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80后老师PK90后学生

  “90后”学生正在上电脑课。  CFP供图
  “90后”的学生好奇心强知识面广,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了。而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在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把老师当成同辈了”
  郭宇(化名)已经在上海市杨思中学当了两年的生物教师。虽然是老师,但郭宇感觉自己一直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每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她没有想过时,郭宇都会饶有兴致地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代的学生对社会上其他的信息非常关注,比如时政、科技什么的”。
  记得在一次自修课时,后排的几个男生打起了扑克牌。郭宇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维持课堂秩序。所以也没多想,走上去就没收了一名男生的牌。让郭宇没有想到的是,那名男生竟然夺下了她手中的牌,看到郭老师的脸色变了,男孩才蔫蔫地把牌给了老师,“把我当成同辈了”,不过,让郭老师欣喜的是,那个男生下课后主动来道歉了。
  学生是上帝
  家长是老大
  “以往,老师是老大,现在学生是上帝,家长是老大。”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的数学老师周辉说。
  1982年出生的周辉坦言,那年遇到的是一群散漫的学生,作业不做,就想着一大早来学校抄。周辉找学生谈话时,学生当时什么都答应,但过后作业照样不做。“没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主动性也不高,只追流行、追时尚”。
  在第一次单元测验时,一个学生竟然考出了个位数9分。周辉一气之下打电话给学生家长,但电话另一头家长的回答让她一时语塞。“噢,是吗,我觉得他考得还可以啊。”周辉转述当时家长的话。
  2004年,周辉教高一,有时打了上课铃,还有学生大摇大摆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半天才进入状态,“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只要老师对学生一批评,就有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家长打电话给教务处,最严重的一次是全班同学联名给校长写信要求换老师,说他管学生管得太多。 
  “我是新老师,一进来,同事们都看着我,学生又不配合,期终考评时,我评分最低。”在颇为不满的叙述中,周辉也有所思考,“可能我的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吧,我现在也在不断充电。” 
  花时间让
  学生信服你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中学的英语教师赵琦出生于1980年,走上讲台5年了,在她的班级里,学生大多是1991年、1992年的,面对这些“90后”学生,“要花时间让学生信服你。”赵琦感觉到,教学要激发起学生学英语的动力,要有督促地教学,“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知识打底”。
  “他们的阅历比我们那时候更丰富,更成人化,比如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像班长之类的工作学生都很愿意做,但劳动委员这样的脏活累活,就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承担,都有功利心了。”上海朱泾中学的物理教师盛晖已经属于“85后”了,他举出一个在初中教书的同学遇到的尴尬情况:在班干部选举上,没人愿意做劳动委员,最后只能说谁愿意做劳动委员谁就先入团,才有人举手愿意承担。
  “‘90后’的学生争强好胜,‘80后’的老师如果能巧妙运用这个心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上课气氛就活跃了。”在盛晖的班上,有一名男生学习的反应很快,但大大咧咧,对基础概念不重视,针对这点,盛晖上课经常有意抽一些很基础但容易错的概念让他回答。两个月下来,这名同学基础薄弱的地方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百度贴吧里
  学生骂老师
  在上海市静安区某中学二楼的办公室,一群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正围在英语教师李瑾(化名)的周围,把默写错的英文单词抄好了给老师看。李老师看着本子,抬头对不同的学生说着话,“你下次考试要考到148分应该没问题的”,“你好像还可以再考高点”。
  刚当老师那年,李瑾采取了一位老教师的方法,对待学生非常严厉,以为这样可以压得住学生。但两个月下来,李瑾发现并不奏效,“学生更加不听你的话了,甚至还有学生在百度贴吧里骂老师。”这让李瑾受到很大震动。她好好地反思了一下,最后得出了结论:老教师站在讲台上就有威严,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有经验的老师,而年轻的老师主要就靠平时和学生建立起感情,和学生感情好了也利于课堂教学。
  据《中国青年报》
延伸阅读
对待“90后”新思路放下棍棒和学生做朋友
  “你可以不和他有同样的兴趣,但你要主动接纳他们的兴趣。”美术老师李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和“90后”学生沟通的桥梁。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换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让张钰老师感到“海阔天空”。早读时间学生悄悄说话,屡禁不止,她便轻声地询问:“写封情书也要读出来吗?”学生们轻松一笑,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
  “放下传统的棍棒教育,和学生做朋友”,已是不少“80后”老师的共识。
  “平时调皮捣蛋,可关键时候还蛮懂事的。”当班主任的刘莉老师一次生病住院,班上年龄最小的刘飞只有11岁,却天天打电话问长问短,甚至在电话里隐瞒了班上几位学生没交作业的事,只是“害怕老师生气影响身体康复”。就这样,他和“整整大他一轮”的班主任私底下成了朋友。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