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夹心层”的住房在哪里

          希望《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出台,能解决排队买房的问题。
  11月30日,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按照目前的政策,对于有一定能力但购房困难的“夹心层”,启动经适房等政策性措施。然而,从已经公布的办法来看,能够享受到经适房政策的家庭到底有多少显得比较模糊,“夹心层”属于享受经适房的范围吗?
  11月30日,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规定,城市低收入家庭可申请购买经适房,所谓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而这些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公布一次。
  按照目前的政策,对基本没有能力购房的家庭,国家采取救助性的廉租房政策,目标是“应保尽保”;而对于有一定能力但购房困难的“夹心层”,则启动经适房等政策性措施。
  然而,从已经公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来看,能够享受到经适房政策的家庭到底有多少显得比较模糊,还要动态管理,“夹心层”的心又要忐忑不安了,自己属于享受经适房的范围吗?“夹心层”的住房在哪里呢?
  大众说法一:
  政策要先落到实处
  “夹心层”真的很尴尬,既不能享受廉租房,又买不起商品房,只能寄希望于经济适用房。然而经济适用房还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说当务之急是把经济适用房政策落到实处。
  大众说法二:
  经适房和双限房双管齐下
  办法出台了不少,但是现状还未能改变。政策是好政策,只要经适房和双限房两个政策双管齐下,应该能较好地缓解供需矛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房价高涨的问题,但问题是政策一定要尽快落到实处。
  大众说法三:
  需要有足够的房子
  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只要能缓解供需矛盾,什么事情都好办。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缓解了供需矛盾,房价自然会下降。
  大众说法四:
  饭要一口一口吃
  对完全无能力购房的,政策应力求“应保尽保”;对购房能力有限者,不妨出台有助激活并完善房屋租赁市场的政策,助其一臂之力。毕竟,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政策是不存在的。

          把更多的人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有利于稳定楼市。
    专家说法
    以经适房解决“夹心层”住房
  复旦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    
  从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向于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双限房就很难说了。如何限?其中的空间太大,很难掌控。况且,经济适用房的申领标准比双限房还要严格一些,有利于实施。
  这次《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发布很及时很必要。当前,有些人主张推行廉租房和商品房,认为经济适用房没有必要,因为有过开宝马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案例。但我依然倾向于用经济适用房的办法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因为廉租房的准入要求很严格,要求必须为低收入者,而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并不在其列,而“住”属于生活必需品,除了能享受廉租房的人,其他人群就都被推向商品房市场了。近年来商品房价格的一路走高,已经到了很离谱的程度,这些身处“夹心层”的中低收入人群既享受不了廉租房,又买不起商品房,这样的“夹心层”还不在少数,情况比较严重。
  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如果要出售,必须让政府以一定的价格回购,如果产生一定的差价,这部分差价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国家。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经济适用房不再成为被炒对象。
  不过,即使这样,这个办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现在,中央办法一个接一个地出台,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依我看,应该说有利于平稳发展。把相当大的一群人规划到经济适用房的圈子里去,不必再像过去那样,拼命挤入商品房市场,这样有利于稳定房价。这样,就把社会上住房问题的矛盾缓和了,而不像过去一样,所有的人都在商品房这棵树上吊死。     据《每日经济新闻》

          人人有房住,才是努力的方向。
    延伸阅读
    经济适用房新规有望平抑房价
  最新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将由政府直接划拨,同时免去各类配套费用,未来建成出售的房屋销售价格只由建筑成本、管理成本以及不大于3%的利润构成,这类住房价格将大幅低于周边楼价。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一标准的经济适用房出现在近中心城区,快速上涨的房价有望因此平抑。
  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利润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此外,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进行“减免”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这次新办法中变成了“免收”,过去经适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是由承建单位承担的,这部分费用自然会打入建设成本,这次变成了完全“由政府负担”。 
  未来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价格公式将是:(建设成本+管理成本)×(1+不大于3%利润),真正的低价房供应将成为可能。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评论员杨红旭告诉记者,去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没有免去全部配套费用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一般比周边房价便宜40%~50%。
  据《东方早报》
    新闻链接
    楼市“拐点”出现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广州部分楼盘打折促销、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等现象,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导致中国楼市会否出现拐点的争论高涨。
  网上调查——
  过半数认为
  拐点会出现
  根据搜房网进行的“2007年楼市拐点会否出现”网络调查显示:59.23%的被调查者认为拐点会出现;对于现在是否是买房的好时机,69.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是,再等等,仅有18.11%的人认为是,以后房价还得涨;对于今后一至两年里房价将呈何种走势,47.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下降,7.95%的人认为快速增长,32.05%的人认为稳定增长。
  正方观点——
  楼市出现拐点
  因素已经具备
  广州市寒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同认为,目前出现楼市拐点的因素已经具备。一方面,近几年调控房地产的新政不断出台,虽然一直没有形成明显的效果,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取消,反而在不断地细化、调整和落实;另一方面,地价、房价不断飙升本身也是影响市场成交的主要原因。在过旺的投资需求被抑制后,在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情况下,广州房地产市场将可能出现一个拐点。
  反方观点——
  市场供不应求
  房价不会下跌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目前个别城市部分楼盘楼价出现波动的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等于楼市整体将出现拐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状况说明政府的组合政策发生了效应,如果就此判断楼市将出现拐点还过于武断。
  陈国强说,今年以来,深圳房价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预先透支了未来的房价增长空间,因此出现一定的波动调整是正常的。几年前上海、杭州等城市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状况,但后来楼市价格依然在增长。因此,不能就此认为拐点将会出现。就北京市场而言,目前成交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房价依然坚挺。我们要看到这种成交量的下降具有结构性特点,而非整体市场出现的萧条状况。陈国强认为,当前楼市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供求矛盾,如果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房价下跌的期望必然破灭。
  据《经济参考报》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