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关东》

《亮剑》

《金婚》
《亮剑》中,李云龙和另外一个领导为女孩争风吃醋,拿掉;民主人士说了一些对共产党不满的话,拿掉。 《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要修改的地方太多,片方很为难。最后,此剧错过了中央台,只能到地方台播出,结果在地方台一炮走红。
电视剧要想在央视播出,就必须接受中央台总编室15人审片组的审查,从他们手中“灭掉”和修改了无数电视剧,但他们也承认:中国电视剧审查一年比一年放宽了。
15人的审片组
2008年7月6日,中央电视台办公大楼内一个房间,昏暗的灯光,四个工作人员专注地盯着一个大屏幕。
这是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组第四组在做电视剧审查。
“我们每天要看十几集,最多的时候一天看16集,每周看两三天,大约每个月看四部电视剧。”审片组专家冯万友说。
三年前冯万友从中央电视台总编室退休,后接受中央电视台返聘,回来从事审片工作。
一部电视剧推荐到中央电视台,首先要经过影视部责任编辑和主任初步筛选,然后再到总编室的审片组进行细致审查。包括冯万友在内,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的审片组共有15人,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分别审看不同的片子。
《激情燃烧的岁月》只能在地方台播
采访话题从一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个有缺点的作品,写老干部(战争结束后)感觉不适应的地方太多了,看不惯新东西,主动发挥晚年作用的方面太少,不够昂扬。可能有些老干部看了会不高兴。”当年负责该剧审查的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审片组的陆善嘉说。
审片组对《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意见是修改,但因为要修改的地方太多,片方很为难。最后,此剧错过了中央电视台,只能到地方台播出,结果在地方台一炮走红。为此,中央电视台的一些人深感遗憾。但也有一些老同志坚持认为此剧缺点很大。
《亮剑》连改三次
数年后,对2005年热播的连续剧《亮剑》 的审片意见,在中央电视台内部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的责任编辑觉得好,我觉得要改,他们说可以改,改十分之一,我说要改十分之三。反复地拉锯战。”陆善嘉也是此片审查的负责人。
陆善嘉对记者提起自己审查时对片中粗话较多的意见:“骂帝国主义还允许,但片子里从彭德怀、李云龙到普通小兵都把粗话当成口头语,去电影院买票也和观众吵架对骂。首长这样表现自己的个性不合适。”
他当时的建议是:粗话和一些不文明的细节拿掉;在战地医院里李云龙和另外一个领导同时喜欢女孩田雨,争风吃醋,拿掉;李云龙去未来的丈人家,丈人是民主人士,说了一些对共产党不满的话,拿掉;在鬼子兵的形象上,有的地方把鬼子写得太好,彬彬有礼,拿掉。
片方据此改了一次,审片组再审,然后建议再改。反复三次,才通过。
《金婚》中柏拉图式恋情也不行
在电影审查中,色情是重要的针对性要素,电视剧审查也不例外。
2007年在各地方台热播的电视剧《金婚》,就没有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
陆善嘉表示,《金婚》如果在央视播出肯定也有问题:里面由张国立扮演的男主角有一段婚外恋,虽然是柏拉图式的,但从头贯穿到尾,肯定要删。还有大量的以床为背景的戏,虽然没有肢体的暴露,但有色情的意思。
在中央电视台提供的2007年热播电视剧《闯关东》的具体修改意见中,可以看到:“第8集,涉及黄色小调‘十八摸’,虽做变形,还是不妥,请做修改,只要表达出五爷要在肉体上霸占鲜儿就行了;第15集,红姐的一些话,如卖大炕、赶大炕等过于露骨,请做修改;涉及窑子的戏和语言请做调整和删改;第24集,夏掌柜抽大烟的戏包括传文说怎么这么香的话,请做删减。”
蒋介石不应太亲切
宣传导向也是审查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看过一个电视剧写日本轰炸重庆,蒋介石和宋美龄去一所中学视察,对学生非常亲切,表现得像我们的亲民总理似的,现实中可能有这种情况,塑造人物不能像过去一样脸谱化,但是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如何宣传才好,应该慎重考虑。”冯万友说。
“还有一个日本兵,在快战死的时候,从身上掏出一个祈福牌,上面写了一个‘死’字,是他妈妈在他离开日本到中国打仗时给他的,让他到中国抱着必死的决心。这个一定要删掉,日本国民真的这么支持战争吗?这样宣传也不好。”
坏人比例不能太多
“不管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重大题材的片子,都有一个比例问题(比例可以说明导向)。”冯万友根据自己多年的审片经验告诉记者。
有的电视剧写一个县委班子,一把手进医院了,二把手当政,班子五个人里四个有问题:贪污腐化的、强奸的、黑社会头目的,就一个正直的副书记孤零零支撑着。
“现实中可能存在这样的个别情况,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如果播出这么一个片子,外界一看,好像中国共产党已经这样啦,不合适,必须改。”冯万友说。审片者说
审查一年比一年宽松
在审片组工作了17年的陆善嘉,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感觉中国电视剧审查尺度在逐步放宽。
“过去的电视剧主要写领袖人物、改革开放等重大革命题材,政治性比较强。我们把关,自觉不自觉地只把政治关,讲导向、注重主题思想和宣传口径,而对艺术性、可视性不是很关心。”
陆善嘉至今记得,多年前他审过一个写中国造船的片子,“从头到尾都是开会,工厂内部开会,外部也开会,丈夫和妻子在床头上还是开会,都是政治性的对话。”
但当时有的领导比较看好那部片子,因为“导向很好”,最后播出了。陆善嘉对此有点耿耿于怀,因为那部电视剧“艺术上是苍白无力的”。
“总是喊口号,影响收视率。 我们应该为观众审片,让大家看了又高兴,又没有不良影响。” 陆善嘉说,“后来慢慢发展,审片在政治、思想和观赏性三方面把握平衡。”
冯万友和陆善嘉颇有同感,认为中国的电视剧审查“一年比一年宽松,因为思想意识和审美都在发生变化”。
老专家们逐渐退休了
此外,冯万友认为从审查程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电视剧审查也在随着市场发展变得逐步开放。
一部电视剧在开拍前将剧本送到广电总局立项备案,拍摄完成后,基本上是“谁播谁审”。
陆善嘉说,中央电视台审查标准最严格。“地方台‘上星’(通过卫星,覆盖全国)的审查相对宽松一些,不‘上星’的地方台最宽松,很多不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都直接进入了地方电视台。”
为了保证在思想意识和审美上能跟上时代步伐,中央电视台审片组也在吸收年轻人参加,前不久,包括陆善嘉在内的超过65岁的几位老同志都离开审片组,退休了。
(本文据《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