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大厅局”有望逐步亮相

    在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

    8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召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中央编委委员马凯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完成阶段性任务,适时跟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十分必要和迫切。

    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启动机构改革的试点,出现了“海南模式”、 “随州模式”等一些积极的探索和经验。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面临什么难题?怎么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表示,许多问题在中央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可能不会出现,但是具体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后,就会变得非常突出,而且显得极为紧迫。

    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

    当前,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中央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实行了垂直管理,如海关、质检、税务、工商等部门。然而很多条条管理的单位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其活动范围在地方行政区域内。这样搞得不好,地方政府可以掌控的资源就越来越少,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可以说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处理得不好,二者俱伤。

    因此,如何探索解决中央的条线管理和地方以块管理的矛盾,显得十分紧迫。“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的这一表述,使大家对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

    平衡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事实上,启动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因其涉及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分配,预算民主化和人大监督以及公共财政的完善等诸多方面,使得中央对财税体制改革慎之又慎。

    汪玉凯认为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在于改革预算制度,建立阳光预算;另一方面在于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同时使转移支付更加科学、透明、规范。

    推行行政“省管县”模式

    当前,从地方行政层级看,最尖锐的矛盾体现在地级市与县(市)之间,经济上争资源、争土地、争项目的竞争关系与行政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屡屡发生冲突,行政成本高、效能低。汪玉凯认为,现行“市管县”模式增加了行政管理层次,管理效率低下。

    汪玉凯认为,“省管县”有海南模式和浙江模式两个改革的方向

    汪玉凯认为,浙江模式仍是目前多数地区推行“省管县”改革可供参考的路径,而海南模式虽然是与其省域面积小、县级区域少的省情密切相关,但这是一种趋势,即从财政的“省管县”到行政的“省管县” ,“否则地级市光财政不管,行政管,很多矛盾还是很难调和。”官少牌子多成随州一景。
 
“大厅局”不会搞“一刀切”
 
   “大厅局”有望逐步亮相,以“大部制”思路推动改革,但省、市、县不会搞“一刀切”。

    在这轮地方机构改革中,指导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部制”思路,将进一步延伸到各省市,一批“大厅局”有望逐步亮相。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领域,将率先起步。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会以‘大部制’思维来推进,在整体上将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保持一致。”

    汪玉凯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会照抄照搬中央政府机构的改革。 “要考虑地方的特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共性指导个性,这轮机构改革,对地方政府而言,有着很大创新空间。地方政府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操作,将决定改革成效的大小。”汪玉凯说。此外,中央下发的《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还允许各省市可以因地而异,充分考虑政府职能特点设置机构,不会搞“一刀切”。
 
随州模式成效显著
    湖北省随州市是全国较早试行大部门体制的地级市。

    “随州推行‘大部门制’,其实是‘无心插柳’。”曾任随州市市长的李红云说,随州本是一个副厅级的“省直管市”,2000年8月升格为地级市。当时湖北省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升格,但不许增加编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随州只能把几个部门整合在一起。”比如,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文体局”。

    精简机构的一个办法,是与下级政府实行“错位设置”。直接服务群众的部门,在区、县一级的人员编制远多于市里。比如随州市下属的曾都区设了移民局,市里则只在民政局内设一个移民科。

    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被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由于湖北省一级的政府还是传统体制,为了应对各项职能,随州在一些机构门外挂了好几块牌子。整合后,随州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机构共25个,比一般地市州少10个以上。 如今,“官少牌子多”已成随州一景。

    本版稿件据《南方日报》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