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信访改革催生信访专业

450×337
市委书记曾维(右一)的建议催生了“信访专业”。
450×337
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力促学生就业。
    6月2日,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今年增设“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 ?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班 ?

    记者调查发现,“信访班 ”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数屡居省内第一,去年实施信访机制改革,由于需要专业化人才,“信访班 ”应运而生。

    同时,“信访班 ”又带出一些更富意味的问题。专业人才为信访制度带去的活力能维持多久,人才引进是否能突破信访机制本身的局限。这些都将拭目以待。

澄清

不是培养信访干部

    “信访班 ”培养的只是“信访人才”,毕业生不一定就成为信访部门的公务员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有一个感受,目前法学专业的学生出路越来越窄,“在法学基础上加一个信访方向是为了给学生多一条出路。”

    他强调,学校进行的依然是法学教育,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可以进入司法部门、当律师。如果学生能进入信访部门工作当然不错,但目前在民间、在社区也需要人才解决纠纷、投诉,这也是信访专业方向学生需要学习的。

    赵威说,学院实际培养的是社会工作者,但这个外延太大,用信访命名,显得专业性更强。培养的是信访人才,而不是信访干部,不能误解这些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信访部门成为公务员。

    信访局长陈国强对沈阳大学的信访专业寄予厚望。

    他说,今后信访局每年会向信访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会对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他不担心学生毕业后的出路:“ 一年才招35个人,全市、全省有那么多信访部门需要人才,怎么都能就业,当然如果要成为公务员还要考试。”

    针对社会上对信访制度本身的质疑,陈国强觉得信访制度的存在是个事实,没有必要争议,“信访”的名称是否沿袭可以考虑,毕竟现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不仅是信访了。信访机构也要转变职能,从“转信”变为“办事”。

    陈国强认为,市委书记提议设立信访专业方向,是沈阳市信访工作改革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现在要求地市级信访部门凡事要解决,所以信访部门就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陈国强曾向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汇报此事。

    “王局长很高兴,还提议可以设研究生班,培养高级人才。”陈国强对王学军的表态记忆深刻。

数字

沈阳信访改革前后

    据当地政府统计,改革前,沈阳群众上访每年在16万人次左右,去年两会期间,沈阳进京访达330案,为全省第一。

    改革后,沈阳设立信访大厅,集中办理群众来访,办结率为95% ,去年进京访下降72%。去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进京非正常访为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无一人进京上访。

■始末

市委书记提出动议

    市委书记希望沈阳大学能办一个信访专业,以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等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大学开设法学专业(信访方向)的动议者是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而学校增设“信访方向”还和沈阳信访工作体制改革有关。

    在大学增设信访专业的动议,始于去年4月。

    当时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陪同市委书记曾维视察。他说,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人手少。曾维提议,能否让沈阳大学研究办一个信访专业。

    陈国强将意见转达给校方。

    不久后,曾维视察沈阳大学,又一次提到希望沈阳大学能为沈阳的发展服务,培养适用的人才。

    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凡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都应该培养,学校决定由政法学院开办信访专业。

    2008年5月6日,沈阳大学委员会向沈阳市委提交了《关于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的报告》,表示沈阳大学“将集最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全力办好信访专业”。

12濠电偞鍨堕幐鎼侇敄閸曨厾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