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是自2003年以来,上海最大的一次党政机构改革,也是中央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45个部门调整为44个。按照上海市委领导的说法,这次机构改革 ,“并非简单的机构撤撤并并、人员进进出出,而是重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已经做好与国务院机构衔接
如果说,2003年的那次机构改革,方向是为了增强政府调控经济、协调社会事务的能力,那么,这一轮的上海机构改革,显然力求在政府职能、职责关系、效能服务上实现突破。
“要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海市负责人如此强调。
新机构改革方案,既要与国家机构改革相互衔接,又应充分体现当今特大型都市管理特点,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上海在设计本轮机构改革方案时的最直接切入点。
负责制定这轮改革方案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此次改革,主要有“ 四个重点”:加强和完善重要行业管理体制;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优化和完善城市建设、交通和管理体制,努力体现特大型城市功能和特点;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他们解释,目前的机构调整方案,已经做好了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衔接,建立起了与国务院组织框架相协调的行政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本轮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上海机构改革方案的重点。为此,特地调整组合了一些部门,目的是体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上海进入关键阶段改革适时启动
作为本轮机构改革中率先启动的地方,上海的这次改革时机耐人寻味。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18年,这两个历史“高点”成为上海新一轮机构改革起点,还多少有着象征意义,那么,上海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则成为这轮改革的现实动力。
上海肩负着中央要求的“四个率先”和打造“四个中心”的使命。不过,在长期保持了GDP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平台后,上海近年的经济开始趋缓。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幅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改革目标实现还有一些难点
10月14日,上海在全市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随着方案的批复,接下来的时间,上海党政部门都将迎来一次重要的调整。
为了不使因改革出现“工作脱节”,市委、市政府做了相当细致的部署,这次改革涉及人员分流、资产处置、干部任免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要求必须严肃各项纪律(包括人事、财经、保密等),切实防止出现自行其是、突击提干、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而人们认为,从方案到实际操作,到改革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将有一些难点。能不能在机构改革中,真正对各部门现有职能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能不能做到职能部门的责任明确和强化;能不能切实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把该撤销的坚决撤销。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