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解决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随意性大、少数人说了算、“以票取人”等问题,邯郸市委出台了《关于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试行“带责推荐+实绩遴选”民主推荐机制的意见》,此机制的核心是强化推荐责任,给“伯乐”施加压力;增多推荐名额,遏制拉票歪风;以实绩作为标尺,严格进行遴选。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把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紧密结合,保证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推荐出来。
新闻源起
为了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随意性大、少数人说了算、拉票现象和“以票取人”等问题,2007年5月,河北省邯郸市委出台了《关于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试行“带责推荐+实绩遴选”民主推荐机制的意见》,并在当年的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考察中试行。
“这张推荐票的分量很重啊,填写起来慎之又慎,更何况我推荐的干部也不一定能最终入选。”邯郸市丛台区委书记贾宝仓说起去年5月21日下午的情景,仍然感慨。当时,区委常委会按照《关于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试行“带责推荐+实绩遴选”民主推荐机制的意见》规定的程序,对从广泛推荐中入围的前12名干部进行常委会推荐。常委们的桌子之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每张桌子上放着印有常委本人名字的推荐票,人人表情凝重。
对推行大半年的《意见》,邯郸市委书记孙瑞彬说:“这种机制的核心是署名推荐,强化推荐责任,增多推荐名额,以实绩作为尺度,严格进行遴选。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把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紧密结合,保证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推荐出来。”
归根到底,民主推荐新机制是否成功,最终是看选任了什么人、选任的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是否叫得响、立得住。这种刚起步的新机制虽有待完善,但其效果令人欣慰:拉票和简单的“以票取人”现象得到了明显抑制;干部的进退流转不能寄希望于托门子、找路子;“想干事儿、会干事儿、争干成事儿”的氛围更加浓厚,有效地把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 ——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贾永信
带责推荐要写理由
是给“伯乐”施加压力
■“带责推荐”就是给推荐者一种压力:署名推荐代表着你的党性、眼光、水平,你必须公正推荐!如果你推荐的人最终都入不了围,那意味着什么?
推荐谁和不推荐谁,当然是推荐者的民主权利。但邯郸市发现,过去因为民主推荐干部不要求署名,一些人填票随意性大,出于公心与否,很难受到制约,人情票、关系票大有可乘之机。
而“带责推荐”,就是署名推荐并写明推荐理由。
“如果民主推荐时拉票的人能够得逞,不仅会挫伤埋头干事人的积极性,而且可能助长一种可怕的倾向。那就是为了拉票,将工作的重心从搞工作转移到搞关系上,导致事事回避矛盾,好人主义、团伙主义盛行。”邯郸市委组织部这样介绍出台“带责推荐”的初衷。
“带责推荐”就是给推荐者一种压力:署名推荐代表着你的党性、眼光、水平,你必须公正推荐!如果你推荐的人最终都入不了围,那意味着什么?
而在民主推荐上,有一种普遍的认识:无记名投票,能更大程度地发扬民主,防止少数人决定干部的选拔使用。署名推荐是否会妨碍民主和公正?是否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
参与起草《意见》的邯郸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处长王金晓说,《条例》并没对大会推荐的署名与否进行规定,推荐不是选举,《意见》并不违反《条例》。
扩大推荐名额
遏制拉票歪风
■如果只推荐一个人,某个符合推荐条件的干部向10个人拉票成功,那么其他没有拉票的实绩突出者就要比他少10票;若推荐12个人,即使该人得到这10票,其他人也不一定少这10票。此举就是为了遏制拉票的不正之风。
邯郸市认为,面对有限的推荐名额,如果有人拉票,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很可能会影响没有搞拉票的干部的票数。有人就会觉得:拉票的人未必占便宜,不拉票的人肯定吃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邯郸市在《意见》中作了这样的制度设计:县按1∶4的比例、市直单位按1∶3的比例推荐,大大增加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名额。
复兴区常务副区长刘运岭分析说:“如果只推荐一个人,某个符合推荐条件的干部向10个人拉票成功,那么其他没有拉票的实绩突出者就要比他少10票;而如果推荐12个人,即使该人得到这10票,其他人也不一定少这10票。此举就是为了遏制拉票的不正之风,增加真正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的入围几率。这样,推荐结果更能趋向于公平、公正,有利于实绩真正突出的干部进入选任视野。”
增多推荐名额,毫无疑问也赋予了县委常委会更大的选择空间。
按照邯郸的民主推荐程序,每县的12名初步入围者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一次述职,县委常委在此基础上再推荐出3名考察对象。市委在对县委常委会推出的3名人选综合分析后,将推荐结果反馈给县委;县委按程序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建议名单。
细化推荐指标
凸现“拉套胜过拉票”
■过去如果想多得票,必须多喝酒、少抬杠、别得罪人,现在这个制度给了那些工作有激情、敢抓敢管、踏实干活的干部更大的动力,让他们觉得“拉套胜过拉票”。
如何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等原则落到实处?邯郸市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强化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十不能”、“十优先”,从反、正两个方面,给出了衡量干部作风、实绩的具体标尺。
谈起“近三年被本县、市直单位连续评为实绩突出单位(集体)或经济发展、基层党建、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先进单位的主要、主管领导干部优先考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特别是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等条款,许多干部谈到,这与以往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等规定,无疑更容易把握,更明晰具体。
曲周县政协副主席、曲周镇党委书记张敬超说:“过去如果想多得票,必须多喝酒、少抬杠、别得罪人,现在这个制度给了那些工作有激情、敢抓敢管、踏实干活的干部更大的动力,让他们觉得‘拉套胜过拉票’。”
