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发公司总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
■根据湖北警方的消息,天发经济案已经宣告侦结。天发涉案31亿元,其中主要犯罪嫌疑人、天发集团原法人代表龚家龙涉案金额数千万元,涉案范围包括涉嫌伪造金融票证、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多个方面。
■龚家龙,这个曾博得显赫声名的企业家走到了命运的拐点。从龚家龙表现出的复杂的企业家性格上,我们窥见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映射着一个群体的时代背影。
借力上青云
“龚家龙几乎把利用‘红帽子’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能用的政策用足,让天发借力上青云。少有戴‘红帽子’的企业能在这一点上做到像他这样的。”一位熟悉龚家龙的人士表示,龚家龙的信条是:不能改变它,就利用它。
1988年,龚家龙以荆州轻工局的名义从当地信用社和银行累计贷款20万元,注册成立了“荆州地区生产生活资料产品经销公司”。几经周折,1993年湖北天发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天发一出世,身份就混沌不明。从当初以轻工局的名义从银行贷款20万元起家,天发的前身就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面目出现。
“若说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天发的确是龚家龙一手做起并带大的,一直是他说了算,政府20年没有投入过一分钱,仅仅是派过人员入驻企业参与管理。若说不是国有企业,但从注册之日起,天发的性质就已定了性。”有相关人士评价说。
天发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兼并荆州亏损国有企业的历程。
“组建业务繁杂的天发‘帝国’时,很多企业是‘政府以低价格送到’天发手中的。这些国有产权清晰的亏损企业加入,让天发的产权性质更加模糊。”熟悉龚家龙的人士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糊的属性成为龚家龙向政府讨价还价、索取资源的一项资本。
1994年,在油气领域经营摸爬滚打数年的龚家龙想到了用“上市”壮大企业。
当时他的天发旗下仅仅有两个加油站、6000万元左右的资产。他开始向湖北省政府和荆州政府求助。
一方面,龚向省政府承诺,上市募集资金之后,除了在石化产业领域进行开拓外,还承担起参与帮助湖北国企解困的责任。双方签订的原则性协议是,天发上市后帮助省里解决一个困难行业。此外,龚家龙还将天发的631万股划给荆州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利益捆绑以及自身的国企色彩。
在此情况下,天发的上市工作得到了湖北方面的全力支持。1996年年底,天发股份(后改名为天发石油)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价飙升70倍,募资8亿多元。
同年,天发还争取到三峡工程的一个输气配套工程。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龚家龙同样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自身“国企”的性质,发起成立“天润三峡投资基金”,向公司内部职工和外界募集资金近5亿元。
此后,龚家龙进一步搭建起自身企业与政府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1998年,荆州市政府出手,为天发争取来成品油批发、零售和原油进出口的牌照。这使得天发在石化领域的前进战略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之外作为该领域第三方力量——民营石油势力的代表性企业。
在一系列“红帽子”的支持帮助下,天发在石化领域很快就建立起拥有近100家加油站、两座大型储气库、一座储油库以及一家合资油气运输公司在内的产业群。
兵败资金链
天发股份成功上市后,享受了各种政策支持和好处的龚家龙需要兑现他向政府的承诺——帮助收购困难国有企业。这也是龚家龙梦魇的开始。随后一系列的财务黑洞问题、产权纷争都开始在这一基础上蔓延。
在湖北当地政府的主导下,龚家龙的天发两年内接二连三地吞并了湖北的15家国企,迅速膨胀为一个巨无霸型企业集团。员工数量从1996年的数百人,一下增长到近两万人,资产规模高峰时膨胀到近70亿元。涉及到的产业领域包括造纸、畜牧、金属材料、地产、木材、洗涤等众多领域。其中包括曾经大名鼎鼎的活力28集团(包括其上市公司),龚将自己的菜籽油业务置入其中,将其重组为“天颐科技”。至此,天发旗下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
虽然资产规模极度膨胀,但天发集团并购过来的企业大多都是长期经营不善的老国企,有着沉重的经营压力和债务负担。对于天发而言,要整合好如此之多、涉及门类广泛的企业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0年以后,多个因素加剧了天发危机的爆发。
一方面,从1999年开始,国家把加油站当作整顿的对象,天发石油从盈利转为亏损,无法再给天发效益带来拉动。此外,受政策影响,天发在石化领域进行的大量投资无法按时投入运营,产生不了效益。
另一方面,天发在并购了众多企业之后,承担这些企业大量的债务,加上天发在重组这些企业的过程中也大举从银行贷款融资,每年还本付息的压力巨大。在各类新项目的投资上面,天发每年需要20亿元资金来进行维持。
在资金链绷紧的情况下,天发将两家上市公司作为资金抽水机来使用。
上市配股融来的数亿元资金在配股项目上的投资却效益不佳。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开始逆转,从2002年起产生巨额亏损。此外,天发还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
龚家龙为了保留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从2001年起,开始指使手下进行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这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很快天发被立案调查,遭到公开谴责和行政处罚。
在长期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天发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在2004年相继进入ST行列。资本市场上一连串的丑闻,让天发的融资通路无法再畅行无碍。
事实上,在受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天发公司的融资渠道来源只能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上面。在强大的投资压力和还贷压力之下,天发以贷还贷路径最终并没有走多远。
危机终于在2003年11月爆发。
当时天发在中国银行的一笔5000万元的贷款到期,但天发没有能力偿还,希望继续向工商银行续贷付息,但被工商银行拒绝。随后荆州的各家银行在当地银监部门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核对情况时发现,天发在当地各家银行拖欠的贷款已多达20亿元。加上天发在荆州以外的银行贷款,总金额达到29亿元,涉及的银行为9家,天发及其附属子公司资产都已陆续抵押给各家银行。
随后银行对天发的贷款全面终止,天发从当地银行融资的路径被全面堵死,而银行的追债行动也一步紧跟一步。天发的资金链终于崩裂,旗下众多家企业和加油站、码头陷入停业、停建。2004年底,荆州市则以天发是国有企业的名义,收回了天发旗下最优质的资产——天颐科技。
最后的努力
在2004年,龚家龙意外的又一次声名鹊起来自于他发起成立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和后来的长城联合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这一次,他被外界誉为挑战中石油、中石化市场垄断的民营石油商代言人。
事实上,那段时期正是龚家龙资金最紧张的时候,资本市场融资无望、银行停止借贷、产权问题反复纠结。在这个时候,龚家龙却放下荆州的一大摊难解的烦心事,北上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民营石油业的产业整合运动。龚意欲何为?
