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月21日,褚时健(左)邀请部分好友参观自己的果园。 |
曾为红塔集团董事长的褚时健,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保外就医期间,褚时健种起了橙子。他的老伴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他现在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说法。
对话褚时健
34万棵果树200余员工承包
褚时健的果园位于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的两个山头,总共有34万棵果树。在哀牢山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连片的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透露出无限希望。
褚时健的园子里有200多名工人,他们都来自附近的山区。去年年底,戛洒镇建新乡43岁的农民李永成在这里拿到了万余元的结算工资,这相当于他承包看护的3000株橙苗的年底分红,而每月,他也能在这里拿到500元的生活补助。
农户称,每个在这里劳作的果农,都能得到在家务农10倍左右的收入。因为实行承包制,果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重质不重量从不主动宣传
褚时健的果园占地2400亩,他说,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来讲并不是特别大,“我不追求数量,我只追求质量。”而对于多年的低调,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让人回想起数十年以前。上世纪60年代,褚时健在戛洒镇的一个小糖厂担任了10年左右的厂长,之后才跨入烟草行业。之后,褚时健为烟草行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狠抓烟叶的质量,终于把握了改革的先机,为云南的烟草行业一跃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出了一把力。
销售商卖橙挂“褚时健”牌子
如今戛洒小镇颇似一座小县城,而20年前,这里连公路都没有。褚时健的二次创业再次选择在这里并不是偶然,他说:“我熟悉这里的气候,这里也有很多我熟悉的人。”
褚时健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久前,昆明一些销售商打出了“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广告语,销售异常火爆,这让褚时健本人都始料未及。
为建果园借了千万资金
褚时健的老伴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任何一个农民)都成。他现在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说法。
据了解,褚时健主要靠以前积累的人脉,东借西凑了1000多万元,投入了果园基础、发展建设。“估计今年,最多明年,这钱就能还清。搞果园借了那么多钱,再多借我会心慌。”褚时健说。
二次创业靠的是真诚
2002年,70多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转身投入水果行业。从意气风发到跌入人生谷地,再到如今的二次创业,对于经历的风雨,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已淡然。
如今,80多岁的褚时健精神矍铄,说话的声音沉稳清晰,走路稳健有力。但他的耳朵已经不再灵敏,和他说话,必须附于其耳边。尽管每个月都能从玉溪市和戛洒之间来回跑两三次,但褚时健承认,这几年,觉得自己老得快了些。
褚时健说,如果自己这辈子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的话,那就是真诚,他用诚心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一度缔造了自己的烟草帝国,同样,他再次用诚心为实现自己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并声称要带领园中打工的农户一起走向富裕。
记者在采访中问,“以前你是公认的烟王,现在你是果王吗?”
褚时健称,社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是不是果王,不是我说了算。我干我的事儿,评价是别人的,种橙子,我给自己打个80分吧。
对于“家里人支持你现在的事业吗?”的问题,褚时健回答,“我老伴特别支持。只是儿子瞧不起,也不肯学,不想继承我的事业。”人物简介
褚时健,曾经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担任玉溪地区行政公署人事科科长;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此时,褚时健走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1995年,褚时健被举报,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2年,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
链接
一封举报信放倒褚时健
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但那时的褚时健,显然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
1995年,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1995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马静芬也于1996年4月正式被捕。一年后,褚时健被监视居住,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褚时健贪污案,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