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5年张炘炀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大学期间这个10岁的少年也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无法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超过10分钟。每隔几分钟,这个坐不住的学生就会用油彩笔在同学的衣服上作画,或是悄悄地把女同学的头发绑在椅背上。
大学期间迎来青春期
与媒体报道过的那些自闭的“神童”不一样,这个好动的少年很轻易地与比他大8岁的同学交上朋友。在班上,他先是认了4个姐姐,“我喜欢跟她们一块儿玩,她们很漂亮。”
12岁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同学贾艳的印象里,“一个暑假过去,这个弟弟突然就和我们疏远了。”
很明显,张炘炀在大学迎来了青春期。那时他每顿饭要吃4个馒头或6两米饭,学会了自己弄水洗脸刷牙,讲话瓮声瓮气,身高很快从1.43米长到1.7米,他也开始像男子汉一样锻炼身体。
考研期间背诵“十七大报告”
大一下学期,张炘炀的成绩开始出现下滑,曾出现4门60分。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恢复了过去的学习方法,同时向学校申请不上英语课,改由父亲指导他复习。后来在“英语靠死记硬背”的指导思想下,通过了英语4级和6级。
考研期间,父亲张会祥领着儿子背“十七大报告”,为儿子规定考英语的做题顺序。大多数时候,张炘炀做完试卷笔一扔,玩去了,留下张会祥照着答案批改。
在张炘炀考上研究生之后,有评论认为,这种陪读的模式不可复制,而现在的成绩,只是将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
可在张会祥看来,讨论这些根本没有任何意义,13岁的张炘炀走的是一条单行道,只能这么走下去,而自己的任务就是确保张炘炀顺利拿到硕士学位,“那时孩子也大了,他可以自己作出选择。”同时,为了保护儿子,他拒绝让张炘炀接受媒体采访。
见了导师连招呼都不打
当这个1.72米的小孩儿随着父母步履匆匆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守候多时的十几家媒体记者拥了过来,镜头纷纷对准那张稚气未脱的脸。
“我就知道会有记者来。”他放下包,很自然地摆摆手,“拍吧,拍完我好去办手续。”
9月2日,北京工业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13岁的张炘炀报到,他的到来,就像是“一部经典老片又推出了新剧集”。2005年,他以10岁的年龄,成为“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在许多人预言又一个现代版“伤仲永”即将上演的时候,他又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向“最小硕士研究生”的跨越。
显然,这样的孩子大多具有自己的想法。办手续时,张炘炀遇见了他未来的导师,两个月前,双方已经见过面。母亲示意儿子“快叫老师”,结果他连招呼都没打,扭头走了,只留下一句话,“都认识了还说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
有人就此评论说,大学校园已经是成人化的世界,当一个13岁的“小屁孩”强行登陆的时候,周围的人,包括他自己似乎还没有习惯这种反差。(据《中国青年报》)
3年的时间,这个曾经“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完成了向“最小硕士研究生”的跨越,然而有关现代版“伤仲永”的种种猜测并未因此平息。人们好奇,他是怎样安然度过了三年的本科生活,并且考上研究生,同时也仍旧为这个小神童的未来之路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