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员竞职,在电视上公开PK,让公众了解候选人,公开透明,似乎很公正。但在南京市的电视直播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候选人的自说自话,评委提问的彬彬有礼,甚至是现场的一度冷场。事实上,16名候选人在电视PK后,还要经过二次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三轮考验”。电视直播官员竞职是舶来品,但如果只得其形,公众看了也白看,那么,直播就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不看也罢。
27日上午,南京市公推公选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人选进入演讲答辩阶段,16名参与4个局长职位竞争的候选人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激烈演讲辩论,南京当地的电视台、电台和多家网站对演讲答辩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四进三PK”
根据打分结果,每组的4位候选人中都将有1位出局。因此,这场答辩会被在场记者戏称为“四进三PK”。
此次参加答辩会的局长候选人共16名,每4人一组,分别竞争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演讲答辩会是南京市公推公选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重要环节。据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安宁介绍,每个岗位4名候选人中测评排名前3名的将提交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分别进行差额票决,最终每个岗位产生1名候选人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任命。
参加演讲答辩会的16名候选人,均为在前期民主推荐中得票靠前的人选。这16名人选中有女干部3人,党外干部1人,平均年龄47.7岁,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40岁。
答辩会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根据抽签顺序,候选人依次上场。每位候选人有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包括个人演讲5分钟,回答现场参会代表的提问5分钟。
演讲答辩会现场设置了测评环节,共有240名既当考官又当评委的各界人士聆听演讲答辩并负责测评。南京市公证处也派人现场监督。
据透露,27日晚,根据打分结果,每组的4位候选人中都将有1位出局。因此,这场答辩会被在场记者戏称为“四进三PK”。
现场嗅不到火药味
候选人的演讲和答问均是自说自话,不会针对其竞争对手,与会者的问题也都彬彬有礼,少有尖锐的提问。
但这是一场特殊的PK。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奇在答辩会前的致词时就表示,“今天没有失败者,今天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在历时3个多小时的所谓PK中,与会者嗅不到丝毫的火药味,候选人的演讲主要讲自己的优势和施政打算,而与会者的问题也都彬彬有礼,少有尖锐的提问。
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斌在演讲中说:“今天我站在这里PK药监局局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他是16名候选人中唯一使用PK一词的。
综观全场,候选人的演讲和答问均是自说自话,不会针对其竞争对手。“甘当绿叶,服从组织安排”,候选人多次如此表态。离场之后,候选人之间仍然热情地打着招呼:“讲得不错啊!”“哈哈,重在参与。”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们也尽量避免评价对手。
“稳重有余,激情不足。”一位南京网友如此评论。
提问环节
一度冷场
第一位候选人演讲结束后,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却遭遇了冷场,主持人不得不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题目发问。
42岁的刁仁昌是第一位上场的候选人。他的原职位是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这次竞争局长一职。
在5分钟的演讲中,刁仁昌提出了“下大力气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职工收入”等四项承诺。刁仁昌的演讲显然经过精心准备,全程未用讲稿,时间拿捏得也恰到好处。
但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刁仁昌却遭遇了冷场。当答辩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教授宣布参会代表可以提问时,现场却是一阵沉默。
幸好组织方对此早有准备。主持人沈健教授拿出已预备好的题目,向刁仁昌发问:“2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8.7%,老百姓特别是退休人员普遍都感觉到养老金不适应物价的上涨,……你觉得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候选人刁仁昌回答完这个问题后,还有一次向他提问的机会,但此时仍然没有代表提问。沈健教授再次提问,这次的问题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
刁仁昌结束答辩刚走出会场,就被早已在此等候的记者团团围住。
“没人向你提问,是否觉得尴尬?”一位记者问。刁仁昌笑着回答:“也不觉得尴尬,因为刚开头,不仅我紧张,可能下面的观众还没有准备好,到后面大家会更踊跃地提问。”
