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当今,人们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在悄然增加,特别是大量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已经到了能源、资源和环境难以承载的地步。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今天,我节能了吗?
 近日,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在襄樊街头投入使用。□新华社发
8月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相继发布。这两份文件,既强调了节能的重大意义,又重点介绍了工业和居民节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大至产业节能,小到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等细枝末节。 能源保障面临挑战 8月初,产煤大省山东传来“电荒”的消息:受电煤短缺及煤炭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从5月13日至今,山东省供电形势持续恶化。遭遇能源保障问题的不只有山东省。人们不会忘记,春节期间,为解决南方许多地区电煤供应告急的问题,国家采取了许多紧急措施。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国内外能源价格倒挂严重,部分发达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司机往往苦等数小时也加不到或加不满油。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3亿多吨石油中近一半需要进口,且进口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国际油价一年来价格翻番,增加了我国的经济负担。 浪费触目惊心 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石油和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能源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5%-20%,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低效电机及相关设备、低效照明产品仍在大量使用,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不足5%,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景观照明以及家庭用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据有关部门估算,如果我国汽车燃油能耗赶上欧洲平均水平,那么,一年可以节约大约2000万吨成品油,价值至少1000亿元人民币。 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比较严峻是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凸显和激化的结果。它表明我国煤炭工业已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火电发电能力,能源工业已难以支撑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装修装饰追求豪华,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产品过度包装等,不仅造成需求的不合理增长,而且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加重了环境污染,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节能需从点滴做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能源为头等大事。现代人从早上起床打开盥洗室的电灯,就开始消耗能源了:洗涮用水的生产和输送,使用的餐巾纸,吃的早餐,甚至食品的包装,出门搭乘的汽车等交通工具都需要消耗能源。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在悄然增加,特别是大量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已经到了能源、资源和环境难以承载的地步。 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对节能行动列举之详,为“红头文件”所罕见:从每周少开一天车,到夏季公务活动着便装;从提倡单位、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到及时关闭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减少待机能耗,真可谓事无巨细。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我们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今天,我节能了吗? (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