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一”假期从去年的7天缩水成今年的3天,时间短了,人们出行的距离也短了。 导游王海月说:“今年心里不再忐忑。”“资深游客”蒋咏梅说:“大黄金周玩得才痛快。”上班族赵先生说:“小长假让人心理不放松。”大学生桑郡霞说:“时间短得回不了家了。”而旅行社老总张晓国却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状态。” 美学家说:“距离产生美。”不知道“五一”假期调整这种时间、空间距离的变化,能给难得休息的人们带来多少关于美的心理和视觉的变化。 5月1日,在济南市区通往南部山区的103省道二仙大桥上,车辆在慢慢行驶。当日,是“五一”小黄金周的第一天,去南部山区各景点度假游玩的市民纷纷驾车出游,不仅这段103省道车满为患,同时,车辆还占满了各景点的停车场。本报记者王鸿光摄 上班族:小长假让人心理难放松 从假期的实际作用上,对我这种工作地点离家很远的人来说,是大打折扣了 讲述人:赵先生 (济南某事业单位) □本报记者黄鸣记录整理 我是吉林四平人,在天津上的大学,2007年毕业之后,来到济南工作。 长假变成小长假,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指望利用长假探亲的外地人,对于“五一”黄金周取消、改成3天假期的做法,我是不认同的。 上一个黄金周是2007年的国庆节。对于工作之后的首个长假,我很早就开始准备,提前多天就有了自己的出行计划,并约好了一些同学回学校聚会。 10月1日,我乘火车到达天津,在学校见到了久违的同学、朋友。久别重逢,我们玩到深夜。 第二天我买了火车票回东北老家。回到老家之后,虽然已经用了近三天的假期,但是还有时间可以在家享受生活,上网、逛街、陪父母、见朋友……总体上时间很充裕。 今年“五一”假期只有三天时间,对于一些工作地与家之间距离较远的人来说,假期的意义基本消失了。因为在路上就要消耗相当一部分时间,总体上十分紧张,所以这个“五一”假期之前,我也没做什么计划安排,相反却更确定这个假期没办法出去了,因为工作任务比较重,也没有心情去旅游,所以干脆留在单位加班工作。 这几天过得和平时工作日没什么区别,打电话告诉父母今年回不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三天时间太短了,来回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会很多,他们也表示理解。 长假变成小长假,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放松方式。作为在外地的上班族,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一年之中就靠这么几个稍长一点的假期与家人共享时光、与朋友叙旧。现在节假日调整之后,从数量上看,假期稍微多了那么一点,但是从假期的实际作用上,对我这种工作地点离家很远的人来说,是大打折扣了。 通过去年“十一”的七天假和现在“五一”三天假的对比,我感受最真切的就是时间长短对人心理的影响。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即使假期未到,人的心情也可以得到放松,但是改成三天以后,心里自然而然地起了变化,觉得三天时间就等于一个周末。想借助假期放松心情的情绪也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和平时差不多的紧张工作。 旅行社老总: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 影响首先表现在居民的出游频率上,旅游将日趋“常态化” □本报记者乔显佳 “好久没有像今年这样从容地应对‘五一’了。”5月1日,记者拨通济南国信旅行社电话,总经理张晓国第一句话透露了些许欣喜和振奋。今年“五一”第一天,国信轻松地完成了组发团的计划,而去年同期,他却为送走500名东北三省的火车团队客人到处求票,焦头烂额。 今年“五一”,受假期缩短影响,国信旅行社地接团比2007年锐减,只有200多人,尚不到去年地接总数的三成。同样,发出的长线游客也大幅减少,“走长线的团队游客一个也没有,只有少量的散客。”但是,同期异常火爆的短线旅游令张晓国等人感到欣喜,仅4月30日一天,报名近郊游、省内短线游的人数超过千人。而且,尽管“黄金周”被取消了,旅游旺季却在明显地向两头延伸,今年3月中旬便已出现出游浪潮,预计“五一”后这样的浪潮将持续不断。 “不用说,假日制度的调整已经对人们的旅游方式乃至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晓国分析说,影响首先表现在居民的出游频率上,旅游将日趋“常态化”。与此同时,游客的心态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得更加成熟。比如说,以往,人们更看重“我曾去过那里”。而如今,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一地深度游”、休闲游、度假游。旅游者开始更讲究质量,讲究身心的全面放松。 伴随人们出游的常态化,市场对旅游服务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那些一年仅抓“五一”、“十一”黄金周,通过“撞大运”、“投机式”经营维持的旅行机构,显然不能够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生存下去。而注重信誉、有着长远眼光的旅行机构则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这种状态正是我们想要的。”张晓国说。 “资深游客”:大长假玩得才痛快 对日常工作忙碌、压力大的她来说,一次旅游便是一次“充电”的过程 □本报记者乔显佳 5月2日,记者在济南旅游集散中心,遇到正准备租赁一辆房车前往临沂蒙山、沂山等景区旅游的蒋咏梅等7人。相比普通游人,他们因为每逢黄金周时都要组织出游,且旅行经验十分丰富,堪称“资深游客”。 蒋咏梅说自己在济南做医疗设备的销售工作,属于收入不错的中产阶层。她也是这次7人旅游团队的“主心骨”。这7人中,既有她的老公、妹妹,也有从天津赶来的朋友“外援”。在这些“资深游客”的装备中,有帐篷、睡袋、背包,甚至还有漂流船。总共算下来花费在三四千元左右。 他们旅游的心态也大不同,相对一般游客的“低调”,蒋女士一行尤其开朗轻松,不仅争抢着向记者讲述“旅游经”,还在记者的相机前摆开姿势“抢镜头”。他们那副“咋咋呼呼”的气势感染了周围不少人。 据了解,蒋咏梅等人的“旅游瘾”似乎是伴随黄金周休假制度一起而来的。近年来的“五一”、“十一”,他们陆续去过省内的青岛、烟台,省外的江苏等地。 此次“五一”仅放假3天,时间限制住他们的脚步,他们便决定租辆房车去旅行。 “相比3天的‘小黄金周’,我还是喜欢‘大黄金周’,毕竟那样玩得才痛快。”外表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的蒋咏梅表示,对日常工作忙碌、压力大的她来说,一次旅游便是一次“充电”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劳,身心疲惫了,到大自然中放松一下,和家人朋友团聚几天,就感觉身上被“充上了电”。 蒋女士一行准备出发。 乔显佳摄 |
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