据了解,16名候选人在电视PK后,还要经过二次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三轮考验”。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电视直播官员竞职是舶来品,但如果只得其形,公众看了也白看,那么,直播就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不看也罢。
(实习生张月、马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27日上午,南京市公推公选新一届政府组成人员人选进入演讲答辩阶段,16名参与4个局长职位竞争的候选人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激烈演讲辩论,南京当地的电视台、电台和多家网站对演讲答辩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四进三PK”
根据打分结果,每组的4位候选人中都将有1位出局。因此,这场答辩会被在场记者戏称为“四进三PK”。
此次参加答辩会的局长候选人共16名,每4人一组,分别竞争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演讲答辩会是南京市公推公选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重要环节。据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安宁介绍,每个岗位4名候选人中测评排名前3名的将提交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分别进行差额票决,最终每个岗位产生1名候选人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任命。
参加演讲答辩会的16名候选人,均为在前期民主推荐中得票靠前的人选。这16名人选中有女干部3人,党外干部1人,平均年龄47.7岁,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40岁。
答辩会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根据抽签顺序,候选人依次上场。每位候选人有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包括个人演讲5分钟,回答现场参会代表的提问5分钟。
演讲答辩会现场设置了测评环节,共有240名既当考官又当评委的各界人士聆听演讲答辩并负责测评。南京市公证处也派人现场监督。
据透露,27日晚,根据打分结果,每组的4位候选人中都将有1位出局。因此,这场答辩会被在场记者戏称为“四进三PK”。
现场嗅不到火药味
候选人的演讲和答问均是自说自话,不会针对其竞争对手,与会者的问题也都彬彬有礼,少有尖锐的提问。
但这是一场特殊的PK。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奇在答辩会前的致词时就表示,“今天没有失败者,今天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在历时3个多小时的所谓PK中,与会者嗅不到丝毫的火药味,候选人的演讲主要讲自己的优势和施政打算,而与会者的问题也都彬彬有礼,少有尖锐的提问。
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斌在演讲中说:“今天我站在这里PK药监局局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他是16名候选人中唯一使用PK一词的。
综观全场,候选人的演讲和答问均是自说自话,不会针对其竞争对手。“甘当绿叶,服从组织安排”,候选人多次如此表态。离场之后,候选人之间仍然热情地打着招呼:“讲得不错啊!”“哈哈,重在参与。”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们也尽量避免评价对手。
“稳重有余,激情不足。”一位南京网友如此评论。
提问环节
一度冷场
第一位候选人演讲结束后,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却遭遇了冷场,主持人不得不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题目发问。
42岁的刁仁昌是第一位上场的候选人。他的原职位是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这次竞争局长一职。
在5分钟的演讲中,刁仁昌提出了“下大力气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职工收入”等四项承诺。刁仁昌的演讲显然经过精心准备,全程未用讲稿,时间拿捏得也恰到好处。
但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刁仁昌却遭遇了冷场。当答辩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教授宣布参会代表可以提问时,现场却是一阵沉默。
幸好组织方对此早有准备。主持人沈健教授拿出已预备好的题目,向刁仁昌发问:“2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8.7%,老百姓特别是退休人员普遍都感觉到养老金不适应物价的上涨,……你觉得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候选人刁仁昌回答完这个问题后,还有一次向他提问的机会,但此时仍然没有代表提问。沈健教授再次提问,这次的问题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
刁仁昌结束答辩刚走出会场,就被早已在此等候的记者团团围住。
“没人向你提问,是否觉得尴尬?”一位记者问。刁仁昌笑着回答:“也不觉得尴尬,因为刚开头,不仅我紧张,可能下面的观众还没有准备好,到后面大家会更踊跃地提问。”
据了解,16名候选人在电视PK后,还要经过二次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三轮考验”。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电视直播官员竞职是舶来品,但如果只得其形,公众看了也白看,那么,直播就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不看也罢。
(实习生张月、马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