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吴敬琏“间谍案”出炉内幕

    从"未署名内地知情人士"散布网论,到海外网络媒体所谓"公民记者"报道,一则无中生有的传言如何引起波澜?

    一则荒唐恶毒的谣言经海外网络媒体传播,引致海外舆论哗然。追溯经济学家吴敬琏无端卷入"间谍案"舆论漩涡的过程,"三人成虎"的古谚成真引人思考。

    最早"爆料"

    美国博讯网

    近来,海外出现传言,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涉嫌为美国当间谍,已遭调查。在某传言版本中,事件又牵涉到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记者采访显示,此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两天来,海外部分媒体以显著篇幅转载此消息。记者在对比了十多份海内外的报道后发现,主要有三家媒体发布的相关消息属于“原创”或宣称是“独家报道”,其他媒体的报道则都是在此三家媒体报道基础上的转载或综合。

    最早“爆料”的是美国新闻网站博讯网。8月28日,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博讯网发布了一篇未有任何作者署名的消息,文中引述“未署名的内地知情人士”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涉嫌为美国担任间谍工作,被国安部门调查。

    香港媒体纷纷转载

    消息在网络上甫一传出,立刻引发舆论哗然,香港媒体纷纷转载此消息。香港《东方日报》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东方日报》的相关报道就是引自博讯网。

    博讯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询问“间谍案”一文信息来源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刊发的消息源自读者的“网上爆料”。该人士并表示,他们同时听说国内已经有此传闻,于是审核通过了这条消息的发布。

    当记者问及博讯网在发布消息前是否曾向当事人吴敬琏或相关人士求证时,该人士表示,因为没有吴本人的电话,所以“没有办法求证,只好先发消息”。

    对于爆料人的身份,博讯网表示他们也不清楚,因为该网站采取匿名IP,无法知道爆料人的真实身份和所在地。但博讯网在28日的报道中,却以引述“内地知情人士”的名义提及消息源。

    博讯网的前身是一份创立于1998年底的电子文摘周报,主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订户发送消息,内容包括其认为重要的新闻、评论等。而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5月成立的博讯新闻网,主张“人人爆料做记者”,所有的新闻均可由网友发表,均可不署名,但亦不发稿费。因此,想成为博讯的记者并非难事。记者亲身试验了注册博讯记者的流程,只要填上笔名、国家、电邮地址及兴趣爱好四个选项,只须几秒钟就可以轻松注册。

    博讯网表示,一周内注册者将可收到电邮通知,其中包含网页ID和密码,然后就可以在博讯网上自由发稿了。新加入记者的文章需要审核,但熟悉格式后,将授权直接发文。

    多维网以讹传讹“独家报道”

    8月29日中午12时左右,另一美国华文媒体——多维网紧随其后,在声称“独家”的报道中指出,吴敬琏暂时未被捕,只是有关方面对其活动及言论加以限制,相关问题仍在调查中。

    该报道更绘声绘色地指出,今年78岁的吴敬琏身中“美人计”,曾向一名美籍华裔女性泄露某些机密。但报道也称,熟悉吴敬琏的人对此说表示震惊,认为吴敬琏断不可能当美国间谍。

    多维新闻主编何频向记者表示,吴敬琏事件的传闻已有几周,网上亦有消息,“所以我们发了一个有关传闻的综合消息,但强调知情人士认为不可能,并说官方未证实”。

    经济学家龚方雄被牵扯其中

    就在多维网刊发消息时隔约两个小时后,也即8月29日14时左右,台湾“中央社”引述香港某信息中心的消息说,有关吴敬琏被调查的传闻,与时下另一焦点人物——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有关。

    报道称,吴敬琏将中央救股市的消息透露给龚方雄。此前,龚方雄在8月19日发表报告指出,中央将出资2000亿-4000亿元刺激经济。

    这一消息随后立即被港台各大媒体转载,部分媒体在此基础上添加猜测性的内容,比如联想到股票内幕交易,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等等。

    龚方雄于8月31日向记者否认此传闻,他表示“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吴教授,这期间也未与其交谈过”。龚方雄并指出,对于“中央千亿救经济”的策略吹风,摩根大通已在今年以来的季报和月报中多次提出,并非上月首次提及。

    发布此消息的台湾“中央社”记者向记者表示,消息是香港某信息中心独家传真给他们的,他们也只是全文照发。据了解,文章是用手写稿传真到“中央社”香港分部的。

    据《财经》

原因分析

可能是信息误传升级所致

    吴敬琏8月30日在北京出席一场研讨会后,对媒体再次否认涉及间谍案。他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的动机很疑惑,问及“到底是什么人在传谣”?

    香港有学者分析称,此次“间谍案”传言可能是某些利益集团或别有用心人士故意放话所致。香港学者丁望则认为,目前中国对言论的开放度及宽容度都在提高,对于改革步调和措施的争鸣比比皆是,持不同意见者不至于利用制造这类舆论来攻击对方,可能是误传升级所致。

    类似博讯网“人人当记者”的新闻形态,即非专业新闻传播者向社会发布自己掌握的独家信息,在西方被称作公民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黄煜指出,虽然公民新闻方式打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扩大信息源,但这种方式缺少新闻最重要的求证性及把关性,因此可信度有保留。他指出,大部分公民新闻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事件,缺少发掘新闻本质的特性,不太可能取代传统的新闻媒体。相关评论

“间谍案”背后的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近日因少数境外媒体的报道身陷“间谍门”谣传。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各界关注,更有消息称,吴敬琏与早前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龚方雄发布的“2000亿~4000亿元刺激经济方案”有关。好在,谣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

    无风不起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谣言。然而,为什么是吴敬琏?显然,谣言之所以传开,并迅速传播,这与吴敬琏近年来的学术立场、学术声誉不无关系。不能否认,该事件中,有一些群体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歪曲事实,指鹿为马。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事件背后,是美国凭借金融霸权输出经济危机和中国股市的每况愈下。

    众所周知,吴敬琏坚持的市场化原则一直都饱受争议,尤其是提出春运涨价符合市场化规律,使非议达到了顶点。中国的市场化道路,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对全世界的经济学家来说,都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而这后面牵涉的,又是13亿人走向富裕之路。一着棋错,就可能满盘皆输。再加上个别经济学家成为某个集团代言人的新闻又时有爆出。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教授更会深切地了解,其发表言论的动因和是否为国家为百姓带来好处,就会被放在显微镜下,甚至会被曲解、被利用。所以,吴教授说,他不准备追究此事。据《中国青年报》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