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金义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证实,目前陈金义欠下浙江多家企业和个人债务总计达8000多万元,其旗下多处资产已被查封或变卖。
陈金义“失踪”
陈金义此次进入公众视野,是被传“遁入空门”——“我们去年就在找他,但将近一年始终没有音信,有消息说他已去四川出家做了和尚。”7月28日,杭州市中院人士对记者表示。
《杭州日报》7月26日报道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陈金义便与外界断了联系。去年9月,由于找不到陈金义本人,杭州市中院的执行法官还前往陈金义建在海盐的乳化油制造基地了解,当时该基地还在正常运作,但在去年年底,该基地已完全停止运作,连厂房也被司法机关查封,面临清算。
记者从杭州一咨询公司了解到,曾一度看好陈金义的该公司也早已中止了和金义集团的合作协议。两年前,金义集团与该公司签署了长达3年的合作协议,由后者负责乳化油项目招商引资的策划及生产基地规划,并帮助陈金义进行“企业家个人形象包装、策划”,但现在已经全部中止。
目前,陈金义名下的唯一房产位于杭州树园小区,该小区建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记者造访该地时注意到,陈金义的房子已经大门紧锁,门上也贴上了固定电话欠费通知。邻居表示,该房子面积大概为60多平方米,已多日无人居住。
此前多次表态支持陈金义的浙江省经贸委,其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有半年之久没有联系到陈金义,也不知其去向。
事发“欠债门”
杭州市中院的一则公告是陈金义被公众发现“失踪”的导火索——7月25日,杭州市中院在《杭州日报》上公布了一则敦促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公告,23个单位和个人“榜上有名”,其中浙江金义集团法定代表人陈金义因共欠款4500余万元而位列其中。
杭州市中院还证实,目前陈金义一共有5个案子在执行中,包括3家银行和1个个人及一家建设公司,总标的达到8000多万元。
这已经不是陈金义第一次深陷“欠债门”了,2006年7月26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20个被执行人名单和个人照片,陈金义因3个“买卖合同”欠款位列其中,但当时其仅欠款67万余元。
2006年7月28日,在杭州市中院的集中执行中,金义集团又被爆累计欠3家银行执行款项达到3600多万元。
杭州市中院人士透露,目前陈金义名下可执行的资产已经不多,金义集团旗下的房产已几乎全被执行,但也仅仅偿还了1500万元左右的债务,而金义集团现在的办公地已经大门紧锁。
知情人士称,陈金义的失踪,“很可能与这些欠款有关”。
“水变油”往事
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陈金义的落泊与他在“水变油”项目上的巨大投入有关。
2003年,陈金义决定主业转型,停止已成气候的饮料业投资,主攻被称为“水变油”的重油乳化。2005年,因投资“水变油”项目的技术创新,陈金义被列为当年的“浙江年度经济人物”。
但在随后的2006年7月,陈金义突然被爆欠债3000多万元,公司似乎陷入绝境。当时,陈金义解释他暂时无法还债的理由时称,公司正进行的“乳化油”科研项目需要资金投入,“近年长时间高投入、几无产出的状况,使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
但这一次“曝光”,后来却被陈金义称为“因祸得福”。当时,不仅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出手相助,甚至一度有相关方表示要投资陈金义的“水变油”项目。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甚至也在当年的8月2日向浙江省经贸委提交了“关于浙江金义集团有关情况的报告”,呼吁官方给予支持。当年的10月上旬,浙江省经贸委将金义乳化油列入2006年省级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要求其在2007年底前完成开发。
作为试制试产计划的一部分,随后,受浙江省经贸委委托,杭州市经委主持召开省级新产品鉴定会,对金义乳化油进行鉴定,认为金义乳化油“可以指导生产,可以替代市售0号柴油”。
陈金义本人对自己的“水变油”市场前景大为看好。在2006年11月的采访中,他认为,在当时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金义油”(即其“水变油”产品)已比市场上同类效能的柴油价格低10%左右,一旦规模化经营,其利润空间将更为可观,同时对缓解市场油品供应紧张状况也有所帮助。
然而最终依然不是好消息。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由于陈金义在海盐的“水变油”基地被查封,其生产已经停止,在没有持续供货的情况下,曾经使用乳化油的杭州联合肉类集团中止了与他的合作。而“水变油”技术由于暂未得到更权威部门的认证,前景依然不明。
(据《第一财经日报》)
出家或是谣传
28日,记者向四川省佛教协会咨询,一工作人员介绍,省佛教协会登记在册的是受戒的僧人;只是剃度的,则没有相关登记资料。该人士表示,四川省最近的一次受戒仪式是在4月12日-5月12日举行的,其间有200多名剃度的僧人受戒,在其印象中,似乎没有叫陈金义的人。
记者随后联系了一些寺院,相关人士均表示,没有陈金义出家的相关信息,而且,“出家人的真实姓名我们一般都不太清楚。”
(据《每日经济新闻》)
从富翁到负债
陈金义早年靠蜂蜜加工生意起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陈金义收购了上海黄浦区6家国有零售商店,开始经营食品、饮料生意,后来又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000年,陈金义以8000万美元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35位。
2003年,陈金义转战生物炼油等新能源开发行业,曾被誉为中国“油神”。但陈金义投资的“水变油”乳化燃油研发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收益,反而让他欠下巨债。 (宗禾)
栾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