2004年以后,天发内部的资金链问题开始出现,其内在的资金危机已经充分暴露。他在这一时刻北上,目的之一也是为寻找解脱天发危机的办法。
2004年3月,龚家龙向全国工商联和发改委等部委提出组建石油业商会的设想,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9个月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正式成立,龚家龙担任首任会长。在商会成立之初,龚家龙曾设想过成立一个资本上百亿元的“石油产业基金”,准备在境外为民营油企找油。但在天发自身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商会内部对于天发是否有圈钱的嫌疑一直存在。同时,龚家龙在商会内部的管理模式等问题也引起了业界的质疑。龚家龙通过商会为天发解困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
随后在2005年6月,龚家龙又发起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城联合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龚家龙担任长联董事局主席。而其提出的长联目标仍是将长联建设成为大型跨国石油集团公司,为民企寻找海外油气资源,参与海外竞争。
但长联内部仍充满了纷争和异议。对龚家龙而言,长联还承担着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通过长联来转移天发的股权。天发虽然已深陷困境,但它是唯一拥有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燃料油进出口许可证以及国内矿产开发许可证四证齐全的国内民营油企,而这正是长联所缺乏的资源。
2006年12月21日,龚家龙案发。在当天荆州一宾馆内举行的天发石油上市十周年庆典仪式上,龚家龙被湖北省公安厅专案组人员带走,从此再未回到他工作20年的天发。
本版稿件据《中国经营报》
延伸阅读
民营企业家“性格缺陷”的缩影
“长袖善舞”的龚家龙有着精明的头脑和天才的想法,但在“术”上的成功掩饰不了在“道”上的失败。他走的路,其实在很多方面与其他民企并无二致:掏空上市公司、大规模做假账乃至以金钱开道,争取资源。从这一点来看,他的企业之道并没有超越一般的民企。
龚家龙风头太劲,关于他的争议很多。从天发集团产权归属的争论到他主导成立的石油商会、长联公司,从他风扫残云般大规模地兼并到他最后戏剧性地被捕。从2004年以后,关于他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他曾是显赫一时的企业家,也曾是媒体的宠儿。欣赏他的人,称之为“英雄”、“斗士”;反对他的人,说他是“阴谋制造者”。
天使与魔鬼,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真实的一面?外界的声音太喧嚣,有时让我们无从去判断。
与龚家龙相交10年的石油产业基金负责人崔新生在谈及龚家龙时有这样的言语:龚家龙的背后是整个民营企业家“性格缺陷”的缩影,应该引起民营企业家的反省。
暂且抛开龚家龙个案上的争议,崔新生的评价恳切而深刻。
多年前,市面上远没有如今这般热闹,龚家龙就以独到的眼光看准石油行业,大举投入,一举创建国内除中石油、中石化外唯一一个拥有所有石油牌照的民营企业。在全国的8万多家民营油企阵营,大多数都还是小规模的地方企业时,龚家龙就已经先走一步,拥有了上市企业天发石油。他创立“天润三峡资金”融资之举,依托“红帽子”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极致,借用政府资源壮大企业的能力都充分表明了龚家龙在企业经营智慧上成功的一面。及至后来他一手主导成立的石油商会、长联,虽然外界有众多的质疑之声,但不管他是否真有“一己之私”的想法,能在短短两年内打通各个层面,将散乱的民营石油企业聚合起来,搭建起这样高等级的业界平台,这已充分彰显了他的整合资源才能,而且在客观上使得民营石油企业界的诉求能更多地为政府高层和外界所知晓。
但经营的智慧、策略的高明最终并没有让龚家龙一路成功走到底。他的被捕,反映出其企业性格深层次的缺陷。
“长袖善舞”的龚家龙有着精明的头脑和天才的想法,但在“术”上的成功掩饰不了在“道”上的失败。他走的路,其实在很多方面与其他民企并无二致:掏空上市公司、大规模做假账乃至以金钱开道,争取资源。从这一点来看,他的企业之道并没有超越一般的民企。也正是这方面致命的缺陷,让龚家龙的“石油帝国”最终灰飞烟灭。
龚家龙曾与台湾的“经营之王”王永庆有过一面之缘。对于这个80岁的高龄老者,龚家龙有着深深的崇敬。他曾说希望能像王永庆一样干到80岁。但龚的结局,让这一切多了一丝讽刺的色彩。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也许,这不仅是龚家龙要反思的,也是更多怀着基业长青梦想的企业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