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闭幕半年多了,可2008年8月8日的夜幕下 ,“鸟巢”中央那一声声有力的击打,2008个缶激荡出的动人心魄的声音,令每一个中国人久久不能忘怀。
有了这样的记忆,日前90个特殊编号的道具“缶”网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并不令人意外。然而,网络上却传出一种声音 :“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这一观点引发了网友与各方专家的讨论。
学文学者朱大可:缶是专用的丧器
近日,一篇署名为“周筱赟”的文章《“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被贴上了各大论坛和博客。作者告诫“买‘奥运缶’的冤大头”,你们都上当了!“你们买的缶,是古代死了人才敲的东西,是丧器!”
文中重点引用了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的观点: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人死了之后,敲它一敲,表示人们的哀伤之情。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
民俗专家:
击缶并不表哀伤
民俗专家、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宇共说,缶就是最早的陶器,因为古人制陶工艺比较好,轻敲时有嗡嗡的声音,那时人们没有更多的乐器,只得击缶而歌。但是,在中国礼制里,没有明确记载丧葬必须击缶。至于庄子为妻子击缶的典故也不能说明缶就是哀伤的。庄子是个很浪漫的人,击缶而歌是为妻子得到解脱、走向自由而高兴。
赵宇共表示,就算和丧葬有关,也不代表不能收藏,王侯们会有青铜器陪葬,现在古玩市场有很多东西都是青铜器,只要它有历史文化价值就可以收藏。“至于这个缶,是现代复制的,收藏价值见仁见智。”
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
击缶迎宾最热情
在解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导演团队专门解释了选择缶的原因。开闭幕式副总导演说,奥运会开幕式是个隆重的日子,在正式表演之前,要有庆典感,中国人拿什么样的方式来承担欢庆和欢迎,能表达仪式感、隆重感和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最终想到了缶。
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原本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古时候人们在席间饮酒时,特别是饮到兴起之时通常会击缶而歌。以“击缶迎宾”揭开序幕,不仅表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开幕式的开篇就传达出对全世界客人的热情欢迎之意。网友观点对对碰
最普通老百姓之一:听楼主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吉利……
麻雀高飞:潮汕地区很忌讳拿箸敲碗(击缶),不吉利,古代死人才击缶,潮汕人管瓷器叫缶。
PRCitizen:奥运会在确定用缶之前也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这个乐器的含义,即使您说得对,也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是为了千百年来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而鸣,因为奥林匹克呼吁世界和平,也可以是为故去的奥运健儿而鸣,因为是他们精彩的表现,感动了全世界,召唤着大家去参与。所以,我个人觉得用缶没问题。
紫Se天堂:就算为“5·12”逝去的人而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kamen9376:不管缶好缶坏,击都击过了,买一个作北京奥运的纪念品,怎么了?怎么现在的专家都有向“砖”家发展的趋势啊?
雪落无声A:白色在中国传统中还是“白”事上用的呢,大家不照样穿婚纱?
本组稿件据《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