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局长轮流做,这周该我当

450×421

    上小学时,班上的同学们会有机会当“一周班长”,“一周班长”的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把这种方法引入到党政机关,会有什么效果呢?

    这项充满猜想的“一周局长”制度,正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轰轰烈烈开展着。

    何谓“一周局长”?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局里的干部职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一周一换。

    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一周局长”有什么现实意义,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对此,有人叫好,有人喊“作秀”,也有专家建议大家再等等看。

一句玩笑促成“一周部长”

    “读小学时,班主任曾想了一个办法来‘治’班里最调皮的学生,就是让他当值周班长去管理别的同学。这招很管用,有了‘律人先律己’的真切体会,这些学生从此再也不捣蛋了。”一名“卸任”不久的“一周局长”,这样形容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

    其实,要追溯起“一周局长”制度的由来,还真就是从一句玩笑话开始的。据罗平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许洪亮介绍,今年5月底的一天,他跟随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波外出办公时,两人在车里谈论起近期工作,感慨之余,部长陈波开了个玩笑:“要不,让咱部里的人轮流体验一下,一人当一段时间部长试试?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也许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突发奇想,陈波和许洪亮却放在了心上。回到单位,部长陈波召集部门要员召开部务会议研究,大家商量着拟定出了一套方案:开展“一人一星期组织部长”活动,借此加强自身建设。

    随后,罗平县委组织部向下属各科室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在部机关全面开展“一人一星期组织部长”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自身能力及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一开始设想让每人轮值一个月,但一年下来才能轮12个人,达不到最佳效果,于是改成每人轮值一周。而考虑到‘一人一星期组织部长’的叫法又太拗口,后来改称为‘一周部长’。”许洪亮说,经过再三改进完善方案,活动终于在今年6月9日正式在罗平县委组织部展开了。

科长成了首任“一把手”

    上级授权许洪亮拟定出参加“一周部长”活动的干部人员名单,没有提过多要求和限制。而整个县委组织部里人员也不算多,经过随机挑选,在部里工作了9年的科长陈学里成了首任“一周部长”。“工作时间长,对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许洪亮表示,这就是选择陈学里做首任的原因。

    陈学里,罗平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首任“一周部长”,任期:今年6月9日至15日。

    32岁的陈学里,1995年考入云南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读,毕业后选择转行,进入罗平县县委组织部工作。从干部科科员到干部监督科科长,后又回到干部科任科长,作为部里工作时间最长、资历最老的“大哥”,同事们也一致同意由陈学里来“带这个头”。

    初见陈学里,小平头、运动装,看上去精神饱满,说话干脆利落。作为“首任”,他坦诚地说,自己当时承受的压力不小:“没想到‘一周部长’活动后来还发展成了‘一周局长’制度,要是当时就知道自己是要给这么多局长当‘开路人’,可能更紧张”。

    “升官“第一天,陈学里就遇上上级部门下来检查县里‘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情况,这也是那一周里最重要的工作。陈学里回忆说,自己当部长只是做了查阅档案、准备名册材料等相关工作,而涉及需要调用人手、组织协调等方面时,还多亏了同事的支持,他才不辱首任“一周部长”的使命。

    而据了解,陈学里轻描淡写所说的“只是准备些名册材料”的工作,其实是要对近5年里全县干部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学里说,卸任“一周部长”后,他感觉自己不仅能力有所提高,责任感也大大地加强了。

县委书记推动全县试行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一周部长”活动在县委组织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次偶然机会,“一周部长”活动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那是在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上,县委书记和我谈起了这个话题,书记对此显得兴趣很浓。”罗平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波说,他将“一周部长”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一一作了汇报,当场就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肯定,“书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式,值得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经过之前的随机挑选,7月15日,罗平县县委决定将林业局、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计生局、农业局和旅游局7个窗口单位作为试点,开展第一批“一周局长”工作,轮流充当一把手的活动升格成了制度。县委要求,干部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的,应在全局职工范围内进行;干部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的,可以在中层干部中开展。

    “试行‘一周局长’制度,主要是想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大局意识,培养一般干部职工换位思考、统筹协调、学习实践、文字表述、工作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和创业创新的‘八种能力’。让大家换位思考:今天我是某某干部、我是某某局长了,我该怎么做?”罗平县县委书记高阳说。

“周官”创出“短信党课”

    “过去每学习一次都要坐车晕来晕去,人累死累活不说,还误工费钱。自从开通‘短信党课’,拿出揣在衣袋里的手机就能上课,终于免了跑腿的辛苦。”距罗平县城60多公里的马街镇鲁基村党员唐聪国所说的“短信党课”,最初的创意就是罗平县县委组织部的一名“一周部长”卸任后提出的。

    “戒贪欲,取大义,舍小利……党员干部不比资历比能力、不比职务比服务、不比金杯比口碑……”现在,唐聪国和县里所有党员一样,手机上每周都能收到这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党课浓缩内容,大大减轻了以往来回赶路学习的劳累,县里也因此节省了相关的培训经费开支。“尝鲜”体会

“80后”女干部:

“一周部长”权力有限

    陈丹,罗平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秘书科副科长,“一周部长”、“一周局长”工作中年龄最小的干部,任期:今年6月30日至7月6日。

    今年25岁的陈丹工龄3年,是个个头不高却满脸写着干练精明的女孩。作为目前所有“一周部长”、“一周局长”中年龄最小的干部,“80后”的陈丹是怎样完成自己使命的?

    “其实,很多工作经验在平时就有所积累,而我感觉自己主要是在统筹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还有换位思考方面得到了提升。”陈丹承认,部长的工作绝对是更辛苦的、更不容易的,但在之前,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轮值“一周部长”时,并没有专门的老师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陈丹说自己靠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虽然领导再三鼓励“一周部长”要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但陈丹说自己在接任时,印象中似乎并没做出什么特别创新的工作。陈丹介绍,因为“一周部长”只是个专门设置给大家体验和锻炼的职位,本身并不占用部门人员编制,也不能参与常委会议等,同时,遇上重大事项诸如批阅重要文件、接待信访群众及批示大额活动经费等,还是要请示正式的部长或相关领导,不能擅自作主。就此来说,“一周部长”的权限还是有一定局限性。

临时“旅游局长”:

黄金周过得很轻松

    杨兴云,罗平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本次采访时正在任职“一周局长”,任期:今年10月6日至10日。

    教师出身的杨兴云,200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罗平县旅游局,随后担任该局办公室主任职务。“十一”黄金周,正是罗平旅游的旺季,杨兴云刚好轮值当了局长。“工作方面好像倒是没有特别繁忙,工作量反而比平时有所减少。”杨兴云说,在他已批阅的15份左右的文件中,有70%-80%是他自己基本可以把关的,其余则请示了局长。而除了批阅文件,他似乎也想不出自己担任“一周局长”还做了些什么特别的事情。

    “能肯定的是,这项制度对我的个人能力提升很大,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都上了一个层次。”杨兴云表示,当了“一周局长”后,他的责任感更强了,感觉身边人都在看着自己,工作时不提起十二分精神都不行。

    本版稿件据《都市时报》

12婵炴垶鎸搁鍕博鐎涙ǜ浜滈柨鐕傛嫹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