据邯郸市委组织部统计,从去年全市列入考察对象的人员看,在基层和艰苦环境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占有较大比例。19个县委掌握的优秀干部全部进入3人考察对象名单。各县民主推荐的12名初步入围者中,都有适当比例的女干部、非中共干部和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与《条例》规定的干部使用原则十分吻合。
据《人民日报》
新闻源起
为了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随意性大、少数人说了算、拉票现象和“以票取人”等问题,2007年5月,河北省邯郸市委出台了《关于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试行“带责推荐+实绩遴选”民主推荐机制的意见》,并在当年的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考察中试行。
“这张推荐票的分量很重啊,填写起来慎之又慎,更何况我推荐的干部也不一定能最终入选。”邯郸市丛台区委书记贾宝仓说起去年5月21日下午的情景,仍然感慨。当时,区委常委会按照《关于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试行“带责推荐+实绩遴选”民主推荐机制的意见》规定的程序,对从广泛推荐中入围的前12名干部进行常委会推荐。常委们的桌子之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每张桌子上放着印有常委本人名字的推荐票,人人表情凝重。
对推行大半年的《意见》,邯郸市委书记孙瑞彬说:“这种机制的核心是署名推荐,强化推荐责任,增多推荐名额,以实绩作为尺度,严格进行遴选。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把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紧密结合,保证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推荐出来。”
归根到底,民主推荐新机制是否成功,最终是看选任了什么人、选任的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是否叫得响、立得住。这种刚起步的新机制虽有待完善,但其效果令人欣慰:拉票和简单的“以票取人”现象得到了明显抑制;干部的进退流转不能寄希望于托门子、找路子;“想干事儿、会干事儿、争干成事儿”的氛围更加浓厚,有效地把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 ——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贾永信
带责推荐要写理由
是给“伯乐”施加压力
■“带责推荐”就是给推荐者一种压力:署名推荐代表着你的党性、眼光、水平,你必须公正推荐!如果你推荐的人最终都入不了围,那意味着什么?
推荐谁和不推荐谁,当然是推荐者的民主权利。但邯郸市发现,过去因为民主推荐干部不要求署名,一些人填票随意性大,出于公心与否,很难受到制约,人情票、关系票大有可乘之机。
而“带责推荐”,就是署名推荐并写明推荐理由。
“如果民主推荐时拉票的人能够得逞,不仅会挫伤埋头干事人的积极性,而且可能助长一种可怕的倾向。那就是为了拉票,将工作的重心从搞工作转移到搞关系上,导致事事回避矛盾,好人主义、团伙主义盛行。”邯郸市委组织部这样介绍出台“带责推荐”的初衷。
“带责推荐”就是给推荐者一种压力:署名推荐代表着你的党性、眼光、水平,你必须公正推荐!如果你推荐的人最终都入不了围,那意味着什么?
而在民主推荐上,有一种普遍的认识:无记名投票,能更大程度地发扬民主,防止少数人决定干部的选拔使用。署名推荐是否会妨碍民主和公正?是否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
参与起草《意见》的邯郸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处长王金晓说,《条例》并没对大会推荐的署名与否进行规定,推荐不是选举,《意见》并不违反《条例》。
扩大推荐名额
遏制拉票歪风
■如果只推荐一个人,某个符合推荐条件的干部向10个人拉票成功,那么其他没有拉票的实绩突出者就要比他少10票;若推荐12个人,即使该人得到这10票,其他人也不一定少这10票。此举就是为了遏制拉票的不正之风。
邯郸市认为,面对有限的推荐名额,如果有人拉票,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很可能会影响没有搞拉票的干部的票数。有人就会觉得:拉票的人未必占便宜,不拉票的人肯定吃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邯郸市在《意见》中作了这样的制度设计:县按1∶4的比例、市直单位按1∶3的比例推荐,大大增加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名额。
复兴区常务副区长刘运岭分析说:“如果只推荐一个人,某个符合推荐条件的干部向10个人拉票成功,那么其他没有拉票的实绩突出者就要比他少10票;而如果推荐12个人,即使该人得到这10票,其他人也不一定少这10票。此举就是为了遏制拉票的不正之风,增加真正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的入围几率。这样,推荐结果更能趋向于公平、公正,有利于实绩真正突出的干部进入选任视野。”
增多推荐名额,毫无疑问也赋予了县委常委会更大的选择空间。
按照邯郸的民主推荐程序,每县的12名初步入围者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一次述职,县委常委在此基础上再推荐出3名考察对象。市委在对县委常委会推出的3名人选综合分析后,将推荐结果反馈给县委;县委按程序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建议名单。
细化推荐指标
凸现“拉套胜过拉票”
■过去如果想多得票,必须多喝酒、少抬杠、别得罪人,现在这个制度给了那些工作有激情、敢抓敢管、踏实干活的干部更大的动力,让他们觉得“拉套胜过拉票”。
如何将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等原则落到实处?邯郸市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强化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十不能”、“十优先”,从反、正两个方面,给出了衡量干部作风、实绩的具体标尺。
谈起“近三年被本县、市直单位连续评为实绩突出单位(集体)或经济发展、基层党建、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先进单位的主要、主管领导干部优先考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特别是在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等条款,许多干部谈到,这与以往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等规定,无疑更容易把握,更明晰具体。
曲周县政协副主席、曲周镇党委书记张敬超说:“过去如果想多得票,必须多喝酒、少抬杠、别得罪人,现在这个制度给了那些工作有激情、敢抓敢管、踏实干活的干部更大的动力,让他们觉得‘拉套胜过拉票’。”
据邯郸市委组织部统计,从去年全市列入考察对象的人员看,在基层和艰苦环境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占有较大比例。19个县委掌握的优秀干部全部进入3人考察对象名单。各县民主推荐的12名初步入围者中,都有适当比例的女干部、非中共干部和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与《条例》规定的干部使用原则十分吻合。
据《人民日报》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