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央行对外宣布作出重要人事调整决定。马德伦、易纲升任副行长,原副行长吴晓灵女士由于到了退休年龄,不再继续任职。本次的人事调整已于去年12月23日下达,但央行一直推迟到1月3日才对外宣布。
选拔副行长的工作,央行于一个月之前已经展开,并破天荒地引入“公平海选”模式,理论上司局级以上的官员都有备选资格。
去年6月,由于原央行副行长项俊波调任农行行长,五位副行长暂缺一位。经过此次调整,重新组建了五人团队。除刚任命的两位副行长外,其余三位副行长分别为:苏宁、胡晓炼(同时兼任外汇局局长)、刘士余。
任命下达之后,2007年12月29日,易纲第一次以副行长身份,陪同央行行长周小川前往北京印钞厂慰问一线干部员工。两天后,12月31日,马德伦以副行长身份陪同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慰问了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干部职工。
这两次出场,高调宣布了二位的走马上任。但央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他们分管的业务领域还没有公布。
在行内人士看来,这次的调整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两位新副行长各有所长,或可取长补短。
马德伦:
经验丰富 熟知国情
央行内部人士说:“马行长从基层做起,深谙业务,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并熟知国情。”
马德伦的履历印证了这一点。他生于1949年11月,历任央行办公厅、条法司、政策研究室处长;1992年后任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主任等职;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后任央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5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此前,马德伦曾主管我国金币工作。
这些经历对其领导工作多有助益。不仅使其“抓问题能抓到点子上”,而且造就了他“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其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中,我们看到,他关注的视角从直接融资到金融市场发展,到货币政策,每一项都抓住主线,并且观点鲜明。他是发展直接融资的坚决支持者,又是金融市场加快发展的呼吁者,同时,他又在市场倍加质疑的时刻,明确抛出“货币政策不针对股市楼市”,为市场注入了稳定剂。
易纲:
“海归”学者 全球视野
与马德伦的“务实派”风格不同,易纲的身上多了许多学者风范,在媒体的眼里,他更像一名学者而非官员,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现年50岁的易纲是中国知名的学院派“海归”,海外媒体认为,易纲的晋升可能有助于增强中国央行决策的全球视野。
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他,是央行内部典型的“海归人物”。他生于1958年,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人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副主任;1997年以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进入央行,先后担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2004年7月就任行长助理。
在央行内部人士看来,易纲是一名空降兵,但他完成了从学者到官员的转变。熟悉他的人认为,易纲想问题颇具国际化视角,态度开明而具市场化思维。
2006年底,易纲兼任央行北京营业管理部主任。市场人士认为,这种锻炼使他于宏观经济研究和实务操作间架起了桥梁。
经过10年央行历练,易纲在官员和学者身份之间的转换已游刃有余。
本版稿件综合《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
选拔副行长的工作,央行于一个月之前已经展开,并破天荒地引入“公平海选”模式,理论上司局级以上的官员都有备选资格。
去年6月,由于原央行副行长项俊波调任农行行长,五位副行长暂缺一位。经过此次调整,重新组建了五人团队。除刚任命的两位副行长外,其余三位副行长分别为:苏宁、胡晓炼(同时兼任外汇局局长)、刘士余。
任命下达之后,2007年12月29日,易纲第一次以副行长身份,陪同央行行长周小川前往北京印钞厂慰问一线干部员工。两天后,12月31日,马德伦以副行长身份陪同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慰问了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干部职工。
这两次出场,高调宣布了二位的走马上任。但央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他们分管的业务领域还没有公布。
在行内人士看来,这次的调整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两位新副行长各有所长,或可取长补短。
马德伦:
经验丰富 熟知国情
央行内部人士说:“马行长从基层做起,深谙业务,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并熟知国情。”
马德伦的履历印证了这一点。他生于1949年11月,历任央行办公厅、条法司、政策研究室处长;1992年后任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主任等职;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后任央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5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此前,马德伦曾主管我国金币工作。
这些经历对其领导工作多有助益。不仅使其“抓问题能抓到点子上”,而且造就了他“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其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中,我们看到,他关注的视角从直接融资到金融市场发展,到货币政策,每一项都抓住主线,并且观点鲜明。他是发展直接融资的坚决支持者,又是金融市场加快发展的呼吁者,同时,他又在市场倍加质疑的时刻,明确抛出“货币政策不针对股市楼市”,为市场注入了稳定剂。
易纲:
“海归”学者 全球视野
与马德伦的“务实派”风格不同,易纲的身上多了许多学者风范,在媒体的眼里,他更像一名学者而非官员,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现年50岁的易纲是中国知名的学院派“海归”,海外媒体认为,易纲的晋升可能有助于增强中国央行决策的全球视野。
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他,是央行内部典型的“海归人物”。他生于1958年,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人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副主任;1997年以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进入央行,先后担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2004年7月就任行长助理。
在央行内部人士看来,易纲是一名空降兵,但他完成了从学者到官员的转变。熟悉他的人认为,易纲想问题颇具国际化视角,态度开明而具市场化思维。
2006年底,易纲兼任央行北京营业管理部主任。市场人士认为,这种锻炼使他于宏观经济研究和实务操作间架起了桥梁。
经过10年央行历练,易纲在官员和学者身份之间的转换已游刃有余。
本版稿件综合《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