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薛亮成功抢注“嫦娥一号”后,来自山东德州市的市民杨佳霖又成为“嫦一”商标的持有者。图为10月22日,杨佳霖在西昌市向记者展示注册证。
幸运的抢注
2003年的冬天,薛亮正漫不经心地翻着报纸,一条不起眼的消息立刻使他来了精神:由国防科工委制定的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
尽管这仅是一条没有具体内容的通告消息,还是让薛亮嗅到了什么。自从新的《商标法》允许自然人注册商标以来,薛亮已经注册了三四个商标,但是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中的效益。绕月探测工程,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第一次,他觉得这是一件百年难遇的大事件。“一定要做点什么。”
然而在那时,甚至还没有“嫦娥一号”这个名字。
2004年1月,绕月探测工程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准,并且将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
密切关注相关消息的薛亮,第一时间通过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行查询,确认“嫦娥一号”并没有被注册过。但当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给薛亮的咨询意见是:把关乎国家重大工程的“嫦娥一号”注册为商标,是否符合规定尚不好说。
2004年4月,薛亮一口气将“嫦娥一号”申请了9个类别的注册商标,其中包括啤酒、矿泉水、纯净水等消费类商品商标。
2006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开始对薛亮所申请的“嫦娥一号”商标进行公示。“当时心里忐忑不安。”薛亮回忆,如果在公示期间哪怕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那么“嫦娥一号”的申请都将重新进入复杂而漫长的程序,通过的希望也就很渺茫了。幸运的是,并没有人提出异议。到了11月份,“嫦娥一号”商标申请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为薛亮颁发了商标注册证。
转手还是授权
薛亮从2003年初开始关注商标经济,从那时起,仅《商标法》他就收集了四五个版本,薛亮自认为对《商标法》已经很熟悉。在薛亮心目中,商标经济投资少,预期回报却很高。“如果找对了合适的名称,利润空间非常大。”
但是,商标经济也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之前薛亮注册的几个商标,目前仍然压在自己手里。“这次可不一样,‘嫦娥一号’现在名气如此之大,有实力的企业一定会看重。”薛亮说。
现在回想起来,薛亮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能够申请到“嫦娥一号”商标,可能是因为他申请时间早,相关部门还没有来得及进行防御性保护。“后续的绕月探测工程名称能否注册下来,还是个大大的问号。”薛亮相信自己注册的“嫦娥一号”是一棵独苗。
事实上,在2004年一年间,就有30多个自然人申请注册“嫦娥一号”商标,其中一位申请时间仅比薛亮晚了两个月,到目前为止,薛亮是唯一拿到“嫦娥一号”商标注册证的人。
“嫦娥一号”商标注册证拿到手后,薛亮所在城市的一位建材商找到了他,愿意出价十多万元购买这个商标。薛亮担心小企业把“嫦娥一号”这个牌子做砸,所以拒绝了。
薛亮说他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有实力的买家,将商标直接转手,或者引入投资,做出一系列以“嫦娥一号”为品牌的食品饮料产品。
“这个商标的含金量挺高。”这是知名营销专家李志起的第一反应。但他同时也直言:商标的激活是一个问题。如果想仅凭商标本身,成功引入投资的可能性并不大。“投资人看重的是好的商业模式和独到的竞争力,”目前的薛亮并不具备这些资源。“向企业授权是上策,商标直接转让是中策,而引入投资自己创业则是下策。”李志起如是建议。
薛亮和他的“嫦娥一号”到底能驶向何方,现在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中国经营报》
抢注商标有风险
专利律师胡康萍认为,如果有人或者机构能够提出足够的理由,申请对“嫦娥一号”这个商标进行复审,还是可能被提交到国家商标复审委员会的,这个过程需要1-2年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嫦娥一号”商标可以照常使用,直至复审结果出来。
还有一个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商标法》规定,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即成为“死标”。因此,商标抢注者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转让或者投产,也将是白忙一场。
另外,随着商标抢注行为的泛滥,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有关人士透露:他们正在酝酿限制商标注册投机行为的规定,即以后注册人申请商标时,可能需要提供有关材料,来证明商标注册是为了生产、制造商品等目的,而不是用于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