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4岁的郑琼昌双目失明,长期卧床。 新华
|
在海南省万宁市群爱村,真正的贫困家庭迟迟得不到政府救济,相反,家境殷实的村干部家属却都申请到了低保,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关系保”。
可即使清退了大批“关系保”,贫困户仍然申请不到低保,村里认为是政策制定得太过苛刻,而民政部门则称原因是“村委会不上报”。
希望“应保尽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干部家属成低保对象
双目失明、长期卧床的84岁老人郑琼昌一家10口人,4个残疾,3个重病。这一典型的贫困家庭居住在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群爱村,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符合海南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迟迟得不到政府救济;相反,当地很多生活殷实的村干部家属却一度成了低保对象。
郑琼昌的女儿郑春荣告诉记者,自己从2006年开始为两位老人申请农村低保,但村干部的答复是村里每年低保指标只有20个,“要一批一批解决,直到现在也没轮到我们。”
记者在村里还走访了另外几户生活十分困难的家庭。在上截山村二组,记者见到了郑兴荣和他已经瘫痪在床两年多的妻子。他们15岁的小女儿也辍学在家帮忙照看母亲。两年来,他家多次向村委会申请低保,但均没有答复。
让村民感觉不公平的是,困难家庭享受不到低保政策,条件好的村干部亲属拿到低保却很容易。记者在万宁市财政局低保股查询时发现,村委会主任郑文荣的爱人和儿媳名字都曾在享受低保之列,她们申请低保的理由是重残。群爱村村委会5名成员,每家曾经至少有1人享受农村低保。
这些村干部的生活是否真的贫困到了要申请低保的程度?记者在群爱村看到,郑文荣家盖的是一排漂亮而又整齐的房子,每个房间都装有铝合金门窗。据村民们介绍,郑文荣有3个儿子,大儿子在家种田,二儿子是村里有名的养鸡专业户,三儿子上大学。儿媳都在学校工作,而且家中并没有所谓的残疾人。
老百姓将这种村干部亲属吃低保的现象称之为“关系保”。
真正困难户被拒之门外
由于出现了大量“关系保”,万宁市农村低保户近年来主要是做“减法”。不过,在清退了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的同时,并没有让许多真正贫困的家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今年以来,群爱村村委会没有向镇政府上报一份低保申请,原因是村委会主任“不知道谁家更加困难”。郑文荣认为,如果严格按照万宁市下发的2008年低保工作方案办的话,目前村里没有一户人家符合条件。
在郑文荣家,记者看到这份工作方案,方案规定只有“五种家庭”可办理低保,这“五种家庭”分别为“一级重残户”“多残户”“重大病户”“变故户”和“单亲户”。但是,在农村,贫困的形式和原因各种各样,事实上真正需要低保救济的贫困户远不止这几种类型。
针对这样的规定,郑文荣认为,像郑琼昌这样年老多病却拿不出“重大病户”病历的极度困难村民,按万宁市民政局规定的“五种家庭”条件来看的话,仍然是不符合条件的。
而民政部门则认为,两年只办理了29个低保指标的“蜗牛速度”,原因主要在于“村委会不上报”。
本版稿件据“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