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樵彬的建议
按香港与美国模式取消现行“拿证制度”
在樵彬看来,未来的驾驶学习方式可以有两种:
一种是获得交通部门规定资质的私人教练,在配备含有“副刹车”等技术设备的教练车后,招收学员进行培训,学习到一定阶段直接报名申请驾照。“教练不再挂靠驾校后,收费肯定会大幅降低”,樵彬说。这也是目前香港的主流模式。
另一种是政府辟出一块专门的训练场地,作为公共驾驶用地,供市民在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学车。这是美国人常用的方式。
当然,这两种方式都是以取消“驾照捆绑驾校”制度、开放个人报名为前提的。
个人申请驾照 递交材料被拒
今年3月7日,深圳市民樵彬前往深圳市车管所,申请办理新的驾驶证。
当时,他的申请已经被民警受理。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刚刚上楼照完相、采集了指纹下来,受理窗口的民警却将他叫住:“对不起,我们科长刚才说,不能受理你的申请!”
“为什么?”樵彬问。
“你没有提交驾校培训记录。”听得此说,曾在西安政治学院专门学习过法律的樵彬感到不解——申领驾照,公安部只是规定了凭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身体条件证明,就可以申请考试,谁规定申领驾照还必须提供驾校培训记录呢?
对此,对方的答复是:“广东省公安厅和交通厅的规定。”
经办民警所言不虚。一年前,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下发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06】376号),其中明文规定:“自2006年11月15日起,除部队驾驶证或者境外驾驶证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外,其他初次申请驾驶证或者增加准驾车型的,必须持驾校出具的《驾驶培训记录》方可预约考试,尚未启用《驾驶培训记录》的地区一律停止所有考试业务。”
依据这份红头文件,经办民警将本已受理的申请材料,退给了樵彬,并出具了《办理车管业务退办通知书》(深公驾008302号)。
复议也被中止 市民诉至法院
拿到退办函,当天晚上回到家里,樵彬就开始起草行政复议申请书。次日,就将复议申请交给深圳交警支队法制科。
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机关,对不属于本机关处理的复议案件,应在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然而,樵彬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书一直拖延了将近两个月,毫无动静。经樵彬多次催促,4月30日,深圳交警支队法制科才出具了一份《行政复议中止决定书》,内容称该申请内容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另行调查、审查。
为了尽快拿到驾驶证,尽快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樵彬当即提出撤销复议申请,因为只有撤销了复议,才能向法院起诉。
5月14日,樵彬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同时,他还向广东省政府法制办提出了对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粤公通字【2006】376号文的内容及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
案件引起轰动 广东修改文件
案子还在审理过程中,樵彬提交的审查376号文的申请,就获得了广东省政府法制办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推动。5月24日,樵彬收到了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的答复函,称“申请收悉”,将“按程序予以办理”。两个半月以后,在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敦促下,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粤公通字【2007】212号文即告出台。该文明确规定:“根据《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从即日起停止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06】376号)。”
在上级机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下,8月30日,深圳车管所终于对樵彬的申请开了绿灯,使樵彬成为在驾校名称一栏署名“散学”(即以散学名义申请驾照考试)的中国第一人。
法院作出判决 支持个人“领证”
尽管深圳车管所受理了樵彬的申请,改变了具体行政行为,樵彬却不愿就此撤诉。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11月6日,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判决:“《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除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增设驾驶许可条件。被告在办理申领机动车驾驶证业务时,应当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公安部的相关规定。本案中,被告依据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第三条第(一)项的规定‘自2006年11月15日起,除部队驾驶证或者境外驾驶证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外,其他初次申请驾驶证或者增加准驾车型的,必须持驾校出具的《驾驶培训记录》方可预约考试’,对原告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申请不予受理,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至此,申领驾驶证是否必须提供驾校培训记录,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2007年11月6日,也将因为深圳市南山区法院的一纸行政判决书而载入中国当代行政史册。
樵彬胜诉的意义打破培训垄断 割断利益链条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9月,中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180万辆。全国拥有驾驶证的人数为1.6亿人。以深圳为例,目前拥有驾校24所,每年参加驾校培训的超过10万人。根据学习时间长短不同,培训价格则从3980元到5980元不等。仅此一项,培训费就高达数亿元。而驾校“生意”红火,显然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申领驾驶证必须持驾校出具的《驾驶培训记录》”之类的硬性规定有密切关系。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驾校,但政府对公民的学车方式不加干涉,很多欧美国家的公民开车,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的。
一些知悉驾校内幕的人士在网上留言:驾校和驾驶证考试、颁证、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一条几乎完全公开的利益输送链。在驾驶培训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有关部门通过增设行政许可等手段,剥夺了公民学习驾驶技术的其他选择权,形成了对驾照考试培训的垄断,堂而皇之地将若干亿元的利益输往驾校。
樵彬胜诉,不只是关系他个人无需向驾校缴纳数千元高额培训费用,即可以“散学”名义申领驾照,而且,意味着从驾校到驾照,从政府到企业的一条利益链的断裂。这对于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还公民驾驶技术学习的自主选择权,无疑意义重大。
樵彬的诉讼原因
驾驶技术已合格再花几千有点冤
“大学本科、研究生,都可以自学、自考,驾照为何不能自学、自考?”樵彬的官司被媒体披露以后,在网民中引起热议。
事实上,早在1993年,樵彬在部队当见习排长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驾驶证。只是后来几经辗转,由部队转业,由内地调来深圳,驾驶技术档案意外丢失。
“我曾经在部队服役,驾驶技术对付考试绰绰有余。如果再花几千块钱上驾校,感觉有点冤。”樵彬对记者这样解释他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因。
樵彬胜诉的依据
《行政许可法》是其“尚方宝剑”
对于这场官司,樵彬充满自信。他认为,国家的行政许可法,就是其胜诉的尚方宝剑:
第一,《行政许可法》第五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第三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而广东省公安、交通厅联合发布的【2006】376号文,既未对外公布,又未在办公场所公示。
第二,《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规定: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而将驾校记录作为考试资格审查的必备条件,显然违反了上位法的规定。
第三,《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而粤公通字【2006】376号文要求出具驾校培训记录,属于明显的强制性考前培训。
专家观点
不能用行政决定限制公民选择权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方面要求考驾照必须出具《驾校培训记录》,属于私自增设行政许可的行为。公民在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前提下,有权利选择驾驶技术学习的途径。公安和交通部门应该对驾照考试严格把关,而不是培训。更不应该通过行政决定来限制公民的自主选择权。而且,行政许可法也有规定,对于公民特定的资格考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考前培训。
本版稿件综合《检察日报》、《新世纪周刊》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