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预算行不行市民来听证

   主角是市民,配角是官员;主角听,配角汇报;主角询问,配角解释。

    ——这是上海市闵行区公共预算改革的一场重头戏:12月9日下午,闵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次2009年财政预算初审听证会,针对2009年闵行区财政预算中的项目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两个听证事项都和民生问题相关:其一是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其二是完善农村养老金保险的支出。可能在过去,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几页纸,直接让财政部门拨款就行了。100多个座位都坐满了

    听证会12月9日下午在闵行区政府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场举行,100多个座位在当天座无虚席,到会者以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为主。

    预算听证会上有三类角色:

    第一类是预算草案的提出机构,比如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官员,他们必须就以上两个听证事项的预算方案作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说明,要讲清楚政府的预算资金怎么花,以及花钱的理由和依据。

    第二类是听证会的主角——听证陈述人,由7名区人大代表和4名社会公众组成,他们可以针对这两个预算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与第一类角色进行辩论。

    复旦大学公共预算与绩效评价中心主任苟燕楠作为专家陈述人也可以在听证会上发表意见。

    第三类是旁听人,由20名区人大代表和20名普通市民组成,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在会前自发报名的听众,虽然不享有发言权,但可以在会后提交书面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和委员共13人,他们作为听证会的配角和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在一旁听证,闵行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委主任顾宏平担当听证会的主持人,他是闵行区公共预算改革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听证会就像辩论会

    听证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养老机构的政府补贴问题。

    按照听证会的程序,闵行区民政局局长首先就这个项目作了10分钟的说明,将这笔324万元的支出理由和具体的绩效指标告诉听证人。随后区财政局的官员就这项预算编制的细节作了说明。

    听证会的重头戏是听证陈述人的发言。共有6名听证陈述人对这个政府补贴项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无论说上海话还是说普通话的听证人,每人都只有3分钟时间陈述观点。

    听证人赵良生认为,补贴的标准因养老机构而异,中低档的养老院应该多些补贴,高档的养老机构少些补贴。

    赵的发言突然遭到主持人的提醒:“你的发言时间还有一分钟。”听证会上,主持人还会提醒各位“现在进入各方辩论阶段”,“请专家陈述观点”,“对不起,时间到”等,这些都是辩论会上常用的语句。

    雨露敬老院院长崔丽作为社会公众陈述人发言说,她开办的雨露敬老院虽然收养了很多闵行区的老人,但因为注册登记在长宁区而无法获得闵行区的财政补贴。

    专家陈述人苟燕楠介绍了国际上的通行规则。

    听证会的询问和辩论环节并没有出现唇枪舌剑的交锋,民政局的官员只是按部就班地回答了听证陈述人的问题,而听证人也只是强调和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听证会从13∶30开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几个听证陈述人觉得陈述时间太短,有些观点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要想参加可网上报名

    首次预算听证会并未出现格外戏剧性的场面,但仍取得了全国意义上的多项突破。

    在闵行区的改革之前,重庆市和焦作市也进行过预算听证方面的尝试,不过这两个地方的改革“局限于政府系统内部,仅仅由财政局组织听证,是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12月9日听证会的旁听专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培训工委调研员周梅燕说。

    闵行区的实验是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公开听证。从11月27日起,在闵行区政府、区人大网站、闵行区内的报纸和区内各居委会的张贴栏,都进行了预算听证会的公示。想参加听证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上报名和到居委会填写表格的形式获得参会资格确认。(据《东方早报》、《21世纪经济报道》)

12下一页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