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或许从小就有存零钱的习惯,在上一个猪年——你12岁时,小猪零钱罐已经装满了5只。而今天,它们还静静地呆在房间里。这个不经意的习惯,就是造成今天“零钱荒”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的券别结构合理,在各银行的零钞投放量也是保证充足的,但60%—70%的零钞都厚实地“沉淀”到民间。
一家之言“零钱荒”皇帝不急太监急
梁江涛
时至年底,很多超市闹起“零钱荒”。商家着急,消费者着急,而作为其中的关键角色——银行是否更着急?
“零钱荒”不是没有零钱,零钱放在老百姓的抽屉里,存在商贩的铺子里,甚至在公交公司的仓库里泛滥成灾,而是零钱回收不畅。零钱的拥有者提到这事就堵心,不如任由零钱长久堆积,发霉变绿。“零钱荒”,皇帝不急太监急。追本溯源,在于金融行业的服务意识滞后和逐利心态作祟。
2003年,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可以收取费用。因为经营需要不得不付出清点费的商贩纷纷抱怨,人民币从来都是等价交换,换零钱本来就是银行的本职工作,凭什么收点钞费?如今面对新的问题,上述规定可否作出调整?
应对“零钱荒”,用不着专家支招,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只要银行改变面孔,调整收费办法,少收或不收点钞费,增加人手和力量,甚至可对量大的零钱持有者到银行兑换、储存予以奖励,立马就有大量零钱“回娘家”。
网友酷评
——不说物价上涨,怪零钱,真是有才啊。
——清点钱币本来是他的职责,为什么还要收取费用?如此收费就是不想让零钱流通回去,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反省,做到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干脆将10元以下面值的货币取消不就结了?公交车10元一趟,上厕所10元一次,还提高了消费。
——不是银行不收,只要安排个专人什么也不干就管收零就OK。可哪个银行有这个岗位?好多银行都是按业务量考核工资的,收笔零钱一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收完,活没少干,可不发钱啊。
——我是专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我知道造成零钞短少的原因从根本上是人民银行造成的,其原因是近几年无法从人行领到1角、2角、5角和1元的纸币,而硬币因不便保管造成老百姓根本不想流通(特别是农村地区)。而又大量回收破钞,造成大面积短缺。专业银行为啥回收零钞怕麻烦,一是工作量大(主要是工作人员的原因),最关键的原因是专业银行上缴给人行时非常麻烦,人行要求非常高(比收客户的零钞还要耗时),造成专业银行的成本非常大(单是一台捆钞机都要2万元左右,还有许多易耗品),从而造成专业银行收费(转移成本)。
——之所以硬币难以流通就是因为钱中间缺个“眼儿”,中国硬币几千年的“天圆地方”自有它的科学道理,能拿绳子穿成串就是好!
拿着百元大钞,买不了菜,乘不了公交车,打不了电话,甚至上不了公用厕所。
■提供1角钞票者100元换106元
一元钱升值了,眼看就要冲破三个百分点。
“没货了,到年底都没货了!”2007年11月,广州市新滘综合市场里,一位姓廖的女子无奈地对顾客摇头。
这位被称为“胶袋婆”的职业兑零人,自1998年起就天天挎着黑色胶袋在农贸市场里走来走去,为商贩们提供服务——每张100元整钞换100张1元零钞,收1元的手续费。2007年起,手续费涨到了2元。“货”依然供不应求,年初从公交公司批发到的零钞到年中就没剩下多少了。而据她的同行反映,货越来越难拿——所以,中秋后手续费涨到了2.5元/100元,“再过几天就3元了”。
对于那些卖肉卖菜的小本生意人,这自然是个坏消息。当然,零钱荒还困扰着大超市——广东好几家大型超市放出红榜:凡提供1角钱钞票者,100元换106元。而东南沿海城市的许多超市,因为无零可找不得不“强行搭售”,塞给顾客一把把奶糖、纸巾……
甚至银行都开始“叫穷”:没零钱,几个月前就没有了。想预约?VIP用户,至少提前一个星期。
而你也许正遭遇难堪一幕:拿着百元大钞,买不了菜,乘不了公交车,打不了电话,甚至上不了公用厕所……
很多人早就听说某些年头的钱币可以升值。于是,大大小小的分币和角币已经攒了满满一匣子。
■60%—70%的“钢镚”“沉淀”到民间
每年年初,一箱箱人民币被火车皮拉到全国各地。银行的零钞发放一派崭新气象,兑零的人排成了长龙。但好景不长,一到年底,银行便弹尽粮绝。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的券别结构合理,在各银行的零钞投放量也是保证充足的,但60%—70%的零钞都厚实地“沉淀”到民间——
你或许从小就有存零钱的习惯,在12岁的时候,小猪零钱罐已经装满了5只,到今天还静静地呆在房间里;
