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网友再爆"市长夫人考察团"

449×292
网友“魑魅魍魉2009”曝光的最新材料。

    ■他只是上海一名普通的IT技术人员,偶然捡到了两省官员公款出游的详细资料并在网上曝光。两名官员因此丢官,多人受处分,政府公共财政该如何更加透明的讨论再次被引燃。他为什么这样做?是“愤青”的冲动,还是社会责任感使然?

“曝光考察团就像中大奖”

    在网上曝光新余和温州“官员出国考察团”清单时,“魑魅魍魉2009”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份,甚至是对即将成为妻子的女朋友。

    11月21日晚下班回家时,他在地铁站捡到一个购物袋,里面装着厚厚的一沓文件。他抽出来一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第一感觉就是很愤怒,太赤裸裸了,说是出国考察,却连一点公务安排都没有。”他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让这个东西曝光。

    回到家,他把文件一张张地扫描进电脑。由于文件很多,他最终选择了重要的37张发到网上。

    但他还觉得应该写上一段“檄文”,一是表达自己的愤怒,二是用文字来引导大家看到赤裸裸的腐败。

    最终,他选择了《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一段话作为开篇:“因为在目睹了无数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之后,我依然保存着我的理想。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

    网络的力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江西新余对出国考察团作出处理的当天,他才寄出给江西省纪委的材料,也就是说,江西省完全是根据网络上的强大反应做出处理的。

    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11月28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了他发的那个帖子,并引发了“官员出国考察该怎样规范和监督?政府公共财政又该如何更加透明”的话题。

    一位朋友打电话让他看直播,兴奋地说:“快看,小人物创造了历史。”他笑着回答:“历史上大人物这么少,如果历史都是大人物创造的,那历史一定会很苍白,总要有些小人物来做些事情。”

    他感觉自己中了大奖,而且是好几十万元的大奖。“我是这样算的,我每年要交1万元左右的个税,我还可以工作30年,算下来有30万元。如果我不曝光,我这辈子的个税就让新余团给透支了。曝光以后,他们要退钱,我觉得我的个税没被挥霍掉,所以觉得很值,像中了大奖一样。”

“他们遇到我是倒霉吗?”

    知情的朋友认为他发帖是“吃饱了撑的” ,“你这个是以体制外的行为,想去改变体制内的东西,我不觉得能有效果。”

    而舆论的另一种反应也困扰着他,因为很多人认为“新余、温州官员出事,完全是因为他们倒霉。”

    “他们遇到我是倒霉吗?”他反问,“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花这笔钱是不被许可的,所以他们应该叫罪有应得。”

    虽然到现在,这些官员都受到处理了,但他仍然高兴不起来。

    但他坚信在网上曝光是正确的选择。在他看来,公务员无权享受公费旅游的福利,虽然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使这个领域成为了灰色地带。而灰色地带长期得不到阳光照耀,就会变成黑色地带。

    他非常认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的说法:“现在所有这些公共财政的支出必须要给公众一个说法,公众应当享有知情权。”

    他说:“如果人们对这个视而不见,对那个也视而不见,黑色地带越来越多,那社会怎么办?哪里还会有什么公平和正义?”

“我也为反腐事业奉献了100元”

    11月29日,在网上曝光后,他把两份材料分别寄给江西省和浙江省纪委。

    给两省纪委邮寄材料的时候,他特地穿上了有帽子的羽绒服,并且围上条围巾。因为他知道,寄特快专递要去柜台操作,那里有摄像头。

    在发件人姓名一栏,他一个写了”许文强“,一个写了“丁力”,两个都是电视剧《上海滩》里面的人物。邮件的封皮上,他还分别加上这样一句话:“新余市(温州市)政府公费出国‘考察’材料”。

    特快专递寄到南昌市26元,寄到浙江20元,再加上两个信封4元,一共花了50元。

    出于安全考虑,他专门新办了一个手机号码与记者联系,也花了50元。

    “你看,我也为反腐事业奉献了100元。”他说,“如果这个事情就此落幕,这两批被曝光的官员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批公款出游者,那我绝对不会算是小人物创造了历史,顶多算冒了泡而已。”

    综合《中国青年报》、《现代快报》报道

12濠电偞鍨堕幐鎼侇敄閸曨厾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