北京与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会晤,就收购最后的细节问题进行洽商,这一收购有望在近日宣布。
自从大中透露出联手的意图后,30亿元的价码就成为了双方博弈的重点。
30亿元收购价
苏宁嫌太高
对于大中在北京的战略位置,苏宁电器掌门人张近东看得很清楚,但苏宁并不急于接受各种条件。首先,他需要肯定大中内部是否存在管理隐患,苏宁入主是否能顺利整合;其次,他要一个好的价格。同时,张近东也看到,由于国美永乐与大中的恩恩怨怨,大中投入国美怀抱的可能性显然很小,另一潜在的收购对象百思买,已经在公开场合表示,收购五星电器后,没有任何收购计划。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大中在北京的强势阵地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苏宁、国美在北京发展力度的加大,在两个已经解决融资平台的资本巨鳄前后夹攻之下,大中的竞争优势显然会慢慢削弱。张大中急于出手的心态,让苏宁吃了一颗定心丸。
委托第三方对大中的审计结束后,在多种场合中,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30亿元的价格过高。随后,双方陷入了僵持期。
经历挫折后
大中变得沉稳
在经历了这段谋求收购的各种挫折后,大中电器掌门人张大中目前的心态显然变得沉稳,从开始的急于谋求大中出售,开始对外发出打算长久经营的信号。
此外,大中开始正视目前自己面临的现实,收缩其扩张的战线,关掉其在重庆、南宁、太原亏损的门店后,集中资源在华北市场优化自己的店面。大中电器品牌总监罗连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7年,大中在北京的门店从原来的65家减少到62家,其中重装了20家门店。但是她透露,经过战略的调整,大中在北京的单店收入大幅提升,总体增长超过30%。按照预计,今年北京整体的销售额可以达到90亿,实现1.8亿左右的利润。
经过几番博弈
核心问题达成共识
目前来看,苏宁并不怀疑大中在北京的盈利性,而考虑更多的是内部管理问题。有消息人士透露,和苏宁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后台体系相比,大中内部连一套完整的REP系统都尚未建立,苏宁仍旧和大中探讨整合难题。在张近东看来,苏宁必须找到一个投资成本、合并时机、合并风险的最佳组合方案,考虑大中的“价值能否利用起来”。
此外,国美整合永乐,也给苏宁带来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是苏宁收购前表现慎重的一个原因。“国美永乐在全国的整合并不理想,否则在永乐的强势阵地上海,苏宁今年还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苏宁有关高层这样评点两者的合并。显然,苏宁希望一旦收购大中,就能在北京市场给对手带来巨大威胁。
在经过几个月的博弈后,大中内部人士评点收购价格时表示,“会比30亿还要高一点。”显然,在价格等一些核心问题上,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并购大中可能性
已提高到七成
“苏宁肯定是要并购大中的,但预计会在增发完成后进行。”国信证券资深分析师胡鸿柯认为,从发审委通过苏宁定向增发至今已经一个月,按照程序,开始增发时间不会很久。按照胡鸿柯的看法,增发与收购有必然的联系,募集资金到位后,苏宁则会对大中进行实质性的收购行为。胡鸿柯认为,苏宁拿下大中对于苏宁将是一个重大利好,苏宁的股价年底可到80-100元。
另外,供应商方面也在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早在两个星期前,有消息传出,苏宁收购大中一事,将会在一个月内公布消息,而目前苏宁已经开始筹备整合大中的领导班子,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近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收购大中已经正式进入最后阶段,目前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提高到七成以上。
(本版稿件据《南方都市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