很多年前,你就听说某些年头的钱币可以升值。于是,大大小小的分币和角币已经攒了满满一匣子;
……
据上述央行人士称,这是造成“零钱荒”的重要原因。CPI的飞速上涨,让分币已经退出市场,残旧不堪的角币也濒临半流通状态。所以,市民的辅币(即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常常只进不出。
目前,挑起小商品流通领域大梁的是以“壹元”为单位的主币。而单凭1元钱的发行量,远远无法满足流通需求。
另外,市面发行的零钞以硬币为主,但它的流通还是个问题。硬币被找回以后,大部分在家中“歇凉”,难以流回市场。
37000多枚硬币,面额六百多元。按照银行每50枚1元的标准,这些钱的清点费也要七百多元。
■银行“点钞费”阻挠零钱回收
沈阳的张先生抱着两大袋子硬币来到招商银行。这是他十几年来积攒下的,大约37000多枚,面额六百多元。按照银行每50枚1元的标准,这些钱的清点费也要七百多元。“这不等于把钱白送给银行了吗?”张先生又把钱抱回了家。
2005年起,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银行陆续收取“零钞清点费”。这些银行大都规定,清点10元面额以下的零钞每1000张10元,不足1000张不收费;硬币每50枚收1元,不足50枚不收费。
此举实行后,最受牵连的当数素有“第一零钞大户”之称的公交公司。沈阳的公交公司因为不愿承受巨额的点钞费,干脆“内部消化”。于是,领工资的员工们得到了一堆“按斤发”的钢镚;厦门的陈女士被公交车追尾后,被赔偿了7239张1元人民币。
而这直接导致零钱回收不畅。在公交公司硬币泛滥成灾的同时,很多超市依然闹起“零钱荒”。
银行也拿零钱无可奈何,对于流水作业的柜台服务,接一单数零钱的重活,会让后头的工作陷入停滞。上海市工行有关人士算过一笔账,该行日均回笼硬币260多万元,每天至少要安排四十多名员工进行清点,每年的成本超过500万元,即使收取一定的零钞清点费,仍然亏本。
2003年,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其第十一条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可以收取费用。但广州公交公司一位退休老人抱怨:“人民币从来都是等价交换,换零钱本来就是银行的本职工作,凭什么收点钞费?”
■“零钱荒”到底该如何解决
2000年日本人均拥有硬币达748枚,英国人均800枚。而中国以生产入库量计算人均不足80枚。
近年来,人民币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小面额货币(指1元及更小面额的货币)的发行,成为国家一笔沉重的负担。
对现行的纸币而言,1角的纸币印刷成本已超过本身价值,2角的纸币印刷成本大致相当。为保证人民币这张“国家名片”的六成新,它们通常在4次回收后便被销毁。
从2001年起,央行首先在浙江、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山东等省市实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试点工作,大量1元、5角、1角的硬币投放市场。同时,角钞和1元纸币的投放逐步淡出。
事实上,“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是国际趋势。2000年日本人均拥有硬币达748枚,英国人均800枚。而中国以生产入库量计算人均不足80枚,按市场流通量计算仅十多枚。我们大多还不习惯使用硬币,又不情愿再用破旧的角钞。参照经济学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人们认为辅币的持有成本太高,所以通常保有最小面额的1元主币以满足零星交易。
但对国家而言,现钞发行越多,负担越重,它不可能无止境地补给1元纸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势在必行。
面对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茅于轼说,银行必须经常准备足够的零钞,中央银行印制的零钞比例必须满足交易的实际需要。
银行方表示,要大力推广电子货币。在发达国家80%以上的支付都是通过电子货币完成的,公交车、超市商场大都可以通过刷卡完成支付结算。
有关法律人士建议,应取缔兑零人的钞票售卖活动,也应取消银行的“零钞清点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应无条件等价流通。
当然,还有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流动硬币,善待纸钞,平稳度过这段成长的阵痛期。
据《南方周末》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