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深圳赴港炒楼客多成"负翁"

    在那个楼市疯狂的时期,一批批深圳人乘坐中介的免费巴士前往香港炒楼。如今,在香港楼市暴跌两成甚至三成的境地下,这些“吃螃蟹者”可做的选择已经不多:要么以损失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首期款的代价断供弃楼、快速止损;要么背上“负资产”和高昂的月供,拼死按揭狂赌未来。

    一入市就亏77万港元

    深圳白领吴毅把自己逼入了绝境:那套总价667万港元的豪宅,市值暴跌140万。他以亏掉所有134万港元首期款的惨痛代价,加入到香港楼市的“负资产”大军行列。

    “我抵押深圳房产,透支信用卡,交了134万港元的首期,却也填不上香港那套楼的窟窿,现在我真拿不出钱来了。”吴毅用一句话概括了2007年购买香港豪宅后的后遗症。

    2007年下半年,那是深港楼市水深火热的一年。狂涨多年的深圳楼市掉头往下,而萎靡数年的香港楼市却初现涨势。香港地产中介机构纷纷在深设点,提供免费的跨境巴士载客赴港买楼。

    这年10月,在深圳买楼赚到翻倍利润的吴毅,抱着自住和投资的双重意愿,坐上了开往香港的免费巴士。吴毅说,当时那辆巴士上坐满了深圳客户和全程陪同的中介代表。

    “大家都在算,都在签,感觉被即将到来的暴利冲昏了头。”与记者接触过的其他深圳炒楼客一样,在风险不明、程序不清的情况下,吴毅被一种“买下马上就可以赚上百万”的冲动所主宰。

    一套总价667万港元、面积120平方米的住宅,吴毅懵懵懂懂地在合约上签下了名字,并当场支付9万多港元的定金。但当他随后上网查证该楼盘的交易记录时,发现与他临近的几个相同单位,香港客户的成交价居然只有590万港元。

    如果吴毅当时选择放弃,他的损失只有9万港元,但他决定继续这场赌局:将134万港元的首期款打到了香港发展商的账户。

    负资产困局进退两难

    为了凑齐投资香港楼市的134万港元现金,吴毅将深圳的一套住宅做了消费贷款,还借了30多万元的高利息贷款。吴毅所等的,就是香港中介描画的“过两个月就可赚20%”的美好图景。而当时香港楼市也的确处于稳步上升的区间。

    香港地产代理商总会主席李纯鹤说得很直接,许多内地人到香港就是想炒楼花,下个两成左右的定金,然后等待香港楼市升值,在按揭手续来临前,将房子高价出手,赚香港本地购楼者的差价。但没想到香港楼市受金融海啸冲击,突然掉头往下,把许多想赚香港人楼款的内地客都套在了香港地产市场。

    李纯鹤说,在2008年一年间,香港楼市至少下跌两成,有些片区的豪宅下跌还超过三成。

    在不停付款挺过了2008年后,吴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越来越危险,4月份就要进入供楼期,即使按最长的25年贷款来算,他每个月要交2.2万港元的月供,深圳这边的消费贷款也要还,更可怕的是,根据合同他还要再一次性缴纳一成的首付款:67万港元。

    “现在问题很严峻,如果我凑不齐这些款项,香港地产商就要收我的楼。”吴毅双手重重地拍在香港律师行发给他的信函上,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供又供不起,卖又卖不掉,我现在是骑虎难下。”吴毅说,前两天他查了一下他那套房产的最新成交价,只有520万港元。如果他这时卖掉房产,不仅首期支付的134万港元贷款血本无归,还要再贴上高额贷款利息。吴毅不知道,在香港卖楼也要交上一笔数十万港元的厘印税和中介费。

12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閹间礁纾婚柣鎰惈閸ㄥ倿鏌涢锝嗙缂佺姳鍗抽弻鐔兼⒒鐎垫瓕绐楅梺杞扮鐎氫即寮诲☉銏犲嵆闁靛ǹ鍎辩粻濠氭⒑閸涘⿴娈曠€光偓閹间礁绠栨俊銈傚亾闁宠棄顦埢宥嗘綇閵娧呯厑缂備礁鍊哥粔鎾偑娴兼潙閱囬柣鏂挎惈瀵娊姊绘担铏瑰笡婵炲弶鐗犲畷鎰板捶椤撴稑浜炬慨妯煎亾鐎氾拷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