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谁偷了中国经济核心数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 (资料片)
  

A股的晴雨表作用,在刚刚过去的这周似乎表现得特别明显,有关国计民生的上半年CPI及GDP等核心经济数据,也成了全民关注的信息。然而,就是这样重要的本该享有高度机密等级的数据,似乎总是能被某种神秘力量“未卜先知”,提前发布出来。而多数中小投资者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到底是谁“偷”了中国经济核心数据?
   震惊宏观经济数据与传闻丝毫不差
   本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都是在这一天首次公布。
   然而,本月8日,路透社在其中文网站刊登文章,以“两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称,我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本月15日,路透社再次以“三位官方消息人士”为消息源,称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而这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丝毫不差。
   “连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都一样,这预测也太精确了!”有10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余先生表示,他就在外电上看到了预测,“但确实没想到预测那么准,要能知道数据提前逃离,当能避免不少损失。”
   记者就此事向路透社北京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说对外事务由路透社伦敦总部统一负责。记者又联系了路透社伦敦总部,路透社新闻发言人苏菲·布兰德尔女士很快发来了路透社对此事的声明:“路透社和其他新闻机构每天都在全世界内寻找和报道那些市场中潜在传播的信息。其中包括中国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在正式发布前就已经传开了。”
   后果预知数据有利机构避险
   虽然我们尚不能对此事下一定论,但是可以看看,如果某些机构真的提前预知了官方数据,是否会为其带去操控市场的契机?
   为此,记者连线业界相关分析人士,他们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预知官方数据,会有利于投资机构提前采取市场行为、规避风险或是谋取利益。但是目前我国经济走势比较清晰,投资机构可以自行预测未来重要指标的涨落区间。因此,即使预知官方数据,尤其是这种较长时段的宏观数据,并不会占到大便宜。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李锋也向记者表示,在官方数据出台之前,“几乎所有机构都将6月份CPI锁定在了7.1%到7.4%的区间,不会高于7.5%,这是分析界的共识。”
   而对于外汇市场来说,知道消息也可以提前做多。“如果能够预先获知内部信息,对于外汇市场来说,必然可以争取时间,提前做多。”美通国际金融集团外汇分析师陈杲向记者表示。如果数据正式公布后,此前的“小道消息”被印证,那么外汇市场上,投机机构就可以在一个更加合适的仓位获得盈利。
   不过,对于一些同CPI关联异常紧密的金融产品而言,对短期CPI的预知就相当重要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向记者表示,曾经的国债期货就属于此类金融产品。“前些年在发行国债期货时期,所有的银行相关部门都在天天计算CPI,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精确预测,能够提前采取市场行动。”
   由于国债期货的价格由国家给予商业银行的保值贴补率决定,而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又取决于我国的月度CPI数据。因此,可以说每个月的CPI直接决定了国债期货的价格走势。
   “如果能够预知下个月的CPI将要上涨,就可以提前买入国债期货,套利成功。”郭田勇指出。不过,他同样表示,这样通过预知官方数据从而实现套利的行为,更适用于短期数据,如果是半年或一年的长期数据,则可能效用不大。
   回应统计局:不可能泄密
   就上述疑惑,记者致电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其秘书称姚景源目前不在京无法接受采访,并认为统计局内部人士泄露数据“不可能”,具体情况,建议记者联系国家统计局新闻处。记者旋即联系统计局新闻处,新闻处多位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此事,但对于记者发去的采访提纲,目前尚不能回应。
   在路透社本月8日发布CPI为7.1%的报道的当天,记者曾致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询问该消息是否为统计局内部人士泄露,李晓超立刻表示“不可能”,并强调统计局数据绝对不可能提前泄露,一切数据要到本月17日才对外公布。
   (据每日经济新闻)

123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