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内地房价依然在上涨,但来自政府、资金以及土地的压力,正让中国的地产富豪们陷入一种“不可名状”的“集体焦虑”中。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在第一时间感到行业生态的微妙变化。
12月14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中国四季度的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0.7%,开发商们对此持的态度显然是谨慎乐观。
身为北京北五环沿线一个“畅销”高档楼盘的营销总监,于翔正在为如何制定销售进度而犯愁。按照业界通常的惯例,这种俏销楼盘通常要控制销售速度,但几经思量之后,于翔还是决定“有多少卖多少”,因为“世道不一样了”。
让北京地产商变得十分谨慎的“检查组”,实际上是国务院派出的“督察组”,由参与“房地产部际调控联席会议”的中央各部委联合组成,组长为副部级官员担任,如此级别,已是2005年以来最高。
而同时,始自年初的“八部委整顿市场交易秩序”行动,也将进入“扫尾阶段”,两者交替,地产商们“如临大敌”或许在“情理之中”。
“检查规范销售环节,这只是表面问题,和我接触的地产商,更犯愁的是资金的问题。”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说,“尤其是明年定调‘从紧’之后,信贷肯定控制得更紧,开发商们很犯愁。”
上市一度被各地产商认定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手段。此前碧桂园、SOHO中国、远洋地产在香港上市,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然而,海外发债这条道路,目前已不再是光明大道。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在碧桂园要约海外发债100亿美元之后,一些内地在香港的上市房企都有过类似的考虑,其中今年年中上市的雅居乐与年底上市的SOHO中国最为迫切,但现在看来,情况均不理想。“主要是市场不认可,买家很少,而且压价严重。”
在开发商的传统逻辑中,一旦信贷、金融渠道全面收紧,在此以前拿地越多的企业,应该越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然而,如今这一逻辑也在发生改变,而其间最大的“变数”,即在于由碧桂园引发的“囤地”风潮过后,对待房企“囤地”,政府也开始酝酿相关动作。
“12月11日向国务院汇报工作时,国土资源部就涉及到了囤地问题,温总理和国务院的分管领导,对此都非常重视,现在国土资源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精神制定相关的细化政策,对开发商闲置土地的问题,妥善处理、解决。”接近国土资源部的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针对囤地的主要配套政策的方向为,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征缴增值地价。对于确实违反《土地管理法》以及不符合《闲置土地处置规定》中可延长开发周期及动工日期的,满两年后,必须强制无偿收回。
陈国强表示,这些政策如能细化出台,并且切实落实执行,对于那些土地储备较多,先前被认为拥有竞争优势的房地产企业,反而将形成包袱和相关变数所在,进而形成开发商的“命门”。
据《中国经营报》
12月14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中国四季度的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0.7%,开发商们对此持的态度显然是谨慎乐观。
身为北京北五环沿线一个“畅销”高档楼盘的营销总监,于翔正在为如何制定销售进度而犯愁。按照业界通常的惯例,这种俏销楼盘通常要控制销售速度,但几经思量之后,于翔还是决定“有多少卖多少”,因为“世道不一样了”。
让北京地产商变得十分谨慎的“检查组”,实际上是国务院派出的“督察组”,由参与“房地产部际调控联席会议”的中央各部委联合组成,组长为副部级官员担任,如此级别,已是2005年以来最高。
而同时,始自年初的“八部委整顿市场交易秩序”行动,也将进入“扫尾阶段”,两者交替,地产商们“如临大敌”或许在“情理之中”。
“检查规范销售环节,这只是表面问题,和我接触的地产商,更犯愁的是资金的问题。”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说,“尤其是明年定调‘从紧’之后,信贷肯定控制得更紧,开发商们很犯愁。”
上市一度被各地产商认定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手段。此前碧桂园、SOHO中国、远洋地产在香港上市,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然而,海外发债这条道路,目前已不再是光明大道。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在碧桂园要约海外发债100亿美元之后,一些内地在香港的上市房企都有过类似的考虑,其中今年年中上市的雅居乐与年底上市的SOHO中国最为迫切,但现在看来,情况均不理想。“主要是市场不认可,买家很少,而且压价严重。”
在开发商的传统逻辑中,一旦信贷、金融渠道全面收紧,在此以前拿地越多的企业,应该越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然而,如今这一逻辑也在发生改变,而其间最大的“变数”,即在于由碧桂园引发的“囤地”风潮过后,对待房企“囤地”,政府也开始酝酿相关动作。
“12月11日向国务院汇报工作时,国土资源部就涉及到了囤地问题,温总理和国务院的分管领导,对此都非常重视,现在国土资源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精神制定相关的细化政策,对开发商闲置土地的问题,妥善处理、解决。”接近国土资源部的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针对囤地的主要配套政策的方向为,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征缴增值地价。对于确实违反《土地管理法》以及不符合《闲置土地处置规定》中可延长开发周期及动工日期的,满两年后,必须强制无偿收回。
陈国强表示,这些政策如能细化出台,并且切实落实执行,对于那些土地储备较多,先前被认为拥有竞争优势的房地产企业,反而将形成包袱和相关变数所在,进而形成开发商的“命门”。
据《中国经营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