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三中全会或启动新“土改”

450×324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就是肇始于农村,时至今日,高层再次部署新一轮改革由农村发轫。这也被看作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种充满现实意义的纪念方式。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系统回顾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经验教训,部署新一轮农村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在视察安徽时的讲话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下了基调,也透露出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

   延长承包期农地要变“活”

    农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流转的实践,或者说先期的实验早在几年前就已在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开始。在近期河南焦作沁阳举行的农村土地的“竞拍”,也开了土地“竞拍”流转的先河。

    9月10日在河南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农民说,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9月30日,胡锦涛在安徽考察时对广大农民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在即将于10月9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个月里,调研河南和安徽这两个同位于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显然具有深意。

    有些专家据此表示,中央可能会延长土地经营权的年限,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期从现在的30年延长到70年,同时允许土地“以多种形式流转”。

    这一系列的信号均显示,农村土地将变“活”起来。而“活”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农村土地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适度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小农经济向大农业转变

    北大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在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症结上有所突破。他认为,农村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开农村要素市场,健全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30年农村改革,我们提倡统分结合(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但基本是分而不合,这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当前全球化、大规模产业化的竞争要求。”他表示,中国必须有组织地实现由小农经济向大农业的转变。

    在农村金融方面,他认为要做好两项“对接”工作,一是把国家财政的惠农政策与农村金融机构对接,对于支持“三农”业务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另外,要实现大金融机构与农村小金融组织的对接,比如委托贷款等。

    期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题

    新一轮农改是否涉及“小产权房”仍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农民宅基地房子并没有产权。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中国农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估计,高估有20万亿元,少估一点也有15万亿~18万亿元,如此巨量的房产没有房产证是不合理的。“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无法抵押,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

    在谈到林改经验时,厉以宁谈到,农业承包制未触动城乡二元体制,为此,新一轮改革不仅要解决集体农业林业承包土地的流转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宅基地的置换(即以宅基地换取城市住房、城市低保和城市户口)问题,以及和宅基地上房屋的产权界定问题。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也表示,目前中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跟市场经济完全接轨的土地管理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也表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酝酿的成员权的利益如何体现仍是还富于民的题中之义。

12婵犵數濮烽弫鍛婃叏閻戣棄鏋侀柟闂寸绾惧鏌i幇顒佹儓闁搞劌鍊块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С閸楁娊寮婚悢鍏尖拻閻庡灚鐡曠粣妤呮⒑鏉炴壆顦﹂悗姘嵆瀵鈽夐姀鐘插祮闂侀潧枪閸庤京绮绘繝姘拺闁告稑饪村▓鏇犫偓鍏夊亾闁归棿绀佺粻鏍ㄤ繆閵堝倸浜鹃梺瀹犳椤︻垶鍩㈠鍡樼秶闁靛ě鍛帒缂傚倷绀侀崐鍝ョ矓閹绢喓鍋戝ù鍏兼綑闁卞洭鏌i弬鎸庢儓鐎殿喗濞婂缁樻媴閾忕懓绗″┑鐐插级閻楃姴鐣烽幇鏉挎嵍妞ゆ挻绋戞禍鐐叏濡厧浜鹃悗姘炬嫹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